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丹溪堂常用方劑之鮮皮苦蟬湯


【方葯組成】

白鮮皮5~30苦參5~15、蟬蛻3~10地膚子3~15丹皮3~10防風3~10

【功用】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主治】

風、溫、熱邪阻於皮膚而致:皮膚瘙癢、濕疹、癬、痤瘡、皮炎、陰癢等病證。

【方解】

白鮮皮:祛風燥濕,清熱解毒。 苦參:燥濕涼血,社風殺蟲。

蟬蛻:散風清熱,熄風定驚。 地膚子:清利濕熱,社風止癢。

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防風:散風祛濕,安神定志。

【隨證加減】

1血燥加入犀角地黃湯(犀角或廣牛角、生地、赤芍、丹皮)。

2脾胃虛弱加入山扁術金湯。

3毒熱壅盛加入蒲公英、皂角刺。

4肝鬱脾虛加入逍遙散(柴胡、當歸、白芍、雲苓、白朮、甘草、薄荷)。

5發作有時加入小紫胡湯(柴胡、黃芩、半夏、甘草、沙參)。

【臨床效驗舉例】

1、小兒濕疹

濕疹屬於中醫濕毒範疇,系由飲食失調,脾失健運,內蘊濕熱,風邪客於腠理,搏於營衛,傳而化熱,熏散肌肉,溢於皮膚而為病。用本方合山扁術金東加減,治療35例小兒濕疹,均獲痊癒。其中年齡最小二個月,最大七歲。用藥少則十付,多則二十五付而病除。

2、婦女癱瘓

以顏面、胸背部出現丘疹如刺,稍有瘙癢和疼痛,其特點病程纏綿,月經前尤甚。伴有心煩急躁,夜寐不寧,大便於結等證。用本方合犀角地黃東加減,治療五十餘例,均獲良效。病程最短一月,最長者十年。用藥最少七付,最多四十付。對月經前癥狀明顯者,在經前十日加入逍遙散。

3、神經性皮炎

xx,男,62歲。頭部、顏面、雙肘、雙手、前胸皮炎一月,伴有口苦咽乾,心煩急躁,便乾溲赤。舌紅苔薄黃,脈象弦滑,證屬血燥生風,肌膚失養。本方加蒲公英20克、角刺10克、土貝母10克,服藥十付而愈。

4、帶狀皰疹

xx,女,60歲。脅肋(右)帶狀皰疹五天,刺痛,心煩,不寐,便乾。服藥五天效不顯。舌紅苔薄黃,脈象弦滑數。證屬:火毒蘊積,外溢皮膚。用本方加蒲公英30克、角刺10克、膽草5克、木通10克、赤芍10克,服葯十五付病除。

5、蕁麻疹

xx,男,40歲,工人。丘疹型蕁麻疹三天,刺癢頻抓,晚間更甚,夜不得臥,心煩急躁。舌淡紅苔薄白,脈象弦滑。證屬:濕熱蘊膚,風邪外襲。用本方加柴胡15克、黃芩10克、生芪10克、白朮10克、赤芍l0克。服藥十付病止。

【按】

鮮皮苦蟬湯功在清熱除濕,祛風止癢。針對皮膚病致病因素:風、濕、熱、蟲、毒、瘀、血虛、風燥等而設。白鮮皮為治療皮膚病之要葯,有內達關節,外行肌膚,行水道,通關節,利九竅之效。對於多種皮膚真菌均有抑製作用。苦參清利濕熱功甚,又可涼血解毒,祛風殺蟲。二葯同伍清熱祛濕之力專。

小兒皮膚病系由飲食失調所致,食滯內停,濕熱內生,或於母孕時濕熱壅盛而致病,所以用本方時加入山扁術金湯護脾養胃,以防苦寒之弊。

本文摘自王德潤著《臨證筆錄秘驗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