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脾氣虛,脾陽虛,脾陰虛,三者的區別和治療方法

脾虛是脾臟的生理功能失常導致的一系列病症,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有脾氣虛、脾陽虛和脾陰虛等區別。

脾氣虧虛多因為長期久病體弱,或者飲食失調,思慮過度損傷脾胃導致,臨床上以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面色萎黃、氣短乏力、大便稀溏等癥狀為主,在治療方面以補氣健脾為主,比較常用的處方,比如四君子湯、補中益氣丸、參苓白朮丸之類的,都是以健脾補氣為主的。

而脾陽虧虛,又稱為脾胃虛寒證,這多為長期生活環境濕冷,或者久用寒涼食品藥品導致,一些久病體弱的人也會出現脾陽氣虧虛的狀態,在臨床表現上多數以食慾減退、腹脹腹痛、喜溫喜按、四肢不溫、大便稀溏、面目浮腫、小便清長、女性白帶清稀等癥狀為主;治療方法以溫陽健脾為主,臨床上最常用的處方,比如附子理中丸、小建中湯等等為主。

脾陰虧虛多是因為長期過食辛辣肥甘,或者胃腸濕熱灼傷脾胃的陰液所導致,一些人長期腹瀉嘔吐過度也可以耗傷脾胃陰液,在臨床上脾陰虛也常跟胃陰虛相提並論,主要表現為胃腹隱痛、口乾舌燥、大便秘結、身體消瘦、潮熱盜汗、五心煩熱等等,臨床治療以滋養脾陰、養陰生津等方法為主,經常使用的方葯,比如沙參麥門冬湯、益胃湯等。

在飲食養生方面,陽虛生內寒,陰虛生內熱,凡是以陽虛的表現為主的,要忌生冷寒涼食品,以陰虛為主的,要忌辛辣燥熱食品;脾胃虧虛,不管哪種類型,少吃肥膩難消化的食品,以清淡容易消化的為主,總沒有錯。

關注我,獲取更多中醫養生文章;文章作者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