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晨宇:專注和隨意,不衝突

“異類”華晨宇:我的音樂是特別的,它是我骨子裡的東西。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在新京報的攝影機前坐下時,抑製不住的興奮勁兒還未從華晨宇眼睛裡消散——結束上一家媒體拍攝後的空當,他換回寬鬆T恤,與攝影棚裡養的一隻貴賓犬玩起了拋球遊戲。接下來的五分鐘裡,歡聲笑語滌蕩了整個場地。

舞台之下的華晨宇,在通告滿滿的行程中,依然洋溢著隨性的少年感,這與舞台中央舉起話筒的那個他,有著極大的反差。歌手楊坤就曾憶起這個一起在音樂節目中並肩作戰過的弟弟:“花花的舞台表現力非常厲害,他會有那種極度忘我的感覺,好像已經進入到另外一個身體裡面了,這是我覺得最棒的地方。”

對音樂的極度專注,讓這個自2013年進入大眾視線的呆萌“火星弟弟”,成為如今受到業內外一致讚譽的“90後歌手領路人”。六年過去了,這位在電視娛樂文化裡誕生的偶像,用專屬於他的音符與表演,成功把大眾的追捧和扼殺隔絕在外。

人物簡介 華晨宇,1990年2月7日生於湖北十堰,中國創作男歌手,畢業於武漢音樂學院。2013年,參加湖南衛視《快樂男聲》獲年度總冠軍出道。2014年發行首張個人專輯《卡西莫多的禮物》,此外,擁有《異類》《齊天》等代表歌曲。人物攝影/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好音樂依然是有價值的。”華晨宇用自己的經歷,不斷地將這十個字打磨拋光。而在已被唱衰數年的華語樂壇中,這顯得尤為珍貴。

采寫/新京報記者 楊暢

人物攝影/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初登鳥巢

2008年8月8日,稚氣未脫的18歲少年華晨宇,正處在高二暑假難得的自在之中。武漢的氣象炎熱極了,但他依然在傍晚8點,全神貫注地守候在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電視直播前——那天,他第一次看見了鳥巢的全貌,並得知:這是全國最大的體育場。

“當時完全沒有想過以後要在那裡開演唱會,因為……”他搖搖頭,“這種就不用去想,是不敢想。”十年之後的同一天,華晨宇卻以主人公的身份走進鳥巢金色大廳,並向在場的數百位媒體宣布:自己的“火星演唱會”將在一個月後連續兩天在鳥巢舉行。

那天,金色大廳的背景板上,專屬於他的火紅色蔓延成片,令人無法忽視,而站在背景板前的格子衫少年,就這樣笑意盎然地成了“首位在鳥巢體育場連開兩場演唱會的90後音樂人”。

2018年9月8日-9日,在新聞發布會舉行的一個月後,“火星演唱會”如期而至。直至今天,華晨宇依然對那兩個夜晚發生的故事印象深刻。“我還記得第二天我彈鋼琴,大家一起唱《異類》時的場景”,觀眾演唱,歌手伴奏,這看似奇怪的音樂互動方式,一直是華晨宇演唱會的保留節目,“因為這是一首說唱歌曲,我很難想象幾萬人同時唱一首說唱的感覺,但是嘗試了一把後發現,真的蠻驚訝的。觀眾們可能會覺得好玩,但我是台上唯一的人,就覺得,哇,很感動,也覺得他們都很優秀。”

現場表演中,華晨宇十分在乎與聽眾之間的音樂聯結,出道不久後,他便寫下了一首只有一句歌詞的《Why Nobody Fights》,想象著有一天在體育場中與萬人合唱的場景,“沒想到有一天,我竟然能夠在鳥巢實現這個願望。”

2018年9月,“火星演唱會”在鳥巢舉行。

在那兩晚的狂歡中,最讓華晨宇期待的,就是這首《Why Nobody Fights》的來臨,“我記得當時我坐在一架鋼琴上,看著全場所有人都在唱這首歌,內心充滿了力量。因為這讓我覺得,從小開始學音樂,到後來入行的這麽多年裡,自己沒有白堅持。我好希望那首歌一直唱,不要停。”

設想一下,如果2008年那位電視機前的高中生,可以穿越時空,來到鳥巢演唱會現場呢?“那他一定會很幸福。”

“專注”“努力”“隨意”

曾有人評價,華晨宇“幸運”地趕上了選秀狂潮的末班車,才得以成為90後一代的“無冕歌王”。但在華晨宇看來,自己青年時代最重要的三個關鍵詞,應該是“專注”“努力”和“隨意”才對。

“音樂人華晨宇”並不是橫空出世的——2013年《快樂男聲》的海選現場,在那個穿著寬大T恤,彈著鍵盤唱《無字歌》的08042號選手登場之前,那些音符和旋律就已經陪伴華晨宇度過了無數個夜晚。當身邊的朋友紛紛經歷著“沒有夢想”“生活迷茫”“擇業困難”等青年人的煩惱時,華晨宇卻一直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之中。

“其實在上學的時候,我並沒有很迷茫,因為我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很多東西都是順其自然的。比如,我小時候喜歡音樂,那我就去學習音樂。因為我喜歡它,所以我很認真地在學習它,不管是上課,還是私下,我都在非常專注地去做這件事情,一做就是很多年。”

從小學習長笛、鋼琴,讓華晨宇擁有了深厚的古典音樂積澱,在考入武漢音樂學院之後,他並沒有成為一名隨波逐流的科班音樂生,去順從市場上所謂的“主流”音樂風格,“聽了很多千篇一律的作品之後,覺得好的音樂就是好的音樂,哪怕你的東西在別人眼裡是不符合主流的,但如果有人願意聽,它就有所謂的市場。所以,我以前一直都不希望把所謂的‘商業’標準框死。整個音樂市場其實是很難去突破精進的,但是整個社會、經濟全部都在發生變化,手機已經從按鍵變成了觸屏,這個時代一直在進步,音樂也應該不斷在進步。”

對自身音樂審美的堅信和追求,讓華晨宇走上了一條不同尋常的創作道路。但在生活的其他部分,他的要求卻很放鬆——華晨宇一年隻逛一兩次街,“大概就是去剪頭髮的時候,因為那家店門口有一家賣衣服的,每次剪頭髮出來,就會順帶買兩件衣服。”直到今天,在沒有工作的日子裡,他仍然喜歡宅在家,穿著小店裡幾十塊錢買的基礎款T恤,吃點兒簡單的食物就很開心了。

“隨意一點!”認識華晨宇的人都知道,這句口頭禪已經伴隨了他很多年。

不做誤導聽眾的創作者

如果你問華晨宇,是否覺得自己夠特別?他會歪著腦袋反問你:“沒有人會不覺得自己特別吧?”接著,他開始暗自剖析:“我覺得自己挺特別的。因為我做的音樂是特別的,它是我骨子裡面的東西。”

六年的時光,讓剛出道時那個只會表達自我情緒的敏感小孩,已經成長為一個堅定且發光的音樂人。許多追夢後輩將他的音樂風格和舞台表演作為榜樣,而華晨宇也擁有一套專屬於自己的哲學,去對待與對抗外界——在擔任《明日之子》的星推官、《天籟之戰》的導師時,觀眾可以分明看見他的原則與愛憎。

參加《明日之子》

《明日之子》第二季開播後,“魔音賽道星推官”華晨宇曾因現場“懟”了一位前來參賽的網紅歌手而上了熱搜,原因是這位歌手的作品雖然播放量上億,但他並不具備基礎樂理知識,“作為一個創作者,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麽很可怕,你們會誤導觀眾的。”於是,華晨宇在現場將他淘汰了。

直至今天,華晨宇依然堅持著這個原則,沒有改變,“在當導師的時候,每一次選手來向我取經,問一些經驗時,我給他們最多的建議還是要學習基本功。因為如今互聯網很發達,如果你音樂編得好玩,就很容易火遍全網絡,年輕人也容易因此忽略扎實的基礎,這個時候我就會有點擔心。如果說你只是為了去當一個娛樂明星,想要明星的光環,想多賺一點錢,那這樣做,我不反對,我會建議他們,一定要給大家不斷地帶來正面的力量,千萬不要做惡俗的東西;但如果你一心愛音樂,那就真的需要扎實的基本功了。”

“進階之路”已提上日程

怎樣以有益的方式去影響年輕人?華晨宇時不時就會思索一下自己肩上的擔當。不過如同提起鳥巢萬人合唱《異類》時一樣,他再次笑著表示:“從未覺得自己的歌迷不優秀。”

26.96秒——出生於1995年的游泳小將閆子貝,在今年的全國游泳冠軍賽男子50米蛙泳半決賽中刷新了全國紀錄。在取得佳績的同時,閆子貝在賽前身著華晨宇的應援衫,公開亮出了自己是“花花”硬核粉絲的身份。

“我當時覺得,哇!太讓人羨慕了,他當時還穿了一件我演唱會LOGO的衣服,我為他驕傲。雖然我是個公眾人物,大家覺得我是他們的偶像,但其實各行各業有能力的人,也是我的偶像。比如,我在網絡上看到學霸、博士後,就會很開心。我希望我在做的事情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正面的影響,我也得讓自己更優秀才可以。”

而提及以後“更優秀”的進階之路,華晨宇悄悄透露,目前已經在緊鑼密鼓地籌劃新演唱會和新專輯了,“對我來說,演唱會是我的最愛,也是每年我最期待做的一件事情。在開完鳥巢演唱會的當天晚上,我就已經在想明年該怎麽辦了,後來我真的想出了一個方法。每年演唱會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歡迎回家’,因為我希望大家在這裡有一種歸屬感,那我的新計劃就是要把它做得真的像家一樣。但是我們要去實現的東西非常多,今年可能會有點趕,所以我想那就明年把這個事情做到。新專輯也應該會在演唱會的時間段裡一起推出。”

在《王牌對王牌》中,華晨宇接觸到了“演戲”。

除音樂領域以外,華晨宇在參演《王牌對王牌》的過程中接觸到了“演戲”,“對於表演,我一開始是很緊張的,但演了幾次稍微有一點經驗後,慢慢喜歡上了。我也有跟同事聊過,如果有一個特別好的,或者是很適合自己的劇本,我們可以嘗試去演一次戲,拍一部電影。”

在華晨宇的構想中,自己第一部戲的角色跟自己的差距,還是不要太大,“因為我總覺得我不是科班出身,還要去學習,學完之後再演。所以我希望能夠演跟自己接近一點的人物,是性格上的接近,而不是非要搞音樂才行。”

同題問答

新京報:過去一年,你最大的變化是什麽?

華晨宇:我覺得在音樂上比去年的自己更厲害了,我可以在我自己寫的歌裡面感知到。比如今年我可能就不太想寫去年的東西了,會想怎麽才能玩一些新的東西,然後去想象不同的畫面。每當你寫不一樣的音樂出來時,就意味著你的演唱,你的台風,所有的東西都要跟著一起去變化,而那個變化的過程,就是你在進步。因為你在嘗試不同的東西,你也必須要做到它。

新京報:你心目中“新青年”的標準是什麽?

華晨宇:我心目中新青年的標準是,有夢想,敢於衝刺,橫衝直撞,無所畏懼,敢愛敢恨。

新京報:未來你對自己所處的音樂行業有什麽期待嗎?

華晨宇:我期待整個音樂市場上做音樂的人能夠越來越跟得上世界的腳步,品位越來越高。我也希望聽眾的音樂品位可以越來越高。但前提是,做音樂的人要先去做,才能引領聽眾去聽。

新京報:未來你對國家和社會有怎樣的期待?

華晨宇:希望國家越來越強,經濟越來越發達,每一個人都過得越來越好,這樣的話,人人都快樂。

新京報記者 楊暢 人物攝影 郭延冰

編輯 吳冬妮 校對 趙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