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醫案紀實:「消風散」合升降散加減治療面部濕疹!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用消風散合升降散加減治療一例面部濕疹,療效滿意,與大家分享。

患者郭某,女,42歲。

初診:2019年2月22日。

主訴面部紅色斑丘疹,脫屑伴瘙癢反覆3年,加重2天。

病史:2016年起無明顯誘因面部開始出現紅斑,脫屑,遇熱加重,自覺瘙癢,曾在多家三甲醫院中西醫診治,病情時好時發,影響形象及工作。此次於2天前加重,面部瘙癢刷烈,伴有紅腫。現:面部紅斑,丘疹,脫屑,自覺灼熱瘙癢,遇熱加重,口乾,二便調。

專科檢查:中等身材,偏胖,以下腹腰為主。顏面顴部、額頭、下巴可見成片紅色斑丘疹,對稱分布,上覆油膩性鱗屑,舌質淡,苔薄黃白,稍垢,脈弦數。

西醫診斷:慢性濕疹急性發作。中醫診斷:濕瘡。辨證為風熱證。治以清熱祛濕,祛風止癢。方葯選用消風散合升降散加減:炒蒼朮12克,黑芝麻10克,通草6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炙甘草10克,防風20克,炒牛蒡子9克,當歸10克,生地20克,苦參10克,蟬蛻8克,荊芥12克,川芎10克,黃芩12克,徐長卿30克,紫草12克,浮萍8克,白僵蠶10克,薑黃10克。5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每次150毫升。服用時加蜂蜜1杓。

二診:2019年2月28日。患者服上方後,病情明顯緩解,仍見紅斑,上方加菊花10克,續進5劑。每日1劑,分3次服,每次150毫升。服用時加蜂蜜1杓。

葯後痊癒。

【按】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一般認為與變態反應有一定關係。其臨床表現具有對稱性、滲出性、瘙癢性、多形性和複發性等特點。濕疹是一種容易複發的皮膚病,易演變成慢性。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任何部位,任何季節。

中醫文獻沒有濕疹病名的記載,古籍所記載的浸淫瘡,以及按不同部位相同皮損而有不同中醫病名,統以濕瘡命名。《諸病源候論·浸淫瘡候》中說:「浸淫瘡是心家有風熱,發於肌膚,初生甚小,先癢後痛而成瘡,汁出浸漬肌肉,浸淫漸門活,乃遍體」;《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曰:「漫淫瘡此證初生如疥,瘙癢無比,蔓延不止,抓津黃水,漫淫成片。由心火脾濕受風而成……」,包括今之急慢性濕疹以及某些特定部位或某些特殊的致病條件。

此例患者發病,以癢、紅、發於面部為特點,屬濕瘡風熱證,風濕熱阻於上焦,應清熱利濕止癢,故方選消風散為主。又因此病程遷延數年,加之平素工作應酬多,常年出入酒店飯館多食肥膏厚膩酒醴,體內多生積滯濁毒,想到了合用升降散。

升降散出自楊栗山《傷寒溫疫條辨》,其中僵蠶、蟬蛻皆可輕浮而上行,勝風除濕、清熱解毒,宣陽中之清陽;大黃、薑黃盪積行瘀、清邪熱、解溫毒,降陰中之濁陰;蜂蜜之甘平性涼而潤燥散毒,西醫認為蜂蜜能抑製異常免疫應答,與濕瘡之變態反應有一定關係相貼合,此法是向吳雄志教授學習而得。因此例患者大便尚通,故去大黃。王玉璽王老認為,凡見上焦有風溫、風熱毒邪充斥之證,升降散均可應用。

徐長卿入肝、胃經,有祛風通絡,止痛,止癢,解毒消腫之效,常用於風濕疹癢;黃芩作用偏於上焦肺及大腸,善清上焦濕熱,除肺與大腸之火;浮萍上宣肺氣,外達皮毛,此例患者,面部疹色深紅,則當清血分裡熱,正為紫草之所長,二葯協同,可相得益彰;因患者舌淡血虛,故入川芎,與當歸合為佛手散,養血活血;入菊花主要為協助疏散上焦頭面風熱。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述此方僅供參考,如需使用請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