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豐盛控股並購不久拋售中國傳動 標的去年業績大降

  豐盛控股並購不到兩年拋售中國傳動 標的去年淨利下滑近六成

  每經記者 吳凡 每經編輯 胥帥

  借錢也要收購,中國傳動對新光圓成(002147,SZ)究竟享有吸引力?

  事實上,儘管身肩全球風力發電傳動設備龍頭企業的“美譽”,但是中國傳動近年的業績卻並不穩定,2017年,公司的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出現了59.27%的下滑。對此深交所也向新光圓成下發了問詢函,要求新光圓成對中國傳動盈利能力產生影響的重要因素及近兩年業務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作出說明。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易對方豐盛控股(00607,HK)也是2016年9月才通過換股並購的方式溢價控股了中國傳動,彼時豐盛控股表示,中國傳動是其理想投資公司。然而不到兩年,豐盛控股卻急於出讓股權,又是什麽原因呢?

  去年業績大幅下滑

  新光圓成在預案中表示,若能成功收購中國傳動,後者作為風力發電傳動設備龍頭企業將有利於進一步拓展上市公司盈利來源,並且改善其主要依賴房地產業務的局面,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但是近年中國傳動的業績波動,似乎給此次收購帶來了一些隱憂。

  根據中國傳動已披露的財務資訊,2016年及2017年度,中國傳動分別實現營業收入為89.66億元和82.42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1.09億元和4.52億元,從數據上可以直觀地看出,中國傳動2017年的淨利潤呈現大幅下降的趨勢。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傳動主要從事應用於工業用途的各種機械傳動設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公司主要產品為風電傳動設備和工業傳動設備,前述兩個業務在2016年及2017年的營業收入合計佔總收入的比例額分別為90.80%、94.69%。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結合中國傳動2017年年報進一步對比,報告期內,中國傳動的風力發電齒輪傳動設備實現銷售收入68.0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6%;而工業齒輪傳動設備銷售收入約為10.0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8.5%。

  換言之,中國傳動的風電傳動設備業務在報告期的銷售業績下滑,是導致公司業績大幅滑坡的主因之一。

  對於上述核心業務業績下滑的原因,中國傳動在其年報中解釋稱,由於在報告期內,風電行業仍處於回調狀態,下遊客戶對於新增裝機容量持謹慎態度。

  另外,中國傳動綜合毛利率也出現下滑。主要是由於銷售價格的下降和供應鏈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以及產品銷售結構的調整等。

  而根據中國傳動8月20日披露的業績預告,公司稱,相比2017年同期而言,預期2018年中期期間,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將減少約70%。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減少主要原因為2018年中期期間集團風電傳動設備的交付數量下降而銷售成本上升。

  由此可以看出,近期中國傳動的業績下滑的原因主要還於其風電齒輪傳動設備銷售的下滑。而對於新光圓成,其所要關心的是,上述的一些不利因素是否還會對中國傳動未來經營模式、核心競爭力造成影響。

  另外,國海證券近期發布的研報認為,經過2016年~2017年這兩年裝機量下滑的低迷態勢後,風電新增裝機有望在今年迎來轉捩點,預計2018年~2020年,國內還將新增總計約1~1.2億千瓦左右的風電機組容量。前述訊息對於近期業績下滑的中國傳動而言或許是一個利好消息。

  補貼下滑的隱憂

  實際上,風電行業是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的一個行業,包括中國傳動在內的行業內的企業均享受了諸多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保障性收購政策。

  不過近年來隨著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和行業總體競爭力的不斷提升,國家政策已逐步開始降低對行業的補貼力度。

  在2017年北京國際風能大會(CWP2017)開幕式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風電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需要在新能源當中率先擺脫補貼依賴。計劃在2020年至2022年基本上實現風電不依賴補貼發展。

  風電行業補貼的逐漸取消正倒逼產業盡快“斷奶”,同時也是倒逼風電企業與發電投資者更加主動地降低成本。不過這也引起了一些企業的擔憂。

  在此次交易預案中,新光圓成也坦言,如果未來國家政策發生重大調整,或降低補貼、支持的幅度超過預期,則風電行業的利潤率可能受到不利影響,而前述情形對於主要營業收入來源於風電齒輪傳動設備銷售的中國傳動而言,或許會帶來一些業績上的隱憂。

  不過亦有公司對補貼取消持積極態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上市公司科陸電子在去年12月對投資者回應時表示,風電不依賴補貼發展針對的是增量部分,不是針對存量部分。考慮到存量部分的建設成本及投資周期,針對存量部分的補貼應該依然存在。此外,風電實現平價上網,是必然趨勢,近幾年風電的成本不斷降低,已具備了3~5年實現平價上網的經濟前提,是市場規律。

  不過,風電行業分析師華鵬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雖然說風電行業實現平價上網是必然趨勢,但是風電補貼的拖欠,以及在2020年後退出,對於風電行業的上下遊企業將會帶來不小的衝擊,會影響企業的經營收入,淨利潤在補貼退出之後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

  26處房產未取得產權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此次交易的交易方為Five Seasons以及後者的控股股東豐盛控股,豐盛控股的實際控制人為季昌群,在此次交易前,其持有中國傳動75%的股權,為中國傳動的實際控制人。

  2016年9月20日,豐盛控股及中國傳動聯合宣布,豐盛控股將提出自願有條件股份交換要約,以收購中國傳動股本中所有已發行股份(與要約人一致行動人士已擁有者除外),交換基準為每2股中國傳動股份獲5股新豐盛股份。

  按照要約,每股中國傳動的指定價值為10.95港元(根據最後交易日在聯交所所報的收市價每股豐盛股份4.38港元,及5股豐盛控股換2股中國高速傳動計算),由此計算,中國傳動的全部已發行股本估值約為179億港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10.95港元每股的價格,較中國傳動最後交易日收市價7.47港元溢價約46.59%。

  上述交易並非為各方看好,彼時,摩根大通、德銀並不看好此次換購並購,認為這次協定或不會達成,若達成將對中國傳動增加不確定性。其中摩根大通指出,合並為中國傳動未來的發展方向帶來不確定性,而市場對一個業務遍及新能源、房地產、醫療保健和旅遊的綜合企業的價值認知也存在不確定性。

  但是豐盛控股表示,“中國傳動”現時之市價具有吸引力,為豐盛集團的理想投資。此項要約,將拓展豐盛集團的業務至中國風力發電行業的業務方向,符合當前社會倡導的綠色、低碳、健康產業方向。

  然而不到兩年,在中國傳動業績尚可的背景下,豐盛控股卻決定對曾經這一看好的標的進行轉讓,背後的原因值得探究。截至目前,豐盛控股與新光圓成的交易事項尚在進行中。

  另外,在此次交易中,中國傳動及其下屬子公司擁有的26處房產尚未取得房屋產權證書,該類未辦證房屋面積合計44萬平方米,佔中國高速傳動擁有的房產總面積的53.08%,此外還存在部分土地未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的情形,未辦證土地面積合計99.9萬平方米,佔中國高速傳動擁有的土地總面積的48.75%。

  上述情況也給此次交易帶來了風險,對此深交所要求新光圓成解釋上述情形對於交易作價、交易進程及未來生產經營的影響。

 

責任編輯:高豔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