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老走神?15個選擇題,幫你測出孩子的注意力水準

來源 | 家長學習通(JZxuexitong)

作為家長,你是否有過以下困擾:

孩子在做家庭作業的時候,總是東張西望、坐不住;你不在旁邊陪著、監督著,作業似乎永遠做不完。

在檢查孩子作業和考試卷的時候,大部分的錯誤都是粗心,而且卷面上塗改的“墨跡”隨處可見。

孩子經常有小動作(如咬指甲、坐立不定、扭動不止),不能專心做一件事,上課易走神,做事丟三落四,有始無終……

如果您想把問題弄清楚,不妨花幾分鐘時間帶孩子做一個測試,看看是不是孩子的學習注意力欠佳。

本測試取自《中國兒童注意力水準測評量表(兒童)》,共15題,請憑讀完每一句子後的第一印象選擇最貼近自己情況的選項,進行自測。

1.做作業時,你喜歡開著電視嗎?

A.是的,我覺得只有這樣做作業才不會枯燥。

B.不是,我做作業一向很專心,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會相互干擾。

C.一般不會,但有時做作業時間長的時候會看看電視。

2.聽別人講話時,你會常常想著另外一件事嗎?

A.是的,我會不由自主地想其他一些事情。

B.我會盡量應付講話的人。

C.我不會一心二用,否則可能兩件事情都做不好。

3.你常常在做作業的時候還能耳聽八方嗎?

A.我在做作業時對周圍的一切了如指掌。

B.我做作業時不關心周圍的事情。

C.這種情況不常發生,除非我在抄習題。

4.做暑假作業時,你花幾天的時間就能將所有的作業做完?

A.是的,快速做完後,會有更多的時間用來玩。

B.基本不是,因為這樣做會影響做功課的品質。

C.偶爾,如果有事想出去玩才會這樣。

5.你每次看書的時間有多長?

A.我一般最長能看一個小時左右。

B.是的,看一小會兒我就想玩,坐不住。

C.我每次看書時間都很長,能堅持住兩個小時左右。

6.你經常在看完一頁書後卻不知書上講的是什麽嗎?

A.是的,我很難集中注意力。

B.我只能記住一點。

C.我看完書後,能記住書上所講的內容。

7.做試卷時,你會經常漏掉題目嗎?

A.是的,我很粗心,做題有點心不在焉。

B.不會,我做任何事情都很認真。

C.我幾乎每次都要漏掉點什麽。

8.上課時,你是否經常想起昨天發生的事情?

A.是的,我很容易想起昨天開心的事情。

B.上課的時候,我會跟著老師的節拍走。

C.當上課不緊張時,我會開一會兒小差。

9.媽媽叫你拿碗筷,你卻常常拿一些其他的東西嗎?

A.當我在看喜歡的卡通片時會。

B.一般不會,我一向做事很準確。

C.是的,我會經常拿錯東西。

10.你放的東西經常會找不著嗎?

A.我放的東西有條有理,除非別人挪動了位置。

B.我經常會亂放東西。

C.我常常找不到橡皮、尺子等小東西。

11.上課時如果外面下雨,你會分心嗎?

A.我會聽一會兒雨聲,然後再繼續上課。

B.上課時外面的雨聲不會讓我分心。

C.是的,我會被雨聲吸引。

12.心裡一有事,你就會在上課時坐不住嗎?

A.是的,我常常會念念不忘心裡的事。

B.我會將不愉快的事情放在一邊。

C.我會在不影響上課的前提下想想心事。

13.班上來了新老師,你會將注意力放在老師的穿著上嗎?

A.我會花點時間想想新老師的事情。

B.我會像原來一樣認真聽課。

C.我會好奇地一直打量著新老師。

14.當家裡來了客人,你會取消做作業的計劃嗎?

A.我會和客人聊一會兒再做作業。

B.是的,正好有理由熱鬧熱鬧。

C.不會,我會按照自己的計劃做作業。

15.一旦身體不舒服,你會請假不上學嗎?

A.如果不上新課的話我就請假。

B.正好有理由不去上課。

C.我不會因為小病而影響上課。

請將孩子的選擇參照下表,統計得分。各題的計分標準如下:

35—45分

您的孩子的注意力非常棒!孩子能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保持相當長的時間和高效的注意力,他具備一個成為成功人士的潛質。您的孩子是老師眼中學習認真的好學生,是家中父母懂事的好孩子,是同學學習的好榜樣。當然,有效的注意和正確地運用好注意的方法,同樣會在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25—34分

您的孩子的注意力基本上能夠維持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的需要。但是,還有許多事情因為孩子的注意力不夠集中而不夠完美。如果孩子能再專心一點,也許學習成績就會提高一大步。如果不是因為上課時容易走神,老師的提問就不會答非所問……想結束上面的遺憾嗎?只要父母和孩子能夠按照科學的注意力方法加強訓練,注意力就會越來越好。

15—24分

警鍾已經敲響了,您孩子的注意力急待提高!孩子可能很容易被周圍環境所干擾,即使沒有干擾的時候也很容易開小差。如果不通過訓練得到提高,按照科學的方法堅持訓練,這種情況可能會給孩子一輩子帶來不好影響,學習時不能專心學習,將來工作時也會三心二意。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