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汽張夕勇:給福田做“加減法”,聚焦商用車第一品牌

新京報訊(記者 廖愛玲)銷量13.11萬輛,同比增長11.8%;營收141.44億元,同比增長50.27%;淨利潤8018.60萬元……這是北汽福田剛剛交出的今年一季度業績。

數據背後,是北汽福田重大戰略調整後的初步效果。4月28日,一向“少說多做”的北汽集團總經理、北汽福田董事長張夕勇接受專訪談及福田未來的發展目標:要給北汽福田做“加減法”,聚焦主業商用車,通過三年行動計劃以重回商用車第一品牌。

聚焦主業商用車

過去一年裡,北汽福田由於乘用車業務受市場影響,廣告促銷費增長,很大程度上拖累了整體業績,2018年北汽福田淨虧35.7億元。而向好的業績來自今年一季度:北汽福田營收141.44億元,同比增長50.2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018.60萬元。

張夕勇接棒北汽福田董事長一職,只有1年零5個月。他坦言,北汽福田此前遇到了一些溝溝坎坎、磕磕絆絆,現在需要主動發聲,要讓投資者、供應商、合作夥伴知道福田要做什麽,路怎麽走,怎麽實現目標。

“集團和董事會提出了聚焦商用車發展的基本目標。從福田的實力和資源稟賦來看,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張夕勇說,福田做商用車起家,有基礎,有優勢,中國國情和城市運營管理對商用車也有很大需求。過去福田的產業鏈很長,有商用車、乘用車、金融板塊等,業務較多。現在聚焦的目標明確,就是要通過三年行動計劃,突出主業,卡車全系列提高市場佔有率,做好大客車、皮卡等業務,抓好生產線質量和零組件質量,做中國商用車第一品牌。

福田的“加減法”

三年行動計劃裡,包括要給北汽福田做“加減法”。

對於“加法”,張夕勇認為首先要加大自主創新和產品的研發投入支持力度,從去年開始,準備投20多個億,其他的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百分比要翻番,“研發投入、自主創新上去了,最終形成的產品力才有力量,產品力是關鍵因素”。其次是進行改革、重組,從體制、商業模式、用人機制、薪酬分配機制、股權管理層持股等方面加大改革。同時,增加新能源的比重。去年底,福田已成立了兩個團隊,一個是研發的科技公司,一個是新能源物流車運營平台,助推福田新能源化的發展。最近還和豐田、億華通達成合作,研製氫燃料電池客車,屆時服務北京冬奧會。

“新能源的競爭已由原來中國企業之間的競爭,演變成跨國公司跟中國企業的競爭,競爭對手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是中國汽車行業的淘汰賽。”張夕勇意識到商用車對新能源的迫切要求,公車、物流車、大客車、環衛車、垃圾處理車、城市工程建設拉土車等,都是新能源的剛需。

提及“減法”,要退出非主營和虧損業務,寶沃乘用車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隨著神州優車完成了對北京寶沃67%的股權收購,北汽福田持有的寶沃股份降至33%。今年一季度數據顯示,福田轉讓寶沃67%股權後的影響利潤同比增加4.7億元。

對寶沃進行重大調整後,張夕勇依然看好寶沃。他說,“寶沃是個好產品,消費者評價比較高,要和神州一起全力以赴推進發展”。通過神州的平台優勢,把寶沃銷量做出來,盡快扭虧為盈,提高知名度、美譽度,以後還要對寶沃的新能源化加快推進。

海外市場要佔到20%

汽車行業的國際化是一個大趨勢,也是北汽福田的主業之一。

在張夕勇看來,中國商用車目前性價比在全球是最高的,在“一帶一路”等海外新興市場大有可為,國際化對中國商用車、對福田來說,市場潛力很大。

據了解,目前福田在海外市場的商用車每年約8萬輛,佔13%-14%左右。計劃明年福田達到10萬輛商業車的出口量,佔有率到17%以上。到2021年,福田在海外市場佔有率要達到20%,爭取走在國內商用車的前列。

張夕勇特別提到一個重要意見,就是“中國汽車企業千萬不能單打獨鬥”,從美、日、韓這些車企的國際化來看,不僅是市場銷售國際化,還有價值鏈的本地化,企業、協會、金融機構等要抱團管理,合作才能共贏。

他也清楚地意識到福田面臨的挑戰其實不小:乘用車企業已開始進軍商用車領域,幾大汽車集團都在發力,未來5年商用車將進入重新洗牌的階段,淘汰賽開始,江湖地位重新排名。“對福田未來我還是充滿信心,戰略清晰後,圍繞商用車、新能源、國際化發展,就知道怎麽往前走了。”張夕勇說。

新京報記者 廖愛玲 圖片來源 企業供圖 編輯 張冰 校對 楊許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