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神經性耳聾、耳鳴之真假腎虛案

中醫講「腎開竅於耳」,腎虛確實有可能會出現耳鳴,但是耳鳴不一定就是腎虛,不要私自用藥,要辨清真相。

自訴:李先生說自己耳鳴已經四年了,看過不少的地方,可無一有效,聽別人說六味地黃丸管用,就買了點服用,可不但沒減輕竟然還加重病情到差點丟了工作。於是,從此以後,他索性不治療任其發展,結果,如今自耳鳴聲不但音調高,而且音量大,尤其是在白天噪鬧個不停,讓他日日心煩意亂,嚴重影響他白天工作生活。可每當夜深人靜時,耳鳴反而會比白天減輕。。

面診:舌薄苔,脈有弦意。耳部無異常。」晝鳴夜靖(通靜)

辯證:「白天陽熱之氣過盛加重耳鳴導致的,屬耳鳴實證。常說腎開竅於耳,內經記載:心寄竅於耳,患者心煩意亂,當務之急不在腎,在心火。

用藥:健腦驅鳴東加減,茅根10g 金銀花10g 連翹6g 赤芍6g 大黃6g 黃連3g 黃芩3g 山梔10g 竹葉10g等

用藥解讀:茅根甘寒清熱利尿;金銀花清熱解毒,涼散風熱;連翹味苦微寒,散風清熱;赤芍清血分實熱,活血散瘀;黃連黃芩苦降瀉熱;大黃苦寒泄熱通腸;山梔苦寒瀉火除煩,清熱利尿;竹葉甘淡清熱除煩,生津利尿。

用藥過程:第一療程複診反饋,耳鳴聲音減小,沒有以前愛發脾氣了,四個療程後耳鳴完全消失。

長久以來,很多人都形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思維習慣,就是醫生是治病的,沒有病就不是他的職責範圍了;人有病才去看病治療,沒病就萬事大吉了。這種思維顯然己經落後了。

早在明代醫學家張景嶽認為:「禍始於微,危因於易,能預此者,謂之治未病,不能預此者,謂之治己病。知命者,其謹於微而己矣。」,他指出「謹於微」是治未病的關鍵所在。

任何疾病包括耳聾耳鳴的產生都從細小不良習慣以及細微的癥狀長期積累達到了質變而出現。

治未病不單單是治沒有出現的病,還要治不讓病情繼續發展下去。

文章轉自公眾平台:神經性耳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