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脫髮除了醜以外,都是優點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輕讀實驗室

IDqingdu2019

作者輕讀

前不久,中國青年網對全國643所高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

超5成大學生有脫髮困擾,超7成學生處於輕微脫髮狀態。

他們一半以上曾尋找各種防脫措施,7成以上的學生認為脫髮會讓心情變差。

這屆年輕人苦脫髮久已。

有網友調侃到,「90後沒脫貧先脫髮」,挺禿然的。

你不是一個人在脫髮。有報告顯示,中國脫髮人群約為2.5億,平均6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脫髮。

很多公眾人物,比如楊冪、吳彥祖、英國威廉王子和著名演員卷福,也常因為髮際線問題被「關懷」。

不過今天我要說的是,縱觀人類歷史,除了醜以外,禿還真沒什麼不好。

比如省錢,省了洗髮精護髮素和理髮的錢,再比如,洗臉順頭把頭也洗了,在夏天多方便。

今天推薦一本有趣的書:《頭髮,一部趣味人類史》,嚴肅說點脫髮和人類相愛相殺的歷史。

放心看,本文會引起極度舒適。

看完,你會發現,脫髮在人類歷史上真不叫事兒。

脫髮,有助於散熱

從進化史上看,「掉毛」是人類進化的表現。

地球生物經歷了一個從海生到陸生的進化階段。陸地環境可比水裡的環境差多了。

陽光紫外線,空氣乾燥,身體創傷等,都是生存的嚴重挑戰。

於是,為了保護自己,爬行動物進化出了鱗片,鳥類進化出了羽毛,哺乳動物長出了厚厚的毛。

毛髮除了防禦傷害外,最重要的作用是調節體溫。毛髮是熱的不良導體,它的導熱性能是銅的八千分之一。

外界溫度降低時,它可以保護體溫不會快速下降。

那些沒有毛髮的動物,比如蛇和烏龜這些冷血動物,太陽一落山體溫就快速下降,只能回家休息。到了冬天就乾脆冬眠了。

而身披皮毛大衣的動物,如兔子、狐狸、老虎等就沒有這些困擾。但問題是,厚厚的毛髮,散熱就很成問題了。

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獵豹,它奔跑的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115公里。但這樣的高速度,獵豹連一分鐘都堅持不了。為什麼?

高速奔跑,讓體溫快速升高,又因為厚厚的毛髮阻礙熱量快速散發。如果再跑下去,它就會中暑死亡。

剛剛開始直立行走的人類祖先,如果身上是一層厚厚的毛髮,夏季在室外走最多20分鐘就會中暑。

而人類大腦到了41.7攝氏度就會腦死亡。

人類要保持37℃的恆定體溫,又要長時間在室外狩獵採集,身體散熱不好可不行。

於是,人類就慢慢把體毛都進化沒了,隻留下局部很少的毛髮。比如頭髮。

頭髮少的腦袋,散熱好。這個道理很好理解。

發量較多的人,每連續工作1小時,頭頂溫度就會上升0.5度,工作時間一長,就會頭腦發熱,思路不清。

那頭髮少的人就沒有這個煩惱。都說聰明的腦袋不長毛,不是沒有道理的。

達爾文

莎士比亞

頭髮是從毛囊裡長出來的。毛囊在胚胎時期開始形成並發育。

毛囊的生長是周期性的,分為四個階段,「生長期」、「退化期」、「靜止期」、「脫落期」,周而復始。

不同部位的毛囊生長期不同,生長期越長,毛髮就會長得越長。

比如頭皮毛囊的生長期是2至6年,而睫毛的生長期只有30天,所以,睫毛沒辦法長太長。

毛囊的生長周期一般情況下會保持一種平衡狀態,此消彼長,數量基本恆定。

可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脫落的多而生長的少,就形成「禿頭」了。

導致「禿頭」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疾病,疾病本身或者治療藥物損傷了毛囊細胞,頭髮就會脫落。

但有兩個問題目前仍是待解的謎。

一個是人體是如何保持毛囊生長周期平衡的。第二個就是毛囊被殺死後,還能再生嗎?

不知道。反正目前還沒找到毛囊再生的方法。

禿頂的人,地位更高

人類自己也知道毛髮是進化的標誌,所以,很早以前,人類就把毛髮多少當作區分文明與野蠻的界限。

在《聖經》裡,沒有毛髮的人是天選之人,地位很高。

比如上帝就寵愛沒有毛髮的雅各,雅各非法搶了哥哥以掃的繼承權,上帝也沒有懲罰他。而以掃就是個渾身毛髮濃密的人。

在古羅馬,頭髮蓬亂的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被看成是野蠻人。

在中國,一直都認為一身濃密的體毛是動物特徵。到了十六十七世紀,體毛濃密的歐洲人來到中國,還被認為是野蠻人。

所以,要那麼多頭髮有啥用?

我們說頭髮少的人,更受人尊敬,但並不是頭髮不重要。

今天頭髮多數是一種外觀,但在人類的發展史上,頭髮的地位曾經很高很高很高。

天生毛髮稀少是好的,但被人割掉頭髮,那就不一樣了,割發代表著懲罰和冤罪殺機。

比如三國時期,曹操發兵宛城時發布軍令,不管是誰,如果殘踏麥田,就要斬首。

可是,他自己的馬卻衝進了麥田。三軍統帥怎麼能被割頭?於是他拔劍割發,並傳示三軍:「丞相踏麥,本當斬首號令,今割發以代。」

割發能代替割頭,頭髮的作用厲害吧。

在歐洲割發被認為是一種侮辱。聖女貞德被燒死前,頭髮被剃光。

法國大革命期間,瑪麗皇后被砍頭前也要剃頭。二戰期間在納粹集中營的猶太人,處死前被剃光所有毛髮。

二戰結束後的歐洲國家,一些被認為和納粹有勾結的女人,也被剃光頭髮然後遊街。

電影《聖女貞德》

直到現在,犯人入獄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剃頭。

頭髮還有明顯的政治意義。

在軍隊裡,修剪的整整齊齊的短髮,意味著秩序和規範,而在18世紀的歐洲上流社會,茂盛的頭髮代表著政治地位和權利。所以當時假髮盛行。

假髮在古埃及就有了。那時的上層社會,戴假髮代表著身份地位的尊貴。法老不僅戴假髮,還戴假鬍子。

後來,這種風氣也傳到古羅馬的上層社會。

中世紀時期,戴假髮的潮流一度衰落。但到路易十三時,這股潮流再度興起。假髮一度供不應求,為此法國還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假髮行會。

路易十三

十七、十八世紀,英法等歐洲國家的假髮越來越誇張。造型奇特,極盡奢華,遠遠超出了頭髮本來的功能。

比如,有的假髮可以高達1米,重十幾斤,頭髮上裝飾著各種誇張造型,比如輪船模型、鳥籠子等等。

為了讓假髮散發香味和增加質感,他們還往假髮上撒大量香粉。

但由於體積太大,不容易清洗,時間長了,那些假髮會發出難聞的味道,甚至滋長細菌。

我國滿清入關後實行「留髮不留頭」政策,引發多地大規模流血事件。

民國建立後,第一件事就是剪掉滿清遺留的辮子,同樣引發了劇烈的社會動蕩,很多人不惜自殺來反抗。

頭髮代表的社會和政治價值觀,有時候比生命還重要。

頭髮如此重要,打理頭髮就成了一件特別慎重的事情。西方的理髮師尤其厲害,他們是外科醫生的祖師爺。

在西方人看來,頭髮是身體的一部分,修剪頭髮跟放血一樣,都是給人治病。

1462年,英王愛德華四世成立了第一個理髮師公會,其成員都身兼兩職,專職理髮和作外科手術。

一直到300年後,理髮師和外科醫生才正式分家。

直到現在,理髮店外面的紅藍白圓柱,還保留著理髮師和外科醫生曾經的聯繫。

柱子上的紅色藍色分別代表動脈血和靜脈血,白色則代表繃帶。

禿頂的人,更有魅力

2004年,貝瑞大學的心理學家馬斯卡雷拉做了一個實驗,他把PS過的3張「禿頭男」照片和3張「正常男」的照片,拿給101位男性和101位女性,讓他們打分。

結果他發現,雖然在生理吸引力方面,禿頭男得分較低,但另一方面得分卻很高。

他們被一致認為更有智慧、知識淵博、受過良好教育的、社會地位高而且誠實。而這些都是成熟的特質。

換句話說,頭髮少給人一種力量和權威感,顯得更有社會地位。

列寧年輕時和中年時

丘吉爾年輕時和老年時

馬斯卡雷拉推測,禿可能進化成了一個高社會地位的標誌,有些女人認為這點難以抗拒。

普京的經典硬漢照,如果頭髮茂密是不是生猛力度減弱?

為了引起不必要的誤解,替馬斯卡雷拉解釋一句,他本人可一點都不禿。

有趣的是,禿男也被認為很不具有侵略性。

「你想啊,早期的人類男性全裸著,一身毛絨絨地跑來跑去,所以你可以想像一頭蓬亂的頭髮,雜草叢生的大鬍子——各種體毛——他們真是很有威脅感的樣子」馬斯卡雷拉說。

禿掉,可能是一個把成熟的高社會地位男人,和有敵意的青少年區分開來的方法。

禿頂率奇高的日本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也不落後。

日本《科學朝日》雜誌報導,男性在胎胚時期就有大量雄性激素分泌出現,雄性激素能促進右半腦的發育,而右半腦主司圖像、幾何等空間識別的形象思維。

空間識別能力與數學才能甚為密切,因此,那些容易脫髮和禿頂者,數學等方面的才能遠遠高於一般男性。

威廉王子的脫髮漸進式

同時,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信息管理學講師艾伯特-曼尼斯稱,在其對禿頂男人研究的三項實驗中:

第一個實驗發現禿頂男性比其它男性更具男子氣概和顯性強勢;

第二個實驗發現人們會認為禿頂男性比同等身高頭髮茂密男性更高(平均高1厘米),並且認為他們更加強壯;

第三個實驗發現人們認為禿頂男性潛在地具有領導才能。

看看這幾位已經卸任的政要髮際線,好像確實有道理。

左起: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義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

如果看到這裡,你還是為脫髮困擾。我只能說,你再焦慮也阻擋不了脫髮的歷史進程滾滾向前。

生髮什麼的,就是螳臂當車。

現在的脫髮人群以20歲到40歲之間為主,比上一代人「脫齡」提前了整整20年,完完全全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

去年,一位號稱「日本脫髮研究第一人」的板見智醫生受邀參加NHK的放送節目,用長達30多年的研究成果為大家解答了脫髮困擾。

網友看完後紛紛表示:哇塞,真是太有用太專業了!大家一起來感受一下…

這位專家的終結結論是:大家都別困擾了,該禿還是會禿。

看看這位醫生真誠的髮際線,就知道醫生已經證明了自己的結論。

參考文獻:

[1] 果殼網 2016-10-12《禿有禿的好》

[2] 中國經濟網 2018-6-05《植髮緣何成為整形新寵?中國男性脫髮率高達20%》

[3] 中國日報網 2015-10-16《研究:禿頂男被認為領導力更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