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讓夢想照進現實:新興行業的企業該如何“拓荒”

作為中國首批進軍AR行業的公司,亮風台走在最前沿的同時,也意味著缺乏同業參考借鑒。在觀察亮風台的發展歷程時,我們打破了時間軸,著眼於一家新興行業的科技公司,如何在這條拓荒路上,開墾出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

撰 文| 曹欣蓓

責 編| 曹欣蓓

在漫威系列中,上天遁地、無所不能的鋼鐵俠有著AI管家賈維斯提供的各項智能服務支持。通過可視化投影,鋼鐵俠得以知悉前方的交通路況,並通過語音直接下達命令,獲取最及時的幫助。

如今,天才史塔克家族打造的黑科技,正在慢慢被轉為現實。在中國的街道上,頭戴智能眼鏡的警察們在街口巡邏,每位匆匆路過的行人信息都被投射在AR眼鏡螢幕上,一旦發現了潛藏的嫌疑人,系統會立即進行提示。在追捕過程中,警方能通過眼鏡,直接與後台溝通,實時調集更多警力進行支援。

這款智能眼鏡的製造商名叫亮風台。其累計為超過500家各領域企業與機構提供服務,並在2019年5月8日完成了新一輪1.2億的融資。

AR(擴增實境)是一直是科技領域的熱詞。早在50多年前,計算機圖形學之父和擴增實境之父薩瑟蘭開發出了第一套名叫“達摩克利斯之劍”的擴增實境系統。但對於AR的探討,長期停留在學術界中。直到2016年推出的《Pokemon GO》,才真正帶動了全民對於AR的認知。同年,騰訊QQ開創了AR新玩法,率先使用AR在奧運會期間發布全民傳遞火炬活動,全球超過1億人參與,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在中國興起了AR熱潮。

當年全民傳火炬背後的AR底層技術提供商,就是亮風台。作為國內首家推出雙目AR眼鏡的公司及技術開發平台,深耕於AR行業的亮風台一路碩果累累,取得十餘項全球權威評測世界第一的成績,所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的數量超過了國內其余AR公司總和。

然而,置身於新興行業,企業要面臨的挑戰不僅在於如何從同業中脫穎而出,還有來自於整個市場的低認知度。當用戶對於行業尚未有完整了解時,如何提高客戶的認可度?在缺乏前人借鑒參考的情況下,公司的產品方向該怎麽走? 這些都是十分棘手的難題。

作為中國首批進軍AR行業的公司,亮風台走在最前沿的同時,也意味著缺乏同業參考借鑒。在觀察亮風台的發展歷程時,我們打破了時間軸,著眼於一家新興行業的科技公司,如何在這條拓荒路上,開墾出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

亮風台有其獨特的解決之道:在普及新興技術的同時,不斷摸索市場需求,對產品實行標準化定位,再利用軟硬體相結合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這被亮風台創始人兼CEO廖春元稱為“亮風台模式”。

開疆拓土:打破市場的認知局限

技術推廣的關鍵在於要讓用戶做選擇題,而不是問答題。

北卡大學Ronald Azuma教授發布的報告精確定義了AR(擴增實境)的三個特徵:將虛擬和現實結合;實時互動;基於3D的定位。但學術的語言太過枯燥,在AR技術得以普及前,市場上並沒有多少人願意主動了解這份乾澀語言描述的的“硬核科技”。

廖春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2014年的一場再平凡不過的展示會上,亮風台的員工們照常出現,向大眾進行AR推廣。在公司所屬的展台上,員工們精心放置了一系列仿真塑料水果,當天他們要演示的是AR技術的一項重要功能——3D識別。但這項現在早已為人熟知的智能識別技術,在當時連推廣都尤為困難。觀眾們懷揣著好奇,紛紛擠在亮風台的展台前,反覆詢問著相同的問題:“你們是賣水果的嗎?為什麽不拿真的水果出來?”

廖春元回憶道:“2015年以前,我和其他人談起AR的時候,感覺大約99.99%的人不知道我在說什麽。”身為清華大學和美國馬裡蘭大學計算機系的高材生的廖春元在學術科研的道路上榮譽滿載,但卻在亮風台商業化的道路上走得極為艱難。

“當技術跑到了市場前面,那段時間對我而言,就像是進入了無人區的感覺,非常的寂寞。除了學術界以外,很多人都沒有聽過AR這個詞。” 從公司成立起,廖春元不斷與各行各業接觸,但即使是如今已從亮風台大量購買眼鏡的工業和公共安全領域,彼時依然沒有給出樂觀的回應。“技術挺新穎的,但實際工作好像用不上”“很高科技,但跟現實還是有點距離”是廖春元收到最多的評價。在認可技術的同時,廠商們給出了一封封婉轉的拒信。

對於AR未能得到廣泛認可的原因,廖春元打了個形象的比方:有一名汽車工程師來到古代,他告訴人們,有一種更好的出行方案,能讓出行的速度極大加快,並詢問人們對這項新技術,有哪些本土化要求?人們的回答是:要有幾匹更好的駿馬,能拉著馬車一路飛馳。

對於技術的認知,局限了人們的想象力。當汽車工程師征詢人們對汽車設計的要求時,人們聯想到的只有馬車,而不是能自行驅動的汽車。作為一家創業公司,很難對市場進行全面科普教育。但這並不意味著公司只能消極等待。乾坐在辦公室,等著技術與市場的同步,期待某日民眾對於AR技術的認知突然呈爆發式增長,是下下策。

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亮風台積極尋找商業化的方向。在經歷了無數從科研到商用的坎坷波折後,廖春元得出了新的溝通之道:那名汽車工程師,不該在描述美好藍圖後,隨即詢問用戶對於出行方式的新要求。“因為用戶更習慣做選擇題,而不是問答題。尤其是面對新興科技時,用戶尚未形成一個清晰的概念,如果你詢問他們的需求,用戶自己都不清楚自身的需求是什麽,只有一個模糊抽象的認知,又怎麽能回答你?”

因此,2015年,亮風台正式推出第一代HiAR 眼鏡,對於這款懷揣尖端高科技的眼鏡,亮風台的期望卻放得很低。“第一代眼鏡就是鋪路,不為了盈利,而是以免費試用的形式,請特定的目標廠商嘗試探討,讓他們切實感受了解AR眼鏡,尋求未來合作機會。”廖春元表示。

亮風台針對特定的目標公司,免費將產品奉上,讓他們對AR有直觀的認識。由此,廖春元也在和客戶不斷的探討中找到了突破點,在教育、展覽、旅遊等偏體驗的場景中,AR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外界給了廖春元積極的反饋:“這類酷炫眼鏡很適合讓學生、遊客佩戴,提高他們的興趣。”通過這個切口,亮風台令潛在客戶切實感受到AR技術所帶來的互動體驗是傳統技術無法實現的。

此後,廖春元開始尋求與大公司的合作,巨頭的影響力廣泛,有助於迅速對市場進行科普。2016年7月,亮風台與騰訊合作,在奧運期間推出了“QQ-AR火炬”,覆蓋366個城市,157個國家,全球超過1億人參與,創造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史上最大規模在線火炬傳遞活動,打開了國內AR行銷、AR活動時代的局面。這次活動讓AR技術迅速普及,不僅是B端的商家,C端的網民們也伴隨著好奇,真切體驗了一把AR。對於亮風台而言,“QQ-AR火炬”的活動還有更大的意義——在國內眾多同類AR公司中,亮風台通過與騰訊的合作脫穎而出,被巨頭認可的亮風台,由此在業內打出了名氣。

繼騰訊之後,越來越多的大公司找到亮風台商討合作。2017年,亮風台與上汽集團合作,推出了AR汽車說明書。同年,亮風台與支付寶達成合作,為品牌提供 AR 行銷服務。在2018年3月亮風台聯合奧利奧、支付寶推出的餅乾“掃一掃”活動中,用戶只需打開支付寶AR掃一掃不同造型和擺放方式的餅乾,即可解鎖AR遊戲。憑借品牌大使王源廣泛的影響力,新浪微博相關話題#王源餅乾遊戲機#共吸引2.4億人次閱讀,1382.2萬次討論。

“亮風台”這三個字,在AR行業有了不容置喙的一席之地。

探索標準:用戶需求才是王道

將高科技商業化的過程,就是調校技術與用戶需求的過程。

亮風台投資人、源星資本管理合夥人於立峰說過:“在快速發展的智能領域,創業公司應該有清晰的商業應用場景,擁有明確的軟硬體產品形態。”只有擁有了清晰的落地場景,產品才能大規模投入商用。為實現這一切,首先要對企業產品標準化。

但對於新興行業而言,在缺乏歷史參考的情況下,標準化究竟指的是什麽?到底具備了哪些功能的AR眼鏡,才能算得上標準化?關於這一點,2016年的廖春元同樣迷茫過。彼時,亮風台推出了第二代HiAR 眼鏡。有了之前鋪路的基礎,這次眼鏡是作為商品,配置了各項尖端科技,衝著盈利的目的發售,卻沒有預料之中的良好效果。

“第二代的產品很酷炫,安裝了各項先進技術,作為demo收獲了眾多好評。但作為商品,在落地的過程中,用戶反映其實用不到這麽多功能,並且由於雙目一體的設計,再加上疊加了眾多功能,導致眼鏡的重量上升,不適合長久佩戴,散熱效果也不夠好,” 廖春元回憶道,“將高科技商業化的過程,就是調校技術與用戶體驗的過程,它已經超出了純粹的技術理念範疇。”

此後,亮風台花了足足兩年的時間調整,直到2018年才推出了第三代HiAR 眼鏡。較之於第二代眼鏡,第三代更多是在“做減法”,減去不必要的技術應用。公司的首要考慮因素不是最尖端的實驗室技術,而是用戶的需求。為了保證用戶的佩戴體驗,亮風台對原有的眼鏡重新設計,將電池部分與眼鏡分離,避免了第二代長久佩戴過重的問題。

時隔兩年後,原本在2016年吸引眾多目光的手勢識別技術,卻從第三代眼鏡中消失了。“還是要結合用戶感受,雖然這技術看著有趣,但實際應用中,在已經有了語音識別的情況下,用戶對手勢指令需求並不大。但從公司角度而言,為了實現手勢指令,還要在普通攝影頭之外增加深度攝影頭,平白增添了成本,卻不能達成效果。”

廖春元反覆思考標準化的定義。標準化不僅在於需要具備哪些功能,還在於不需具備哪些功能。一款標準化的眼鏡,是在保證用戶舒適度的情況下,選擇最能穩定量產的、能匹配大量用戶場景的功能。這未必是研究室中最尖端的科技,或是華而不實、缺乏合理性價比的酷炫產品,卻是最符合用戶需求,能讓他們願意為之買單,並廣泛應用的眼鏡。

當產品適宜了市場,市場又追上了技術時,亮風台的第三代眼鏡在高科技與商業化之間,終於找到了那處微妙的平衡點。除了教育機構以外,曾給出過委婉拒信的工業、公共安全行業,也在看到第三代眼鏡後,紛紛對亮風台伸出了橄欖枝。雲南的安防部門戴上了亮風台的眼鏡在街上巡邏,連接了警方數據庫的眼鏡能在茫茫人群中快速識別出重點人員,,協助警方鎖定嫌疑犯。

製造業也看到了AR眼鏡運用的廣泛空間。特別是像飛機製造這樣的複雜工程,操作工人上崗時,必須經過技術培訓和長達數月的實習,才能成為較為熟練的員工,並且多數情況下,只能做一、兩種工作。但近年來製造業的操作工人越來越偏向年輕化,流動性也隨之提高,對新員工的培訓成了一筆不小的成本,也影響到了公司的產能與效率。

通過佩戴AR眼鏡,操作工可以從眼鏡螢幕上看到操作指令與說明信息,在無法記住所有程序的情況下,也能執行作業。“企業對於員工的培訓目標,就可以簡化成學會使用智能眼鏡,提取關鍵谘詢,或是與遠程專家進行溝通,” 廖春元解釋了眼鏡的用途。

對於亮風台而言,這項應用更大的意義在於示範效應。當一家工業企業推廣後,其余企業也會紛紛效仿,從格力、上汽、到菲尼克;從雲南警察到廣州警察,亮風台做到了“有清晰的商業應用場景”,大規模投入商用。

雙輪驅動:硬體為體,軟體為魂

軟硬結合才是完整的產品,兩者在技術層面各有不同,卻在實際應用中不可分離。

受製於人力、財力、資源等限制,很多硬體公司隻專注於硬體,並不會涉及軟體和底層技術。創業企業猶如是。軟體的研發流程與硬體完全不同。並且硬體公司沒有能力去做軟體的調優,特別是在新興技術領域,不知道如何把控軟體研發邊界,如何從底層算法層面調優,如何讓軟體和硬體完美匹配,軟體研發上疑慮重重,就無法推進產品和技術研發的邊界,為用戶提供服務更優解。要完成這一系列任務,對於硬體公司而言,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前期積累,卻未必能獲得等額的回報。

但亮風台不一樣。作為國內最早進入AR行業的第一批公司,亮風台從早期就強調同時發力軟硬體的雙輪驅動模式。即使在2015年,亮風台尚且只是一家小小的創業公司,在推出第一款眼鏡之前,其已積累了三年軟體開發的經驗和大量的底層技術。

軟硬體在技術的層面各有不同,卻在實際應用中不可分離。如何通過技術接口,在企業自身的App和系統上加入AR功能?如何保證在加入AR插件後,整個App所佔容量不會過大,加載速度不會變慢、不會出現閃退等狀況?如何讓用戶隻認為這是一次小小的更新,絲毫不影響用戶體驗,實際對於App而言,卻是加入了全新AR接口?這一切,都離不開軟體技術的支持。

“為什麽我們在跟運營商合作的時候,會更受歡迎?如果我隻做了硬體,對方還要去找其他人去做軟體、做適配,解決用戶對行業的需求。反之,如果我隻做了軟體,又要去找合適的硬體廠商。而在行業參差不齊的情況下,這尤為困難。客戶需要的是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對接零散的公司。如果一家公司軟硬體具備,也能幫助他們一體化解決需求。” 廖春元解釋道。

更何況,企業對於軟體的要求會不斷調整。例如眼鏡的物體識別與跟蹤並不一定完全穩定,虛擬數據才剛顯示,用戶稍微移動了一寸,虛擬數據飄移到其它物體上;又例如在亮風台與上汽的合作中,鑒於使用車輛可能在24小時任意時間,要面對夜晚弱光線的操作環境。這就需要在軟體部分,進行算法研發,增加弱光環境下的識別精準度。

當AR硬體公司自身不具備軟體技術時,只能接入第三方軟體,而軟體公司的產品並未在AR智能眼鏡這種新終端中研發測試,未必能作出滿意的產品。這在無形中不但增加了成本,還延緩了結項交付時間。當客戶提出需求時,亮風台的軟體團隊能做到第一時間響應,及時根據用戶要求,配合硬體團隊做出調整,保證了全程溝通的高效。

這樣高效迅速的軟體團隊,並不是一朝一夕能練成的,而是需要時間與經驗的積澱。在2016年“QQ-AR”火炬活動中,亮風台的AR SDK經歷了上億用戶的打磨,大量實踐的檢驗,也使得亮風台逐漸成為移動互聯網+AR背後的“CTO”,將包大小等多項參數做到行業最優,為此後與AR眼鏡的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此外,從2013年就與百度91手機助手合作的亮風台,從那時起就開始了初步的大規模數據積累。在經歷了長達六年的積累後,亮風台的AR雲平台得以平順發展,沉澱了大量的數據,形成DaaS、PaaS到SaaS的AR服務鏈路,能夠直接為用戶提供“雲端”一體的解決方案,商業壁壘構築。通過軟硬體應用,進行數據沉澱,亮風台不斷加速模型學習,完成了技術的自我循環和進化的閉環,在一次次軟體研發中,打磨技術的利劍。

與此同時,伴隨5G時代的來臨,AR的基礎建設也將進一步完善,產業落地加速。源星資本管理合夥人於立峰表示:“5G技術與AR技術的結合將產生巨大的化學反應,一方面,AR技術的全面成熟將成為5G時代最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另一方面,5G的低延時、高帶寬、高傳輸速率又為AR技術的應用帶來更加豐富的可能性。隨著5G基礎設施的完善,可以判斷,2019年是AR大規模商業應用的元年。

5G的推廣也讓亮風台看到了更廣闊的空間。這不僅在於已經落地的行銷互動、智能製造、公共安全等領域中,用戶體驗的進一步提升,更是能增強現有的虛擬體驗,拓展出全新的應用場景,開啟視覺入口的新紀元。

縱觀亮風台七年來的歷程,無論是在成立之初,利用有限的資源以試用商品的形式向特定商戶進行推廣、聯合巨頭打響業內知名度、對於標準化產品的不斷摸索,還是尋找科研與商業之間的平衡點,在軟硬體方面同時發力形成業務閉環,解決客戶一體化需求。亮風台都為AR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立足與發展提供了極佳的拓荒樣本。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