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9年,能否打破武俠劇的“冰河期”?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作者| 洛弟

2018年的國產武俠劇,徹底進入近年最冷的“冰河期”。

畢竟去年,還有過一部《射雕英雄傳》。

大師金庸遽歸道山,身後是一片落寞的熒屏江湖,希望似乎全在明年。

蔣家駿執導《倚天屠龍記》、郭靖宇監製《絕代雙驕》、尚敬版《歡樂英雄》、歡瑞版《聽雪樓》……都可能在2019年播出。

“積壓”成了關鍵詞,“明天”則成了唯一希望。

今天愛奇藝上線的《神風刀》,是2018年為數不多的原創武俠劇——但在2014年就已製作完成了。

武俠劇怎麽就混成這樣了?

1

《神風刀》三年終面世

風味如舊,新意不夠

論“血統”,《神風刀》雖屬原創,但絕對師出名門。

它的編劇叫楊爭光,最有名的編劇作品是電影《雙旗鎮刀客》和1998年央視版《水滸傳》。

內地武俠影視大咖,他不算誰算?

故事本身,又是他最擅長的西部武俠。

老司機的稔熟手藝,今天是否豐采依然,倒值得一看。

演員陣容也無法令人小覷。

秦俊傑搭關曉彤、宋軼,王硯輝、果靖霖、王大治壓陣,流量和實力都不差。

相比之下,兩位導演慘淡的履歷,似乎都不算什麽了。

劇集拍攝時,正值男主角秦俊傑中戲學業將畢,他為此錯過了畢業典禮。

不想獲得發行許可證後,姍姍來遲直到今天,它才以VIP看全集的形式,在愛奇藝獨播上線。

看過幾集,劇集的品相尚可。

雖然表現手法相對傳統,但影調、構圖和剪輯的講究,殘存著張紀中時代武俠劇的風骨。

沒有高對比度的鮮亮阿寶色,也不存在掩蓋簡陋武打設計的誇張視效。

一句話,武俠味是對的。

但坦白來講,十年前內地武俠劇的優缺點,在這部劇中依然存在。

從藝術觀念來看,我們會為它的遭遇叫屈。

它“生未逢時”,“積壓”,似乎也成了近年武俠劇新作的常態。

今年的另一個案例,是電視劇版《龍門飛甲》。

2011年,徐克的“3D武俠”同名電影斬獲5.39億票房後不久,隨著當年時興的“影改劇”大潮,劇版《龍門飛甲》應運而生。

不料2014年,劇中演員高虎、胡東先後因吸毒被抓獲,劇集因此延播,並請陳龍救場,重拍高虎所有戲份,胡東戲份基本被刪。

第二年,該劇在韓國播出,可“修改版”卻一直沒能登上內地熒屏。

直到今年8月,主演聶遠因《延禧攻略》火了,《龍門飛甲》才又在央視8套上星播出。

當然,劇已經糊透了。

而現在,還有一些武俠劇新作,已經沒了後續消息。

其中包括馬可主演的《萍蹤俠影》《新龍門客棧》,王晶與海潤合作的《新六指琴魔》,也有首度影視化的“十年神坑”《英雄志》。

如果這些新作有了推進消息,它們還將與初定明年面世的以下新作,一爭短長:

蔣家駿執導《倚天屠龍記》、郭靖宇監製《絕代雙驕》、文淇版《神雕俠侶》、尚敬版《歡樂英雄》、歡瑞版《聽雪樓》……個個都是大IP。

要真能一鼓作氣魚貫而出,那2019年將是毫無疑問的武俠劇大年。

但可能嗎?

且不說檔期擁擠,單是武俠劇的式微,就早非一日之寒了。

2

類型沉寂十年

正軌終回眼前

武俠劇混成今天這樣的“症狀”與“病因”,形成惡性循環。

缺乏佳作、IP孵化緩慢、對原創缺乏信心、創作領頭人缺失……一切相互作用,互為因果,而且,並不存在一個公式般的時序。

首先要確定的大背景是,武俠劇的存在意義逐漸被消解。

現在來看,它的大量“脫粉”是必然的。

當《誅仙》為首的網絡文學興起,它首先拉走的是“路人粉”:

每種類型小說和類型片,最廣泛的粉絲所追求的,都是“好看”:包括可看性,也包括代入感。

當還珠樓主以來的“仙俠”傳統回歸,世界觀想象力不斷被突破,爽感加倍,傳統武俠的路人粉逐漸被剝離乾淨。

2008年,孫曉《英雄志》停更;起點中文網以新銳企業身份連獲六項榮譽;唐家三少《鬥羅大陸》開始連載。

張紀中拍出最後一部尚有聲量的金庸劇《倚天屠龍記》,唐人新劇《仙劍奇俠傳三》拍攝完成。

一場前所未有的武俠時代交接,第一次拉開帷幕。

胡歌、霍建華、楊冪、唐嫣、劉詩詩……頂級流量陣容,今天已無重現可能

張紀中忙完新版《西遊記》後,試圖重回武俠劇領域,卻發現屬於他的時代已經過去。

自此,小聲量原著改編與原創,在武俠劇中開始絕跡。

類型需要下一個強人,想成為強人,先做大IP。

2012年華策與賴水清合作的新版《天涯明月刀》與2013年於正版《笑傲江湖》一出世,引起一片罵聲,大家邊罵邊看。

從此,武俠劇創作趨於保守,抱緊大IP,似乎成了唯一的存活方式。

此時拍攝完成的《神風刀》,就顯得不合時宜了:

畢竟,這不是楊爭光憑借小IP劇《關西無極刀》一樣能掀起討論的時代了。

然而,翻拍劇的日子也不可能好過。

單憑“翻拍”這件事本身博眼球,結果必然是把整個類型做死,流水線式製作,出不來撐起類型的創作者。

最後,賴水清在《鹿鼎記》之後消停了,於正則在《神雕俠侶》的空前罵聲之後,轉回網文IP改編,又通過原創另開天地。

不但強人沒崛起,連競爭者都散了。

後果是,2017年的武俠劇市場,其實是新版《射雕英雄傳》小洗了一把牌:

劇本走忠實原著路線;採用老武俠迷相對陌生的新人,既為省錢,也為避雷;

預算和工夫,更多下在還原武俠氛圍的美術與服道化效上……

不管願不願意,武俠大IP改編,都必須走精品化路線了。

今年那部可憐且可恨的新版《笑傲江湖》,已經栽了跟頭——沒人注意到它,但它確實摔得很慘。

成功與失敗案例的“交相輝映”,導致了這條前路的唯一可能。

它夾雜著的希望與隱患,幾乎對等。

3

2019大作齊來

但希望會來嗎?

首先值得慶幸的是,騰訊系《倚天屠龍記》《神雕俠侶》《歡樂英雄》可能在明年加入戰團。

這意味著,武俠劇的下一個主戰場,開始向網絡製播平台轉移。

而此前武俠劇主攻的,還是電視觀眾。

平台與閱聽人遷移,網台兼顧加強,必然帶來創作上的新潮。

這股新潮的使命之一,是保證武俠相比“仙俠奇幻”“熱血種田”獨具特色的同時,獲得不亞於流行題材的觀眾緣。

期待已久的改變,可能會在明年到來。

新版“花無缺”由胡一天飾演

同時,我們期待已久的“強人”也終於有了到來的可能。

去年的《射雕英雄傳》,是監製郭靖宇和導演蔣家駿交出的高分答卷。

今年,兩人將攜各自作品“參戰”:

胡一天、陳哲遠版《絕代雙驕》是明年郭靖宇監製作品中的重頭,《倚天屠龍記》則是蔣家駿挾來的余威。

兩人的武俠劇創作,都開始組成序列。

在名著IP的強大聲量下,無論品質是否上佳,他們的相關創作都不會到此為止。

何況,兩人挑選的原著,都在各自擅長領域:

拍啥都帶點武俠味的“傳奇劇王”郭靖宇,挑了古龍篇幅最長、情節性最強的《絕代雙驕》。

而《倚天屠龍記》群戲的重要程度,則比《射雕英雄傳》有過之而無不及,足夠蔣家駿發揮。

拍砸的可能性,因此減去不少。

但問題是,即便有優秀創作者支撐創作新風,武俠劇的窘境就能因此改變嗎?

可能性極小。

優質IP不會褪色,但IP改編作品的聲量隨時間漸小,幾乎是不可逆的。

金庸、古龍小說改編,拍得再好,未必有原著強。

客觀上來講,每一次改編無論成敗,都是對IP效應的消耗。

短時間內出十部好劇,與出十部爛劇一樣,都會引發觀眾審美疲勞。

據傳新版《神雕俠侶》,文淇飾演的郭襄戲份將增加,對原著敘事手法的改動,挑戰極大,也是為出新迫不得已

此時能救場的,必然是新的IP,新的原創——

回頭“搜刮”老小說的“遺珠”幾乎不可能,因為具備充足可操作性的作品,基本都被翻拍過了。

連後半生籍籍無名的王度廬,和他的《臥虎藏龍》都有了優秀改編,那還剩下什麽呢?

如果要翻拍一些已成明日黃花的“名作”,那改編劇本,加入新的時代性,又成了大工程。

武俠作品,中短篇適於電影,長篇多數適於電視劇改編。

如果真要拯救武俠劇,需要的是一部優秀的長篇武俠小說,或借鑒長篇武俠小說思路創作的電視劇本。

然而在網文“修仙開掛”風潮裡,原汁原味的武俠小說,生存空間並不大。

指望一部原創佳作,某種程度上是在賭。

這就涉及到最終極、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武俠劇還有必要拯救嗎?

如果“純武俠”失去了生存土壤,被自然淘汰,可是誰也阻擋不了的。

它的情節快感,有仙俠玄幻接盤,精神內核,則交給其他類型劇、類型小說與武俠電影傳播。

有需求的事物自然不滅,一種形式,沒了就沒了吧。

武俠劇究竟“性命如何”,明年未必能見分曉。

它要經受的考驗,還在今後數年乃至更長的時間中。

行業觀察|趨勢分析|精彩劇評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