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德國電影大師維姆·文德斯回顧展上海開票

距離一年一度的上海電影節還有半個月,如果覺得院線電影滿足不了你,可以跟隨上海電影博物館一起回顧德國電影大師維姆·文德斯的經典作品。

6月1日至10日,上海電影博物館即將主辦“無盡的行走——維姆·文德斯回顧展”。這次影展將會放映8部文德斯的經典作品:《柏林蒼穹下》、《德州巴黎》、《尋找小津》、《皮娜》、《愛麗絲漫遊城市》、《公路之王》、《歧路》、《樂士浮生錄》。其中《皮娜》是3D版本,《柏林蒼穹下》、《公路之王》,以及《歧路》三部是最新4K版。(文末有福利)

維姆·文德斯,對許多影迷來講並不陌生;而他的電影對大部分人,又或許隻作為幾個還算耳熟的片名,僅在某一影單中偶爾出現。

欣賞文德斯需要十足的安靜甚至孤寂,哪怕商業上相對成功的《柏林蒼穹下》與《德州巴黎》,也無一例外地將喧沸拒之門外。

文德斯執意為孤獨作詩,其靈魂卻鮮活雀躍。他像個無藥可醫的癮君子,迷狂地苦戀著沒有終點的旅途、藍調老搖滾和曾百孔千瘡的故鄉。

1945年8月14日,維姆·文德斯生於德國杜塞爾多夫。

60年代初高中畢業後;於杜塞爾多夫與弗萊堡研習醫學及哲學。為追求藝術理想,文德斯中途輟學,於1966年去往巴黎,想要成為一名畫家。未能通過法國高等電影研究院考試的文德斯,轉而成為美國藝術家Johnny Friedlander位於巴黎的工作室中的雕刻師。正是在這段時間內,巴黎濃鬱的藝術氛圍令文德斯逐漸對電影著迷。

1967-1970年,文德斯就讀於慕尼黑電視與電影大學,完成了幾部短片的拍攝;大學畢業那年,文德斯拍攝了第一部電影作品《城市裡的夏天》,自此開啟了豐饒且長盛未衰的創作生涯。

▲《城市裡的夏天》

從影至今,文德斯共參與完成了包括劇情長片、紀錄片、短片、MV在內的近40部影視作品。其電影舒緩散漫的敘事、簡潔明淨的鏡語、對人之存在等命題的追索與體察,使文德斯式的個人風格得以確立。20世紀70年代,成果日漸卓著的青年德國運動令世界影壇為之狂喜,文德斯與法斯賓德、赫爾佐格、施隆多夫被影評界冠以“新德國電影四傑”之稱。

▲文德斯、法斯賓德、赫爾佐格、施隆多夫

70年代是文德斯創作的起步時期。1971年的首部劇情長片《守門員對點球的焦慮》刻畫一個守門員遊手好閑的生活狀態,顯露著加繆式的拒絕協商的荒誕。空蕩的城市和遊蕩其中無所適從的人,成為日後文德斯熱衷使用的影像符碼。隨後,文德斯在三年時間內接連創作了《愛麗絲城市漫遊記》(1974)、《錯誤的舉動》(1975)、《公路之王》(1976),三部作品的故事主線均圍繞“旅行”展開,因而被稱作“旅行三部曲”。

▲《愛麗絲城市漫遊記》

▲《錯誤的舉動》(又名《歧路》)

▲《公路之王》

80年代,文德斯的作品更趨成熟,屢屢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並多次攬獲大獎。他的電影掠過柏林牆的上空,從西柏林走向歐洲,繼而在世界影壇上熠熠生輝。

1980年,文德斯應著名美國導演尼古拉斯·雷之邀,參與執導了紀錄片《水上回光》,記錄下後者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瑣碎蒼白的歲月殘影中,鏡頭以真實乃至沉悶的方式,述說死亡和被死亡中斷的藝術理想;這是文德斯第一次嘗試記錄長片的拍攝,雖然記錄對象兼好友未及影片上映便遺憾去世,但這段經歷似乎在文德斯心裡埋下了一粒種苗。

▲《水上回光》

1982年,文德斯邀請數位參加坎城電影節的導演(赫爾佐格、法斯賓德、斯皮爾伯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等)來到Martinez旅館的666號房間,對著一台16mm的攝影機闡述10分鐘對於“The future of CINEMA”的看法;1984年,文德斯遠赴日本,尋訪其偶像及精神宗師,日本著名導演小津安二郎的生前蹤跡,完成了紀錄片《東京之行——尋找小津》的拍攝;1989年,文德斯再次去往日本,這次的記錄對象,是著名時裝設計師山本耀司,文德斯作為主演出現在影片當中,兩人通過對話,談及有關藝術城市、身份焦慮、數字化時代的電影等諸多現代性命題。

▲《666房間》中的法斯賓德

▲文德斯與山本耀司

▲《尋找小津》

紀錄片之外,《事物的狀態》(1982)、《德州巴黎》(1984)、《柏林蒼穹下》(1987)等劇情電影相繼問世,後兩者取得的藝術上的巨大成功,令文德斯在世界影壇墾獲了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成為舉足輕重的電影大師。

▲《德州巴黎》

▲《柏林蒼穹下》

90年代,文德斯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光環加身的他將一部分精力投向對其他藝術門類如音樂的探索。《柏林蒼穹下》續作《咫尺天涯》和《事物的狀態》續作《裡斯本的故事》分別於1993、1994年上映。1995年,文德斯與意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合作執導了《雲上的日子》;同年的《光之幻影》為追懷德國電影先驅拍攝,逝去電影人的存世片段穿插在世者的訪談,黑白影像穿插彩色光影,文德斯以鐵杆影迷的身份,為電影拍了一部電影。《Willie Nelson at the Teatro》(1998)與《樂士浮生錄》(1999)是兩部講述樂手故事的紀錄片,後者為文德斯在音樂夥伴的力薦下赴古巴所攝。

▲《光之幻影》

▲《樂士浮生錄》

21世紀後,文德斯繼續探知音樂與電影兩種異質媒介的關係,如音樂元素對電影表達的作用,電影如在音樂、歌舞等內容的呈現上充分發揮其視聽語言的優勢。《科隆頌歌》(2002)延續了90年代末音樂記錄片的路線,可視作文德斯獻給搖滾樂的情詩。同年,文德斯受邀參與“十分鐘年華老去”的短片拍攝,在10分鐘片長內將電影與搖滾樂完美融合。2003年,美國導演馬丁·西科塞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人啟動“布魯斯尋根”迷你影集計劃,搜集講述音樂故事的影像作品,文德斯懷抱著巨大的熱情,邀請自己最喜愛的三位布魯斯藝術家,以及27位世界級音樂人參與拍攝了《布魯斯之魂》,樂迷心跡表露無遺。

▲《布魯斯之魂》

2009年,文德斯與德國舞者皮娜·鮑什一拍即合,決定用3D技術記錄極富渲染力的現代舞藝術;雖後者的突然離世讓尚未啟動的拍攝計劃慘遭擱置,然而在文德斯的堅持下,令皮娜為之燃燒一生的舞蹈藝術,終於以最震撼人心的真實樣態呈現在銀幕之上。

▲《皮娜》

直到今天,文德斯仍孜孜不倦地活躍在創作的第一線。2014年,紀錄片《地球之鹽》入圍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2015年,《一切都會好的》上映;2017年,與詹姆士·麥卡沃伊合作的新片《淹沒》於多倫多電影節展映,即將於2018年4月在美國上映。

▲《地球之鹽》劇照

▲《淹沒》劇照

6.1~6.10的兩個周末,上海電影博物館將在天山電影院-虹橋藝術中心旗艦店和紅星電影世界上海吳中路店各放映一輪,具體排片表請見文末。

目前影展已在淘票票正式開票,目前還有少量余票,趕緊上淘票票搜索“無盡的行走”購票吧!

贈票福利

《歧路》(4K)

時間:6月9日 15:20

地點:上海紅星影院(吳中路旗艦店)

參與方式:在本文評論區留言說說你對文德斯的感想或期待,我們將選出3位幸運讀者贈送電影票(每人2張),周四開獎。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