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魯迅第一次到北大上課,學生哄堂大笑,15分鐘後教室裡鴉雀無聲!

相信一提到文學,大家的腦海裡總能想到那個,棄醫從文,用文字喚醒國人的英雄:魯迅。

魯迅先生早年在日本學習醫術,在看到了國人腐朽的思想之後,他發現自己所學的醫術並不能治好當時的中國,於是毅然決然放棄了自己一直所學的專業,投入到文學領域,希望用文字來喚醒當時的人們。而魯迅先生的話語,到了如今還是非常的受用。

在他回歸不久之後,就受了弟弟周作人的推薦和北大校長蔡元培的邀請,來到了北大教書,並且還為北大設計了一枚校徽,一直用到了1949年。剛剛進入北大校園的魯迅,雖然只是一名普通的講師,還擔任著教育部的職務,但是卻沒有被聘任為教授。但是魯迅先生對此並不在意,兢兢業業的做了6年的講師。

他第一次去北大上課,沒講幾句同學們就哄堂大笑,這是怎麼回事呢?魯迅生活一向簡樸,剛走進教室的他衣服上留有很多補丁,很顯眼。

要知道在當時,政府對於這樣的高校,教師的工資待遇是相當高的,而他這身打扮讓在場的學生很是驚訝。當時我國還處於民國,還沒有統一使用的國語,魯迅是浙江紹興人,講課時自然使用一口紹興話,結果沒講幾分鐘終於有人憋不住笑出了聲,進而在場所有人哄堂大笑。

按說大部分教師遇到這種情況一定會多少有點不自在,甚至會影響接下來的講課效果,但是魯迅並沒有,而是繼續講他的課。他講課有一個特點:

從不說廢話,對於講課內容敘述條理清晰,但是又不是純粹的理論,深入淺出,讓人聽了若有所思,而對於一些大家都接受的理論觀點他又會提出自己獨到的借鑒。

等上課十五分鐘以後教室裡早已鴉雀無聲,都被他的講課內容所吸引。

就這樣,魯迅一課成名,在他接下來的教學期間,有慕名而來專為聽他一節課的學生,社會人,甚至是在校老師,可以說每節課下邊都擠滿了人,包括走廊,過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