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年第一批!外資來內地賣基金又有大動作

中國基金報記者 吳君

隨著投資者資產配置全球化需求提升,互認基金也迎來了再擴容。新年伊始,摩根資產管理公司再度獲批兩隻香港互認基金(也稱為北上互認基金)——“摩根亞洲股息基金”和“摩根國際債券基金”。

2018年以來互認基金獲批持續加速,根據證監會網站數據統計,三年多以來大概有19隻北上互認基金獲批。同時,近期外管局公布的數據也顯示,2018年北上互認基金在內地出現資金淨流出,而南下互認基金在香港則是淨流入。從這3年互認基金銷售的總體情況看,依舊呈現出“北熱南冷”的情況,北上基金三年來累計銷售金額是南下基金的24倍左右,達到254.72億元。

摩根資產新年獲批兩隻互認基金

近期記者獲悉,摩根資產管理旗下兩隻產品——“摩根亞洲股息基金”和“摩根國際債券基金”已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作為香港互認基金在內地公開銷售。而其合資公司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將繼續擔任這兩隻互認基金產品的代理人。這應該是今年以來公布的首批北上互認基金。

據了解,截至2018年12月底,摩根亞洲股息基金的資產規模約為13億美元,此基金旨在通過主要投資於亞太區(日本除外)的投資經理人預期會派發股息的公司的股票,以期獲得收益及長期資本增長。基金的選股將基於公司的過往派息紀錄及公司的派息公告,以及其長期資本增長潛力。

同時,摩根國際債券基金的資產規模約為4.57億美元,有別於其他北上基金的投資策略,此基金至少90%的非現金資產投資於具備投資級別的環球債券。該基金旨在通過主要投資於環球投資級別債券的投資,以期取得較環球債券市場更高的回報。

此前摩根資產管理在2015年和2016年已經獲批兩隻北上互認基金,分別為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基金及摩根太平洋證券基金。據了解,摩根太平洋證券基金是一隻具有增長投資風格的基金;而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基金尋求獲得有競爭力的總收益,包括通過主要投資於亞洲債券和其他債券並且主動管理的投資組合,而達到資本增長和定期股息收入。

摩根資產管理相關人士認為,最新獲批的兩隻基金將進一步豐富北上互認基金產品布局,為投資者帶來更多的資產類別及多元化的投資組合,能滿足投資者不同的需要。

摩根資產管理亞太區行政總裁Dan Watkins稱,“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開放,我們非常高興看到基金互認北上基金進一步擴大,我們亦很榮幸成為這個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之一。我們致力於幫助內地投資者實現全球多元化投資,體會長期投資的好處。”

上投摩根總經理章碩麟表示,“自首隻北上基金推出以來,摩根資產管理及上投摩根始終致力於加強及拓展管道關係,協助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我們期望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以均衡他們的投資組合。”

從去年以來,香港互認基金(北上互認基金)獲批在加速,除了摩根資產管理公布的最新兩隻互認基金,去年12月,惠理基金也表示,由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代理的“惠理價值基金”在2018年12月6日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注冊成為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MRF”)下的北上互認基金。

惠理集團副主席兼聯席首席投資總監蘇俊祺表示,“憑借與天弘基金的戰略合作關係,我們將發揮自身優勢,為內地投資者提供惠理的旗艦大中華股票投資基金,為內地投資者帶來資本增值的機會,將優質的投資服務帶進內地巿場,滿足大眾投資需要。MRF計劃為中國內地投資者提供更多的資產配置選擇,幫助他們分散投資組合風險。”

北上互認基金再擴容

總數達到19隻

2015年5月,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聯合宣布於當年7月正式開展兩地基金互認,符合條件的基金可在對方市場進行銷售。其中,內地公募基金到香港市場展開銷售稱為“南下互認基金”,香港公募基金到內地銷售則稱為“北上互認基金”。北上互認基金成為投資者通過公募基金配置海外資產的主要途徑之一。

據悉,2015年12月18日監管層正式批複注冊了首批3隻香港互認基金,分別是恆生中國H股指數基金、行健巨集揚中國基金、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基金,類型分別為指數型、股票型、債券型。

隨後,2016年、2017年分別有3隻、4隻互認基金獲批,2018年獲批數量增長到7隻,再加上2019年最新的2隻互認基金,目前香港互認基金數量大概是19隻,包括恆生指數基金、匯豐亞太股票(日本除外)專注波幅基金、東亞聯豐亞太區多元收益基金、中銀香港股票基金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南北互認基金實施之初,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證監會日前聯合印發了《關於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規定對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基金互認買賣香港基金份額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自2015年12月18日起至2018年12月17日止,3年內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而17日到期之後,三部委再次發文,表示繼續執行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有關個人所得稅暫免政策,期限延長至2019年12月4日。

這幾年來,互認基金持續火爆,各大海外基金管理公司積極申請,進軍國內市場。證監會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請核準進度公示表顯示,截至最新,目前仍在申報的有摩根基金旗下的亞洲增長基金、東方匯理香港組合-創新動力股票基金、泰康資管旗下的開泰中國新機會基金、博時基金(國際)旗下的安本標準精選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等,可見海外機構看好國內市場,申請互認基金依舊熱情很高。

2018年北上互認基金資金淨流出

累計銷售是南下基金的24倍

近年來,互認基金銷售呈現出較為火爆的跡象,總體銷售額不斷往上漲,但基金君卻發現,2018年香港互認基金(北上基金)在內地出現資金淨流出,而內地互認基金(南下基金)在香港則是淨流入。

近期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8年的《香港基金內地發行銷售資金匯出入情況表》,從2018年的整體情況看,香港互認基金(北上基金)在內地銷售流入資金達到40.98億元,但贖回或分紅共流出資金75.35億元,所以導致最終2018年的資金淨流出為34.3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前9個月,北上基金連續淨流出,但是到了10月單月淨流入2.91億元,但是11月、12月又繼續淨流出。

同時,根據《內地基金香港發行銷售資金匯出入情況表》顯示,2018年內地互認基金(南下基金)在銷售上有大的突破,年內在香港地區銷售流入資金為3.78億元,同時贖回或分紅共流出資金2.81億元,由此使得2018年呈現資金淨流入,達到9655.41萬元。

但是,從這3年互認基金銷售的總體情況來看,依舊呈現出“北熱南冷”的情況,北上基金三年來累計銷售是南下基金的24倍左右。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這幾年來北上互認基金在內地已累計銷售了254.72億元,分紅或贖回累計流出164.48億元,累計淨申購額達到90.24億元。但是,數據也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這幾年來南下互認基金在香港已累計銷售了10.42億元,分紅或贖回累計流出6.09億元,累計淨申購額為4.33億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