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開閘三周年26倍的“溫差” 基金互認持續"北冷南熱"

  開閘三周年 基金互認持續“北冷南熱”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李良

  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自2015年7月1日開閘,不知不覺已滿三年。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截至2018年5月31日,香港基金內地發行銷售累計淨匯出金額達到112.76億元,較2016年1月31日的4017萬元激增280倍;而內地基金香港發行銷售累計淨匯入金額也達到4.29億元,較2016年1月31日的2154萬元增加約20倍。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內地投資者對於購買香港基金“南下”投資的熱度,遠高於香港投資者購買內地基金“北上”投資的意願。事實上,自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開閘以來,“北冷南熱”的格局一直在持續,並在隨後的時間裡不斷擴大。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基金在內地銷售的上百億金額中,少數基金佔比較高,顯示投資者的認同度趨於集中。

  26倍的“溫差”

  從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來看,截至2018年5月31日,香港基金內地發行銷售的累計淨匯出金額,是內地基金香港發行銷售累計淨匯入金額的26倍。二者之間的“溫差”之大,折射出兩地投資者對基金互認的不同態度。

  國家外匯管理局每月公布一次內地和香港基金互認的數據。從數據分布曲線來看,2016年4月份,即基金互認開閘約9個月時間裡,基金互認的銷售量尤其是香港基金內地發行的金額出現陡增,當月累計匯出金額和累計淨匯出金額都較前一個月翻了一倍左右,而第二次倍增的節點則發生在2016年的8月份。此後,兩地的基金互認銷售金額呈現穩步上升的態勢,不再有劇烈上升的情況。

  針對基金互認顯著的“北冷南熱”格局,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方面源自內地投資者海外配置需求的不斷增加,而現有的QDII基金的申購管道不暢,海外老牌基金趁此機會在內地打開市場;另一方面,則是內地基金公司銷售能力較強。如果香港基金能借助內地基金公司銷售能力,也能更快地在內地打開局面。而在這兩點上,內地基金在香港銷售均無任何優勢。

  摩根資產管理香港及中國零售基金業務總監王大智就表示,在基金互認業務的開拓中,尋找戰略合作夥伴是十分重要的戰略規劃,如公司與上投摩根基金進行的一系列深度合作,並非只是為了單純的產品銷售。摩根資產管理將攜手上投摩根基金,持續優化提升基金互認業務,力爭為內地投資者及管道提供全方位的價值體現。

  少數基金佔比高

  值得關注的是,在基金互認“北冷南熱”的26倍溫差中,香港基金內地發行銷售的金額雖然較大,但少數基金佔了相當高的比例,寡頭格局初步形成。

  事實上,早在基金互認開閘的第一年,這種格局就初露端倪。以2016年4月底的數據為例,外管局當時公布的香港基金內地發行銷售累計匯出金額達到14.46億元,較前一個月增長89%,而僅摩根資產旗下兩隻產品就貢獻逾13億元,尤其是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基金,其銷售佔比高達近90%。記者獲悉,隨著香港基金內地銷售量的攀升,摩根資產旗下兩隻產品的佔比雖有所下降,但截至目前,仍有八成左右。

  顯然,香港基金內地銷售快速擴張的過程並非“雨露均沾”,在產品過往業績和銷售管道強勁的雙重支持下,少數基金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無論是內地基金南下,還是香港基金北上,單憑產品自身是很難打開市場的,是否在當地擁有合作夥伴是一個重要因素。此時,有外方股東背景的基金公司,無論是在幫助外方在內地銷售,還是獲得外方支持在香港銷售,都會具有先發優勢。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