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21是個好日子,她在這一天,查出癌症晚期

她今年39歲,9歲那年一場感冒,落下了愛咳嗽的小毛病,受點涼風就會咳嗽,已經30年了,所以平時有點咳嗽也不在意,沒有做過體檢。最近1個月突然加重,白天晚上都咳,還有點胸悶和氣喘,不能乾重活了。

5.21這天,來掛了呼吸科,拍了CT

結果很不妙,雖然才39歲,我們幾個值班醫生都心裡一緊:她的右側胸腔堆滿了大量胸水,右肺3個肺葉都被壓閉合,一點氣體都沒有了(右肺完全失去了換氣功能),右邊的支氣管只剩下箭頭所示的一個小樹杈,縱隔心臟結構也受壓向左邊移位。

這種情況比較常見於結核性胸膜炎,還有另一個可怕的壞蛋——肺癌,惡性胸水。

呼吸科醫生為她辦理了住院手續,第二天就抓緊做了胸腔穿刺,抽出來的胸水顏色很不好,是通紅的血水(結核性胸膜炎多為黃色,惡性胸水多為紅色),病理科也很快回報:找到了腺癌細胞,這是一位肺腺癌晚期的病人,儘管才39歲,儘管那一天是5.21,一個本該很甜美的日子。

這件事情發生在3年前。是的,3年了,作為晚期肺癌病人的她,還活著,氣色也還不錯!

兇手埋伏在右下肺,才2.1厘米

她前後抽了4次胸水,慢慢的右肺重新張開了。

這裡先解釋一下為什麼要多次胸腔穿刺抽水,而不是一次性抽完,不是為了多掙穿刺費用!一次性抽水過多、過快,肺組織受到負壓吸引,有可能引起複張性肺水腫,這個併發症有時很兇險,死亡率20%。所以有專家建議,肺壓縮7天以上患者,首次抽水應≤1000ml,第二天≤2000ml,若需負壓吸引,其壓力不應超過20cmH2O(厘米水柱)。

有句話叫水落石出,胸水抽掉之後,露出了兇手:右下肺一個不規則肺結節,才2.1cm,外側有兩條胸膜牽拉線,癌細胞應該就是沿著這兩條通道侵犯了胸膜,引起大量胸水

3年來,做過多次化療和靶向治療,很幸運,病情控制比較穩定,上周過來最新一次複查,依然良好!

科技改變生活,活著就有希望!祝願她實現長期帶瘤生存,打破一個個記錄!

癌症越治療,死得越快嗎?

很多網友留言說,得了癌症不要治,越治死得越快,對腫瘤要溫柔,只要不刺激它,它會跟人類和諧相處。這是真的嗎?

當然不是!癌細胞是兇殘的壞蛋,只有早期勢力不夠強大的時候才表現得貌似溫柔,要儘早剷除不要讓它們壯大!只有極少數「懶癌」發展緩慢,不要用這極少數病例來定義癌症這個壞蛋群體。就像本文這位年輕的女士,才2.1厘米的小肺癌,已經發生轉移,產生大量血性胸水,不理會它的話,很快就會喘不動氣的。

我們為什麼要強調肺結節的早期篩查?

就是因為從破壞力上,肺腺癌分為非侵襲性肺癌(主要指微浸潤腺癌)和侵襲性肺癌(浸潤性肺癌)。通過肺結節螺旋CT篩查,可以篩選出微浸潤腺癌及時手術切除,5年生存率幾乎可以達到100%,從而實現早期治癒!

有人說CT影像不可靠,病理才是金標準!對,但不全對!因為肺結節太常見了,正常人群幾乎20%存在肺結節,良性遠遠多於惡性,每一個都穿刺取病理是不顯示的。而且通過大量的病例總結,我們發現CT影像是有很高的準確率來判斷結節良惡性,甚至精準分辨出微浸潤腺癌,這類高危肺結節一般有如下表現

1.病灶以混合磨玻璃影為主,少數為純玻璃影,但密度一定較高,藉助薄層掃描和三維重建圖像有助於鑒別;

2.病灶多在1cm左右,CT值多在-450HU左右;

3.病灶常帶有1-2個惡性徵象(如分葉、毛刺、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空氣支氣管征等)

4.如果懷疑為微浸潤腺癌,一般不建議長期隨訪,因為這個時期的癌細胞,已經具備了加速生長的能力和慾望!除惡要趁早!

但是話又說回來,有一些良性結節也有一些不典型表現,容易誤診為惡性結節,該怎樣挑出這些好的結節,避免誤傷呢?

浙江舟山肺癌多學科研究中心曹捍波教授推薦如下方案:

1.首次發現的混合磨玻璃結節,須抗炎治療或3個月後複查,以除外孤立性炎性結節(不宜超過3個月);

2.複查時推薦三維重建和薄層掃描(提高清晰度);

3.純磨玻璃結節,須和炎性結節鑒別;實性結節,須和良性腫瘤、炎性肉芽腫(如結核球、隱球菌病)等鑒別;

4.要多個徵象綜合判斷,盡量區分原位腺癌和微浸潤腺癌(原位腺癌生長緩慢,還可以繼續隨訪觀察,不急於手術)。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分享小病例,傳遞正能量,歡迎關注!

本文參考文章:

早期肺腺癌CT表現及處理策略探討,曹捍波,浙江大學舟山醫院肺癌研究中心。

本文作者已簽約快版權維權服務,轉載請經授權,侵權必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