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家監察委成立後“首虎”王曉光:“深夜打”的背後玄機

“籠中虎”王曉光的非常規打法

儘管還是熟悉的時間、熟悉的節奏,但王曉光的打法有所不同。

深夜宣布省部級落馬,無非就是一個急字,突發、突然,但貴州省委原常委、副省長王曉光的落馬似乎並不符合這個前提。

從時間上倒推,他早已是“籠中虎”了。根據貴州當地媒體消息,1月22日,貴州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決定接受秦如培、王曉光、鍾勉辭去貴州省副省長職務。

把三名副省長辭任的消息放在一起看,王曉光並不起眼。

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秦如培隨後轉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政府常務副主席;鍾勉也調往異地任職,當選四川省政協副主席。

王曉光1961年10月出生,在外界看來,即使他不擔任副省長了,但年齡上還有些優勢,仕途依舊看好。畢竟他還是貴州省委常委。

直到全國兩會後的某天,貴州新聞門戶網站“多彩貴州網”的“政要”欄目中,王曉光的簡歷被撤下,其名字已經不在省委常委名單中。

副省長辭了,省委常委被拿掉,兩相對照,就不能不令人生疑。

4月1日晚23:00,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布消息:貴州省委原常委、副省長王曉光落馬的消息。靴子終於落地。

官方消息中用了“原”字來表述王曉光的身份,說明他跟貴州已經沒有關係,以至於出現空窗期。

如果他早就被盯上,上述一切都順理成章,何必“深夜打虎”?除非還有其他外人未能所知的原因。

大的背景是,在十九大後安排的首輪巡視中,貴州是被巡視部門之一。2月22日,中央巡視組進駐貴州、召開巡視工作動員會。

王曉光的落馬,距中央巡視組進駐不足40天時間。

有媒體稱,王曉光是山東巨野人。從公開履歷來看,他與2017年落馬的甘肅省委原書記王三運,有多處交集。

王三運是山東單縣人,單縣與巨野同屬山東菏澤市。

王三運1974年8月進入貴陽師范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畢業後在貴州省貴陽師范學院黨辦工作。王曉光堪稱是其“學弟”。

這一點,恐怕只能呵呵了。按此說法,還可以加一條,他們都姓王。

客觀來講,在十八大後,王曉光先後三次被提拔或重用。這個軌跡,不可不察。

2013年10月,時任貴州省委常委、遵義市委書記廖少華落馬,成為十八大後貴州“首虎”。其後,時任六盤水市委書記的王曉光被委以重任,成為“救火隊員”。

王曉光曾在2006年11月至2009年2月間任遵義市委常委、副市長,代市長、市長。他受命於危難之際、接替廖少華的“攤子”,說明深得高層信任和認可。

他回爐遵義的第二年4月,就躋身貴州省委常委,官至副省級。這一點,也可以佐證。

2017年5月後,王曉光出任貴州省委常委、省政府黨組成員、副省長。

然而不足一年光景,他先是辭了副省長,緊接著遭省委常委除名,此番又上了“深夜打虎”榜,到底怎麽看?

用中國紀檢監察報的分析,王曉光是監察法頒布實施,國家監委組建並與中央紀委合署辦公後,首個接受審查調查的中管幹部。

與之前的通報相比,本次通報有三處重大變化。之前的消息源是中央紀委,現在則為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之前是“涉嫌嚴重違紀”,現在則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之前為“接受組織審查”,現在則為“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這些變化,充分體現了國家監委組建後履職有力有效,是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懲治腐敗的具體體現。

3月23日,國家監察委員會正式掛牌,10天之後就宣布首個中管幹部接受審查調查,報導稱,充分表明了黨中央懲治腐敗的堅定決心,再次印證黨中央關於當前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的判斷完全正確。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