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ST信威將複牌15萬股東忐忑不安,400億市值何去何從?

每經記者:曾劍 每經編輯:宋思艱

經過900多個日日夜夜後,15.54萬名信威集團(600485,SH)的股東終於將等到公司股票複牌時刻。信威集團今日(7月7日)晚間公告稱,預計於7月12日(星期五)複牌。從2016年末在一則質疑報導之後停牌,到如今宣布複牌,在兩年多時間裡,10多萬投資者遲遲無法交易,而公司股票則被披星戴帽,公司業績巨虧、年報非標。對不少投資者而言,即將到來的複牌,忐忑、悲觀的情緒似乎更大於興奮。這一點,從信威集團股吧裡的討論便可見一斑。

一場長達2年多時間的停牌

信威集團前身為中創信測,作為大唐電信曾經的核心子公司,中創信測主要從事通信業務,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2014年,曾因400億美元投資開鑿尼加拉瓜運河而聞名的商人王靖,將其掌控的通信業巨頭信威集團以借殼方式注入中創信測。此後,中創信測更名信威集團。

2016年12月23日,走勢相對平穩的信威集團股價突然放量跌停。當日,一則《信威集團隱匿巨額債務,神秘人套現離場》的報導傳遍網絡。該則報導質疑信威集團存在隱匿巨額債務,買方信貸模式是“左手倒右手的遊戲”,重要客戶與公司存在關聯關係等。

對於這則報導,信威集團隨後公告表示:“報導之描述與公司實際情況嚴重不符,對公司造成了大的負面影響”。與此同時,信威集團宣布,為避免公司股票和公司債券價格異常波動,公司股票和公司債券於當年12月26日全天停牌。

原本以為只是暫時性的停牌,但信威集團遲遲沒有宣布複牌。2017年4月27日,在回復了上交所的問詢後,已停牌4個月的信威集團又公告稱:“正在籌劃資產收購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涉及重大資產重組,公司股票自2017年4月27日起停牌”。這一停牌就一直停到今現在仍沒有複牌。

2017年7月26日,信威集團披露其此次重組標的為:北京天驕航空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天驕)的控股權或北京天驕旗下資產。北京天驕主營為航空發動機。信威集團重組交易對手為王靖和杜濤,公司擬以發行股份方式進行資產購買。

此後,信威集團陸續發布了數十份“重大資產重組停牌進展公告”,但這些公告內容基本上差異不大。上市公司起初表示,本次交易程序複雜,相關盡職調查、審計、評估等工作量大,公司正在與交易對方就交易方案具體細節進行協商,交易方案涉及的相關問題仍需進一步商討和完善,且需向國防科工局申請進行軍工事項審查程序。而在國防科工局原則同意公司此次重組後,公司的重組方案依舊是遲遲未能出爐。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複牌在即,但信威集團屆時是否會披露重組方案尚是一個未知數。在2019年7月7日晚的公告中,上市公司也只是表示:“對於重組事項,公司將及時履行分階段信息披露義務,保障投資者知情權,請投資者關注相關公告”。

部分投資者持悲觀情緒

苦等2年多時間,終於迎來複牌交易的確定日期。截至2019年3月31日,信威集團股東戶數為155356戶。這些投資者“守得雲開”,但能否“見月明”?

信威集團定期報告顯示,公司目前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包含兩項基金資管計劃、一隻社保組合和證金公司。該兩項基金資管計劃均為2014年9月13日信威集團借殼“中創信測”上市之際參與的定增項目。在持股解禁後,兩隻資管計劃並未對其定增項目進行減持操作,從而導致被“套”至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翻閱信威集團的股吧發現,對於即將到來的複牌,投資者也似乎大多持“悲觀”態度。“又要數板了,可憐”、“5個跌停起步”、“終於要複牌了,雖然也賣不出去”、“一起來數跌停板吧”等言論充斥著股吧。

投資者們的失望與悲觀不是沒有理由的,在信威集團停牌期間,公司連續爆雷。一方面,信威集團業績大幅下滑。2016年~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30.9億元、6.47億元和4.9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6億元、負17.7億元和負29億元。2019年一季度,公司淨利潤繼續虧損2.06億元。

期間,因淨利連續兩年為負以及2018年年報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非標意見”,信威集團股票於2019年4月30日起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由信威集團變為“*ST信威”。

2019年1月,受“16信威01”違約風險發酵影響,多只被套債券基金單月淨值大幅調整。1月25日,中證公司將“16信威01”的估值從99.85元調整至73.28元,下調幅度為26.61%。2月以來,多家公募基金又先後將*ST信威的估值“砍半”。

回想當初,*ST信威市值曾突破2000億元,並一度被納入MSCI中國A股指數。而截至停牌時,*ST信威股價為14.59元/股,總股本為29.2億股,總市值仍高達426億元。複牌後,這429億元市值將何去何從,讓人擔憂。

經濟學家宋清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市場針對“ST股”殼概念的炒作從未離場,但殼資源的投資價值越發弱化,特別是科創板開板在即的背景下,更加速了殼資源投資價值的衰減。在他看來,監管層從嚴監管ST公司和殼公司炒作的監管基調沒有變化,投資者對績差殼股投資需謹慎。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