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弘一法師李叔同書法,字裡行間褪盡人間煙火

李叔同俗書:1918年8月之前

這就是李叔同臨的《魏靈藏造像》,可以對比一下:

再來看一張《張猛龍碑》:

這也是李叔同早年寫的,比一比,還是很像!

李叔同出家以前臨摹過的,可不僅這些,《石鼓文》《嶧山刻石》《天發神讖碑》一系列的魏碑造像,唐宋名書家的各種墨跡,可以說樣樣都有,學什麽像什麽!這些一度在上海的《太平洋報·畫報》霸屏,畫報成了李叔同的個人書法連載。其作品可以說融會了古今,兼用了方圓。

篆書,學鄧石如,筆力健勁,氣勢沉著。

隸書,學楊峴,方圓兼用,方筆棱峭,圓筆輕細。

複歸於嬰兒(1900年前後)

大字楷書,線條粗重方硬,結體茂密開張,北碑之風躍然紙上。

這是“俗書”時代的“絕筆”,明顯受到了鍾繇、二王的影響。

行書,學的是蘇軾黃庭堅,蘇的寬扁結體,黃的開張用筆,也是學了個十足十。

弘一法師 · 僧書 :“弘一體” 1918年後

李叔同出家後,就變成了弘一法師,一個虔誠的律宗苦行僧!

他的書法,也開始一步步磨掉了鋒芒,洗淨了鉛華。

這五年多(1918年秋—1923年),弘一還沒有走出“俗書”路子,北碑還是他書法的核心,《張猛龍碑》碑陰書法,帖學中的圓筆的運用,讓北碑方筆的剛猛,慢慢減輕。

這四年(1924—1927),弘一在印光的啟發下,借鑒魏晉小楷,北碑風氣終於被徹底打破,楷書新風格開始悄然形成:平靜、沉穩而恬淡。

不過,這只是正經創作的時候,寫給朋友的信劄可不是。

筆飛墨舞,輕鬆自如,在佛門斂去的藝術家氣質,表露無疑。

這一個五年(1928—1932),變法,探索,終於早期的“弘一體”成形了。面目雖已清晰,卻還左右搖擺:有時剛性猶在,有時一味恬靜。

這十年(1933—1942),弘一書法成熟了,煙火氣一步步褪去,慢慢寫出了佛系的自我。書法風格極其統一,即使有,也只是豐腴到疏瘦的漸變。

本文轉載自“書法思考”,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