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慈母手中箱,臨行密密裝:春節返程,你行李箱塞了啥

大概是很多人不太擅長髮現生活的細枝末節處,才讓每一個被發現的小細節都彌足珍貴。

自從某個長假,有網友發微博“吐槽”媽媽給自己帶的東西太多之後,才讓大家發現“原來天下媽媽都一樣”。一場又一場,“愛的旅行箱比賽”反覆上演。

有一種愛,叫“打開行李箱”

你離家時,行李箱被塞了什麽?

母親包的餃子、老爸蒸的饅頭、奶奶熏的豬蹄……幾乎沒有任何一個行李箱,可以留著一絲縫隙離開家門。

從東北到北京,1000多公里,小楠離開家上大學已經進入了第八個年頭。其實按如今高鐵的速度,這樣的距離並不算遠。但這也無法阻止小楠媽媽在每個假期即將結束時,想方設法填滿女兒箱子的心思。

“一開始,還覺得挺開心的,畢竟北京什麽都有卻不是家裡的味道。”那個時候,很多被她帶回北京的東西都是她自己要求的,結果到後來她發現情況有些“失控”了。

從半斤松子到3斤松子、從一包泡菜到一箱泡菜、從一袋東北大米到一麻袋東北大米……這個進階過程,小楠的媽媽隻用了不到兩年時間。“我現在根本不敢說自己想要什麽,不然行李箱可能得比我整個人還沉……哦,甚至有一年,行李箱裝不下了,我媽給我寄來的,結果因為裝得太實,包裝箱‘炸’了……”

已經結婚了的思思也被父母填滿的行李箱搞得有些頭疼,“要不是有我老公拿著,我肯定拿不動,我有一次還稱了一下,一個箱子被塞得差不多四五十斤重!”

婚後不比婚前,思思每年春節都要年初二之後才能回到娘家。這個從婆家到娘家的路途,她每年都要經歷兩次行李箱被除了衣服以外的東西塞滿的過程。“我現在回家都會多準備一個箱子,專門給兩位媽媽裝東西,我不只是她們的孩子,還是她們之間的‘搬運工’!”

距離產生美的“愛之行李箱”

不過,同樣是在外求學的妮妮就顯得比較“淒涼”,求學這些年,她的行李箱一直都是“怎麽來的就怎麽走”。

“我輕輕地來,輕輕地走,絕不帶走家裡的一片雲彩!”妮妮的語氣稍微帶點玩笑。她把媽媽不給自己塞行李箱的行為打趣說是“大概是距離沒了,美也沒了”。

但其實,她的行李箱能夠“幸免於難”,完全是因為她的學校離家太近了——“從學校到火車站需要的時間,比我從這座城市回到家需要的時間還長,我家就這麽近。所以我媽說,想吃什麽打個電話說一聲,然後我20塊錢買張票回家吃就結了。”

“所以啊,我媽總念叨,離家近還是有好處的,想吃什麽,馬上就有!”

當斷則斷,不受其亂

今年結婚第三個年頭的田七和丈夫,今年春節初二回了娘家,初五卻就離開了。不過,她和丈夫兩個人的箱子卻幾乎沒什麽“其他的東西”。

“以前上學的時候,她(田七媽媽)會給我帶各種吃的玩的,還會刨除我的部分多準備一些,說是讓我分給同學,但是真的太重了。我在大學寢室裡換水都沒覺得那麽辛苦。”田七覺得大概是自己的成長過程比較獨立,從她覺得自己不需要這些東西的時候起,就及時製止了媽媽。

有什麽想吃的、想玩的、想喝的,能在家解決的都在家解決。這就是田七的“妙招”。

“主要是現在也很方便了,想吃什麽都能網購到,也不希望他們為了準備點東西折騰來折騰去的。父母年紀也大了,怪累的。”說到底,田七還是因為心疼父母。

一個行李箱而已,或許會有人覺得這樣的重視未免小題大做。

但只有漂泊在外的人們才知道,一年到頭,只有這行李箱裡裝著的那些東西,是最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仿佛就在身邊。

有網友說:“我們早都習慣報喜不報憂,他們無從知曉我們在外好是不好。一年到頭,只有這個小小的行李箱,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對孩子還是‘有用的’,我不忍心拒絕……”

所以後來,時間一長,小楠對自己“沉重”的行李箱學會了包容:“她總是怕我吃不好,但我又還在上學,那就帶著吧,起碼我媽放心!”

有一種愛,

叫“打開行李箱”……

行李箱再重,

也重不過父母的愛。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新的一年,

當你滿心想要走出去的時候。

請不要忘記回頭看看,

曾經陪在你身邊的親人。

春節假期過完了,

你是否已準備返程?

帶上父母的愛,

重新踏上奮鬥的旅程吧!

新的一年,

請你繼續加油!(作者 樸麗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