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糖尿病:除了降血糖,還可以這樣……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全身性代謝障礙性疾病,以多飲、多食、多尿、身體消瘦、尿糖及血糖增高為特徵。糖尿病可導致感染、心臟病變、腦血管病變、腎功能衰竭、雙目失明、下肢壞等而成為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中醫稱為「消渴症」

臨床表現

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此謂「三多一少」,為本病的典型特徵。病程較長或治療不當則出現心血管、腎、眼及神經系統等的併發症。

灸療法

穴位:膈俞、中脘、足三裡、三陰交、脾俞、胃俞等。

灸法:艾條溫和灸、隔薑灸、隔葯餅灸等。

臨床應用

1、艾條溫灸治療糖尿病性胃腸功能尞亂

治療方法:採用溫灸治療。

取穴:中脘、申脈、氣海、足三裡,用艾條溫和灸,距離皮膚10厘米,每次20分鐘,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1次天,14天為1個療程,2個療程期間休息2天。治療2個療程後觀察療效。治療期間患者均嚴格控制飲食,採用口服降糖藥物或胰島素治療,血糖控制良好。結果:治療組痊癒20例,顯效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37%。溫灸治療糖尿病性胃腸道功能紊亂有較好療效。

2、溫和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取穴:主穴取腎俞、脾俞、足三裡、湧泉;

配穴:上肢麻木疼痛者加曲池、外關,下肢麻木、疼痛較甚者加三陰交、太溪。

方法:取艾條1支,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施灸部位(穴位處),距15~25毫米進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至皮膚稍起紅暈為度。對於知覺減退的患者,施灸者可將食、中兩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來測知局部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距離,掌握施灸時間,防止燙傷。腎俞、脾俞每穴灸8~10分鐘;余各穴每每穴灸3~5分鐘。

施灸的次序及體位:先灸背部腎俞、脾俞,後四肢穴位,由上及下。體位或坐或臥,皆需平直。點定穴位後,不能變動體位及姿勢。隔日治療1次,10次為1個療程,休息2天再進行下一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研究結果提示,溫和灸後能降低DPN患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的水準,改善血液黏度。艾灸能有效改變血液高濃、黏、凝、聚狀態,增強紅細胞變形能力,這對改善微循環障礙、減輕或消除體內瘀血狀況、改善神經細胞的缺血缺氧有重要意義。

應用針灸防治糖尿病,早在20世紀40~50年代國內外就有報導,近20年來已越來越受到重視。針灸特別是灸法降血糖,正在成為針灸保健的重要內容之一。灸法主要用於防治I型糖尿病,尤其是病程短、沒有任何癥狀的早期Ⅱ型糖尿病。灸法在治療糖尿病並發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等病症方面,療效確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