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出口電商:如何在兆藍海市場抓住新機遇

獵雲網注:出口電商是高速增長的兆級賽道,成熟市場處於鋪貨模式到品牌化的進階過程,而新興市場也不斷湧現出新的機會。源碼資本在過去幾年,也一直密切關注中國創新企業出海的發展、挑戰與機遇,並形成獨特視角。源碼資本經過分析研判,獨家呈現本期源碼內參。文章來源:源碼資本(ID:sourcecodecapital)。

觀點

出口電商是高速增長的兆級賽道,在成熟市場處於鋪貨模式到品牌化的進階過程,而新興市場也不斷湧現出新的機會。

中國供應鏈優勢明確的半標或非標商品,與新興市場輕工業品旺盛的需求相匹配,而對於非拉丁語系的新興市場,存在新區域平台崛起的可能。

出口電商從自營B2C向平台B2C演進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深耕優勢品類,還需要在品類擴展、本地商家服務、交付體驗等方面加大投入,逐步建立壁壘,形成對本土電商的競爭優勢。

社交媒體滲透率更高的區域市場,資訊流轉和連接作為線上商品交易的核心要素,與物流和資金流轉效率的提升相結合,會為中國商品出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載體。

1、兆市場的新藍海

以2003年eBay收購易趣網為起點,中國出口電商歷經15年的發展, 2017年交易規模已達6.3兆元。其中,出口B2C市場規模為1.2兆元,過去五年CAGR達43.1%,在出口電商交易規模中的佔比已由2012年時的12%提升至2017年的19.1%。

出口B2C電商的高速發展,得益於雙邊平台帶來的連接效率的提升:供給端之於傳統貿易,大幅縮短流通環節,降低商品的流轉成本;需求端之於傳統零售,可選品類和產品豐富度極大提高,性價比優勢明顯。

過去的五年間,相對完善的產業鏈配套和不斷優化的物流調配成本,使得3C、鞋服、箱包等“中國製造”的優勢品類在全球百花齊放,數百萬的中國賣家通過Amazon、eBay、AliExpress和Wish等電商平台,以及自建平台的方式將中國商品銷售給海外用戶,產品品質和用戶體驗都較PC時代不斷提升。

圖片來源:2018年BrandZ中國出海品牌50強報告

在2018年Google與WPP共同評選的中國出海品牌50強中,除了連續兩年上榜的Anker、GearBest和LightInTheBox,更多的出口電商品牌如SheIn、Zaful、Banggood、Aukey也新晉入圍。儘管如此,海外特別是歐美用戶對於中國品牌的認知仍處於早期階段,最頭部公司的銷售額佔比也仍低於2%,行業集中度低。

由於近兩年全球電商平台規則、品類競爭格局和流量方面均發生了變化,面向歐美等成熟市場的出口電商正在經歷從鋪貨模式到品牌化的進階,而新興市場隨著互聯網滲透率的提高和電商基礎設施的日漸完善,也湧現出新的機會。

2、區域市場判別要素

判別出口電商各區域市場機會的要素較為複雜,從巨集觀方面的經濟指標到微觀方面的用戶需求,都需要綜合分析。總體上,我們將其歸納為四個方面:

市場規模:巨集觀經濟層面,包括GDP增長情況、人口結構、人均可支配收入、匯率變化等;電商發展層面,包括整體規模、零售滲透率和增長速度等。

基礎設施:用戶端包括互聯網滲透率、在線支付成熟度、網購接受度;基建端,包括乾線和終端物流效率、人口密度和集中度、經濟集中度等。

貿易條件:針對進口的貿易政策傾向、清關效率和成本等。

競爭格局:電商的市場集中度和競爭形態,國際巨頭的布局和動向等。

圖片來源:源碼資本

北美和西歐國家的電商滲透率均在8%以上,年增速低於20%,但存量市場規模大;拉美、東歐國家電商滲透率較低,年增速在20%以上;中東、非洲和東南亞國家的電商滲透率基本在3%以下,年增速較快;以印度為代表的南亞國家,電商滲透率與拉美和東歐處於同一梯隊,但年增速超過60%。綜上所述,以拉美、東歐、印度和部分東南亞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存在較為明確的電商增量機會。

圖片來源:源碼資本

從電商競爭格局的緯度分析, Amazon和eBay等傳統巨頭在北美和主要西歐國家處於統對領先,印度和法國則是傳統巨頭和本土電商並存的競爭格局,而拉美、東歐、東南亞等國家以本土電商為主。綜合各國輕工業發展程度和商品供給的豐富度,3C、服裝、鞋履、家居等中國供應鏈優勢明確的半標或非標品類,能夠很好地補充新興市場國家的輕工業產品缺口,而對於傳統巨頭涉足不深的非拉丁語系新興市場,存在新區域平台崛起的可能。

3、模式演進和產業鏈機會

相比於Amazon、eBay、淘寶/天貓等電商巨頭的發展路徑,當前中國出口電商以平台賣家和自營B2C模式為主,雖然利用中國供應鏈和運營等方面優勢迅速跑馬圈地,但整體發展尚處於早期階段。

圖片來源:源碼資本

對標Amazon和eBay在美國市場的路徑和關鍵動作,我們將電商平台的演進帳為“自營B2C→平台B2C”及“平台C2C→自營B2C/平台B2C”兩種路徑。縱觀全球區域型電商平台的發展歷程,多與上述兩種路徑相近。

1. 自營B2C→平台B2C

代表公司有Lazada(東南亞,2012年成立,2013年起拓展平台B2C)、FlipKart(印度,2007年成立,2013年拓展平台B2C)、Jumia(非洲,2012年成立,2014年拓展平台B2C)。自營電商主要經營標品,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程度不高,主要圍繞本地和國際品牌供應商建立電商生態。

2. 平台C2C→自營B2C/平台B2C

代表公司有Shopee(東南亞,2015年成立,2016年開始做B2C)、Tokopedia(東南亞,2009年成立,2016年發展B2C)和Souq(中東,2005年成立,2010年轉型平台B2C)。C2C平台以經營非標品為主,特別是早期會與拍賣、競價等模式相結合。路徑方面,從C2C到B2C需要經歷轉型或推出新品牌。在上述三家公司中,Shopee在成立第二年就開始做B2C,並於2017年推出對標天貓的Shopee Mall,Souq更是早在2010年就將拍賣和分類廣告業務關停,轉型平台B2C。

圖片來源:源碼資本

當前中國出口電商的主要平台公司多處於第一階段或第二階段的早期狀態,中國供應鏈極大地滿足了當地用戶對非標和半標商品的需求缺口,倉配、支付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使得這些公司能夠迅速做大GMV,佔據一席之地。但是長期來看,自營B2C向平台B2C的演進,不僅需要深耕優勢品類,還需要在品類擴展、本地商家服務、交付體驗等方面加大投入,逐步建立壁壘,形成對於本土電商的競爭優勢。

圖片來源:源碼資本

儘管Amazon、阿里巴巴、京東等公司在海外業務拓展的過程中投入了巨大的資源做基礎建設,但相較於美國和中國本土電商的服務體驗和足夠精細的產業鏈分工,出口電商在交付體驗、支付、售後等方面均存在較大的差距,無論以SaaS、金融,還是物流、倉儲為切入點,均存在優化太空,這其中也蘊藏著大量初創公司機會。

4、社交電商在海外

全球智能手機滲透率近年來的加速提高,使得多數新興市場國家互聯網的發展歷程與中國和美國都不盡相同,特別體現在通訊工具/社交媒體與電商發展階段的錯配。

2015年起,以微信生態為載體的社交電商為中國電商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在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互聯網的普及首先帶來了通訊和社交類產品的繁榮,由此形成了微商1.0的萌芽和發展。Facebook旗下產品在印度市場擁有3億多活躍用戶,伴隨著本地供應鏈和基礎設施的提升,以Whatsapp為主要載體的印度電商小賣家超過300萬,也為Meesho等從供應鏈、交付等環節賦能商家的初創公司提供了快速發展的沃土。

另一方面,坐擁全球巨大流量的社交平台,也在電商方面積極探索。2016年10月Facebook推出了C2C交易平台,目前已拓展至70多個國家,並計劃於2018年在印度推出B2C電商和線上支付等功能,而在2018年5月全面開放支持內購的Instant Game接口,也為未來平台內電商的交易閉環提供了可能。此外,Instagram於2017年測試“Tap to view”功能的外鏈電商,Snapchat於2018年2月推出Snap Store功能……社交媒體在新興市場對電商的嘗試和支持,也必然會在當地中心化電商平台蓬勃發展的同時,帶來社交電商增量的可能。

圖片來源:源碼資本

從全球主要國家的社交和電商滲透率對比來看,成熟市場國家如德國、法國的電商滲透率高於社交/通訊的滲透率,而中東、拉美、東歐和東南亞國家,二者的滲透率差異較為顯著。在電商基礎設施建設和用戶教育程度提高的過程中,社交平台的小賣家可能先於電商平台觸達並轉化用戶。近一年多在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基於Facebook導流H5單頁進行商品交易轉化,並通過COD方式交付的跨境電商發展迅速,儘管在形成用戶品牌認知、中心化流量聚集和複購方面存在不小的挑戰,但也側面反應了用戶對社交電商的認知和接受程度。

誠然,不同區域市場的用戶在文化、互動、分享等方面的習慣存在差異;中國基於微信生態的電商模式也很難照搬和規模複製;中國供應鏈與當地社交媒體的結合,會面臨選品、倉儲、交付和售後等多個環節的挑戰。不過,資訊流轉和連接作為線上商品交易的核心要素,與物流和資金流轉效率的提升相結合,會為中國商品出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載體。

題圖照片素材來自圖蟲創意,獵雲網已獲授權使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