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個祛痰的奇效良方,但很多人經常少抓了兩味葯!

在祛痰的一眾方子中,有一個方子不可不知,而且擁有極高的地位,這個方子就是著名的二陳湯。說起二陳湯的時候,就會想起《湯頭歌訣》中的那句話——「二陳湯用半夏陳,益以茯苓甘草成」。從這個歌訣中可以看出,二陳湯也就四味葯而已。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二陳湯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一個方子,而這個方子的確是有半夏(湯洗七次)、橘紅各15g,白茯苓9g,炙甘草4.5g四味葯。然而,方子後面還有一句話,被很多人忽略了,那就是「上藥(口父)咀,每服四錢,用水一盞,生薑七片,烏梅一個,同煎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也就是說,真正的二陳湯,是應該有生薑和烏梅兩味葯的,一共是六味葯。

那麼,二陳湯究竟有些什麼用呢?這個方子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和中的作用,適用於痰濕內阻、脾胃不和所致的濕痰證,以咳嗽痰多,色白易咯,噁心嘔吐,胸膈痞悶,肢體困重,或頭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膩,脈滑等為主要癥狀的,是二陳湯的適用範疇。現代可用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經性嘔吐等屬濕痰者。

二陳湯為何被稱為二陳,主要是方中的半夏和橘紅二味葯猶如陳釀一般,越陳越好,這在中醫的《六陳歌》裡曾提到「枳殼陳皮半夏齊,麻黃狼毒及吳萸,六般之葯宜陳久,入藥方知奏效齊」 。而這個方子裡同時用到了兩味需要越陳越好的藥材,所以被稱之為「二陳湯」。

二陳湯這個方子的組合,還是比較精妙的。方中半夏辛溫性燥,善能燥濕化痰,且又和胃降逆,為君葯;橘紅既可理氣行滯,又能燥濕化痰,為臣葯。二者搭配,堪稱一絕,一是劑量的相等,不僅相輔相成,還可以增強燥濕化痰的作用,還能體現「治痰先理氣,氣順則痰消」的治病密碼;二是半夏、橘紅兩味葯以陳葯為佳,去掉過燥的弊端,妙不可言。

二陳湯中的茯苓也是恰到好處,茯苓具有健脾滲濕的作用,滲濕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方中加上生薑,目的是為了製約半夏的毒性,同時還能協助半夏完成化痰降逆、和胃止嘔的使命;方中加烏梅一個是何道理呢?烏梅能夠收斂肺氣,與半夏、橘紅配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傷正;最後一味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諸葯。

在使用二陳湯時,若遇到兼夾癥狀的時候,就需要進行加減化裁了。比如治療濕痰,可酌情加入蒼朮、厚樸等葯,以增燥濕化痰之力;在治療熱痰的時候,可加入膽南星、瓜蔞等葯,以清熱化痰;在治療寒痰的時候,可加入乾薑、細辛等葯,以溫化寒痰;在治療風痰眩暈的時候,可加入天麻、僵蠶等葯,以化痰熄風;在治療食痰的時候,可加入萊菔子、麥芽等葯,以消食化痰;在治療鬱痰的時候,可加入香附、青皮、鬱金等葯,以解鬱化痰;在治療痰流經絡之瘰癧、痰核等症的時候,可加入海藻、昆布、牡蠣等葯以軟堅化痰。

綜合來看,二陳湯結構嚴謹,散收相合,標本兼顧,既能燥濕理氣祛已生之痰,又能健脾滲濕杜生痰之源,巧妙的完成了燥濕化痰、理氣和中的妙用。在臨床使用二陳湯時,應以咳嗽,嘔惡,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膩,脈滑等症為辨證要點。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二陳湯性燥,所以燥痰者慎用;還有吐血、消渴、陰虛、血虛等症者忌用。

聲明:本文為原創作品,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欲轉載,請聯繫我們獲得授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