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養胃古方,二陳湯祛痰治胃脹更適合中老年人

何謂二陳湯?一方祛痰劑,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之功效。臨床常用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經性嘔吐等屬濕痰者。它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痰飲為患,或嘔吐噁心,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發為寒熱,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覺得《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很熟悉,其實它是由宋代官方收集整理的,據說朝廷下令收集全國名醫家傳的各種方劑,製成了這麼一本書,可以說是記錄收藏了宋代及之前大部分藥方。

至今治療脾胃的方子不勝枚舉,而二陳湯主治的是脾胃不和以致濕聚成痰,是治療老年人胃脹的經典古方。

組方與配伍

原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方記錄是半夏(湯洗七次)、橘紅,各五兩(15g);白茯苓三兩(9g),甘草(炙)一兩半(4.5g)。每服四錢(12g),用水一錢,生薑七片,烏梅一個,同煎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換算僅供參考)

其中橘紅也可以換成陳皮。兩者性味功效非常類似,陳皮偏於入脾經,健脾和胃較好;橘紅偏於入肺經,止咳化痰更佳,且橘紅的性質更為溫燥。那這樣也只有「一陳」,還有「一陳」呢?其實二陳湯被稱為二陳,主要是方中的半夏和橘紅二味葯猶如陳釀一般,越陳越好,這在中醫的《六陳歌》裡曾提到「枳殼陳皮半夏齊,麻黃狼毒及吳萸,六般之葯宜陳久,入藥方知奏效齊」。而這個方子裡同時用到了兩味需要越陳越好的藥材,所以被稱之為「二陳湯」。

說是四味葯,但服用時還得用上生薑與烏梅,實際算是六味葯,這六味葯搭配極其精妙。

方中半夏辛溫性燥,善能燥濕化痰,且又和胃降逆,為君葯;橘紅既可理氣行滯,又能燥濕化痰,為臣葯。二者搭配,不僅相輔相成,還可以增強燥濕化痰的作用,體現「治痰先理氣,氣順則痰消」的治病思想。而茯苓具有健脾滲濕的作用,滲濕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方中加上生薑,目的是為了製約半夏的毒性,同時還能協助半夏完成化痰降逆、和胃止嘔的作用。最後說說烏梅,它能夠收斂肺氣,與半夏、橘紅配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傷正;最後一味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諸葯。

本方為燥濕化痰的基礎方,在此基礎上也有許多加減裁化的方子治療不同相關病症。治濕痰,可加蒼朮、厚樸以增燥濕化痰之力;治熱痰,可加膽星、瓜蔞以清熱化痰;治寒痰,可加乾薑、細辛以溫化寒痰;治風痰眩暈,可加天麻、僵蠶以化痰熄風;治食痰,可加萊菔子、麥芽以消食化痰;治鬱痰,可加香附、青皮、鬱金以解鬱化痰;治痰流經絡之瘰癧、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蠣以軟堅化痰。

禁忌事項

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陰虛、血虛者忌用本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