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23年上半年劇集市場的創新觸角

用戶心智愈加成熟,內容創作得跟上這種成熟。在近期的多個業內大會上,幾家平台方不約而同地繼續強調回歸內容創作的“常識”、“理性”、“規律”,認為今年上半年的爆款高潮,正源自於這種回歸,來自於在大眾情感共鳴、故事創新、審美升級上持續加注基本功的成果。


隨著暑期檔到來,《長風渡》《偷偷藏不住》《玉骨遙》先期上線不斷推高熱度,各平台亦有《安樂傳》《七時吉祥》《歡顏》等多賽道重點內容隨時待發,市場有望更進一步。‍‍

作者:藍二‍‍‍‍‍‍‍‍‍‍‍‍‍‍‍‍‍‍‍‍‍‍‍‍‍‍‍‍‍‍‍‍‍

編輯:王子之‍‍‍‍‍‍‍‍‍‍‍‍‍‍‍‍‍‍‍‍‍‍‍‍‍‍‍‍‍‍

版式:王威


從口碑上看,在大基數用戶評分基礎上,上半年口碑排名前列的劇集,五部超8.5分,九部超8分。



從市場表現來看,根據燈塔數據,2022全年燈塔正片播放指數破百萬劇集共有三部,而2023年上半年就已經有《狂飆》和《長月燼明》兩部;基於暑期檔正在持續引爆的狀態,今年下半年及全年的劇集市場表現都有望更進一步。


從類型發展上看,重點類型有顯著突破,而更多賽道也都有能力跑出爆款。其中,佔據市場供應量過半的愛情類型劇集,持續進行創新,在上半年不僅有《去有風的地方》《愛情而已》這樣的高口碑爆款劇,更多劇集的創作品質也在群體性地提升;市場熱點的犯罪懸疑類型,則再一次迎來整體高峰期,《漫長的季節》《狂飆》開出近年來極少有的高分之外,新劇幾乎全員達到良好以上口碑,是上半年整體表現最好的賽道。與此同時,仙俠、喜劇、青春、家庭、武俠、年代等多品類都有豐富的產出與精品表現。



當然,譬如科幻賽道、真人漫改賽道這些新領域的打開,先期代表作的聲量與後續的豐厚規劃,也給創作和閱聽人都帶來了很多興奮點。


站在當下,內容行業對於用戶的看法是,用戶心智愈加成熟,內容創作得跟上這種成熟。在近期的多個業內大會上,幾家平台方不約而同地繼續強調回歸內容創作的“常識”、“理性”、“規律”,認為今年上半年的爆款高潮,正源自於這種回歸,來自於在大眾情感共鳴、故事創新、審美升級上持續加注基本功的成果。而下一步內容行業的精品化發展,依然需要依靠這些核心的創新變量。


情緒共鳴,用“現實性”做框


內容創新的核心,首先是捕捉大眾的情緒共鳴,而“情緒”其實是一個寬泛又縹緲的因素,創作的把握,會靈活落地在多種維度。


由大的層面來看,現實主義的盛行,帶來的不僅僅是現實主義題材的豐富,更重要的影響在於,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對各類型各題材的滲透結合;以“現實性”為一切的框,讓各種類型題材的劇集獲得與當代人和當下議題的關聯,由此去觸達與閱聽人更多的共鳴。


越是高概念設定、強戲劇衝突的劇集,它的口碑和影響力,越依賴於這種“現實性”的創作,正如上半年多部頭部劇的突破。比如犯罪懸疑中,《狂飆》和《漫長的季節》,儘管故事的氣質、烈度差異很大,但很核心的都是通過挖掘呈現事件背後深度的社會狀態、多面性的人物及可嗟歎的命運,因其中的真實感去抓住了最大化的大眾認同。又如武俠之中,《雲襄傳》找到了過去武俠世界中不太有的世俗生活以及與今人更相似的需要靠“腦力”的大俠,《少年歌行》是在江湖中描寫了很有少年感的青春熱血,都讓這一“老化”的類型題材擊中了新的觀眾觸點。更勇敢的如《三體》,完全突破以好萊塢設定的科幻樣態,做出這樣一部非常落地的現實主義科幻劇,破除了這一類型很可能出現的懸浮感。


在這種大邏輯之下,更多本身就為現實題材、近當代題材的劇集,勢必會更注重大眾情緒最新的變化風向。


比如大眾“反權威”的風潮、“去精英化”的心態,真正小人物的生活與情感,是觀眾更普遍的需求。比較典型的如《平凡之路》,在律政劇幾乎全員金裝、精英的背景中,這部劇將視角放到律師界的食物鏈底端,難得地在這個行業中打通了當下年輕人的職場共鳴。又如原本可能非常“邊緣”的一部小劇《帶資進組》,因為辛辣地諷刺了娛樂亂象,戳中大眾高頻關注點,也在自身的體量範圍內成為一匹黑馬,實現了不小的出圈與關注。


作為市場中最龐大又很容易為人詬病的群體愛情劇,在這一類型身上,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不限於愛情的、更寬廣的情緒共鳴的煥新價值。《去有風的地方》就是最核心抓住打工人們想要逃離生活、歇一口氣的普遍心理,將這一小情緒徹底紓解,由一個小切口反而成了一部“大劇”;而如《愛情而已》,首先更顯著的是普遍性的年輕人現實成長、自我定義與認同的問題,在這其中而生的情誼,讓觀眾真正感受到了它給人生帶來的力量。


由另一個維度來看,情緒共鳴,也正是一些劇集類型“年輕化”的重要途徑。如嚴肅文學的改編,年代劇集的創作。《覺醒年代》就曾以對當下年輕人精神的連接而成為重大歷史題材創新的范例,從今年上半年來看,無論是改編創作的《人生之路》,或是正在熱播的《夢中的那片海》,都重點挖掘今天年輕人的精神困境、奮鬥議題等,落到不同年代環境、不同時代故事的講述中,從不同的境遇中去對撞答案,讓這些年代劇既給廣泛大眾以新鮮年輕之感,又能夠真正引起年輕一代觀眾的關注和共鳴。



獨特性,複合,增量


整個上半年的劇集市場,非常突出地呈現出創作者們在尋求的“獨特性”。


這種獨特性由多個層面產生。


其一,新生賽道。


如科幻賽道和真人漫改賽道,兩個賽道都衝破了各自的“不可能”標簽:前者以《三體》找到了中國科幻劇的初步形態,證明了中國科幻劇的可能性,並讓中國科幻劇走到海外;後者則對此前除《棋魂》外,總體上“水土不適”的漫改實現了又一次突破,將對內容的認可由核心圈層外擴到更多閱聽人群體中。經過這短短的上半年,儘管市場可能會對具體項目提出問題,但不會懷疑這一領域的可行性,也對後續內容抱有了更大信心。


與之類似的還比如嚴肅文學的改編創作領域,這一領域儘管並非新生,但因創作難度較高,在網劇時代只有零星開發。而在近兩年少量劇集的嘗試之後,實證了心智不斷成熟的觀眾對於厚重內容的接納度和喜好度,目前創作者們逐步建立信心。尤其是在行業愈加注重內容的精神價值、人文表達的背景下,嚴肅文學的改編價值進一步凸顯,一部小說的合理開發就可能帶來一個頭部的國民級作品,傳統重磅文學重新成為關注新焦點,各平台都聯合合作團隊加大了這一領域的開發。


其二,靈活、豐富的複合元素創新,為類型化的故事帶來新的講述空間。


上半年批量性呈現的比如懸疑與仙俠。


懸疑與“東北”的三次碰撞中,《漫長的季節》以“懸疑+家庭”撞出了豐富色調的生活質感,《立功·東北往事》是注入了喜劇性和奇觀性,《平原上的摩西》則在極其樸素的年代基調中做出了一部劇集化的“電影”。《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用懸疑架構引發殘酷的廟堂政治與平民歷史,以懸疑性增加歷史劇的趣味並放大史實的驚心動魄。


而仙俠陣列中,優酷一家就以廠牌化打開了多種視角,將對傳統仙俠挖掘出的“俠義”新視角、對當下女性主義情緒的回響、對更輕齡閱聽人“二次元化”口味的把握等動作,一一落到《長月燼明》《星落凝成糖》《護心》等多部劇集中。


在其他類型中,類型複合創新也有很多出色表現,典型如喜劇陣營中,《破事精英2》《今日宜加油》作為兩部圈層爆款,以極年輕化、新視野的“喜劇+職場”內容,作為極難獲得好口碑的喜劇,能夠位列上半年口碑最佳的劇集前十。


其三,關注視角擴展。


在上半年最典型的是更多關注中老年群體的作品出現,比如《熟年》《外婆的新世界》等。打破單一性,擴充世界觀,這些劇集帶來的既是更多創作視角、故事題材的可能性,也為傳統類型創造了新的重構組合與化學反應的空間,典型如《外婆的新世界》,就極少見地將女性片與公路片結合,並將社會、情感、親子家庭、女性主義等多種題材的表達放在了其中。



累進的視聽創新、審美升級‍


正如前文所提,用戶心智成熟迅速,因此,超前於用戶進行審美升級,引領用戶的審美需求,是當下行業非常重視的方向。


審美的定義事實上非常廣闊,我們在前文已經提到過的創作視角、創作情感等方面,事實上也是精神審美的部分;除此之外,視聽語言、文化內涵等方面的多種創新升級,也非常多地出現於今年上半年的劇集作品中,並由此收獲觀眾的重要認可。


一方面是把脈社會大眾文化潮流,並發掘提煉其中的新意。


典型如同樣對國風和傳統文化體系的挖掘,不同劇集就有著不同的結合創新。其中如《長月燼明》基於仙俠奇幻基底,將同樣濃鬱奇幻質感的敦煌美學首次借鑒到劇作中,塑造了自己的美學體系;《雲襄傳》則是在對江湖武俠的考量中,融合的是國風水墨、寫意的部分,進行打鬥場面、畫面語言的設計;《後浪》則是基於中醫治病養生理念,對節氣時令、人文生活等部分做了融入。


另一方面,是創作者們繼續在劇集中進行的視聽語言創新,隨著近幾年的持續積累,這一方面的創新已經愈加成熟與靈活,始終在給到觀眾新的驚喜。同樣的舊案追緝、跨時空敘事,《他是誰》和《塵封十三載》在時間線的剪輯使用上就走出了兩種不同風格。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曾經一段時期,為了追求劇集的高級感,創作者過於崇尚所謂“電影感”,甚至以其為主打標簽,如今劇集對視聽的審美追求,已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狀態,並進入多元化的走向,既可以以獨特的鏡頭語言增添劇集風格,讓視聽細節成為故事的重要“講述者”之一,令觀眾享受發現的快感,但也不懼以極平實的視聽讓注意力還原到對表演、對故事核心的凸顯上。


因劇而異,不過度追風,呈現更強、更具差異性的創作意識,這也是屬於當下劇集創作的自信。


THE  END

了解黑白娛樂更多基因,可以點擊,獲取我們更多的文章。


黑白娛樂X青年藝術家張鑒韜的跨界設計已上線,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使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