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分得清這是刺繡還是繪畫嗎?

見過姚惠芬的人,都說她很美

不是驚豔,

而是一種古典的溫柔。

恬靜、典雅,

她就是大眾心中傳統繡娘的樣子。

姚惠芬的丈夫俞先生畢業於蘇大中文系,

當他第一次見到27歲的姚惠芬時,

用了“溫婉”這個很文學的形容詞。

後來就一路相愛、結婚、生女,

直到今天。

一絲,是一根花線的十六分之一

一絨,是一根花線的二分之一

太湖之濱、蘇繡之鄉,

出生在鎮湖的一個刺繡世家,

姚惠芬對這些了如指掌。

《寫意太湖》 姚惠芬

祖父是刺繡畫稿的高手,

父親當過鄉刺繡站站長,

她和妹妹從小耳濡目染,

五六歲就跟著奶奶和媽媽拿起了繡花針。

十幾歲起,她在方圓幾十裡就小有名氣,

但她是個有點另類的“三不”繡娘:

一不喜歡繡重複內容,

二不想為繡而繡只想與眾不同,

三不相信死繡能繡好東西,

“我從不起早貪黑地繡”。

轉變發生在她17歲那年,

姚惠芬跟著父親去蘇州一家繡廠交貨,

她第一次看到那幅《蒙娜麗莎》的繡像,

“那感覺真是驚豔!原來針線也能畫畫!”

她在鄉下從來沒有看到過有人繡油畫的肖像,

她突然就有了一種強烈的願望,

要學繡這種人物肖像,

現在看來正是當時這種單純而強烈的願望,

讓姚惠芬變成了真正的繡娘。

《貝聿銘肖像》 姚惠芬作品

父親耐不住她的央求,

輾轉托了很多關係,

終於在一番“軟磨硬泡”後,

幫女兒拜到了牟志紅門下。

牟恩師是“針神”沈壽的大弟子金靜芬的關門弟子,

以擅長仿真繡出名。

牟志紅正教授徒弟創作

提到恩師,姚惠芬很動情,

由於夏天刺繡時手很容易出汗,

而汗水會讓繡出來的作品失去光澤,

姚惠芬便在繡架邊上放上一盆水,

不停地邊洗手邊繡。

當牟老師看到她家裡連風扇都沒有,

很心疼,回去就連夜為她搬了個台扇。

姚惠芬當時就下定決心,

遇到這麽好的老師,一定要把技藝學好。

姚氏姐妹

此外,姚惠芬和她的妹妹姚惠琴

同時拜有“當代中國肖像繡第一人”之稱的任嘒嫻為師。

任嘒嫻先生是亂針繡創始人楊守玉的學生,

由此,姚惠芬又得到了近代蘇繡另一標誌人物楊守玉的真傳。

姚氏姐妹同時得到兩種刺繡技藝傳承,

這在同齡繡娘中絕無僅有

任嘒嫻

仿真繡結合了西洋油畫在寫實、光影透視及色彩方面的技法,

繡品注重物像的逼真,來表現物像的立體感。

而亂針繡主要特點,

是把傳統刺繡“密接其針、排比其線”繡法,

和西洋繪畫的用筆、用色原理融合在一起,

採用分色施針、分層攙色的技藝,

將不同方向、不同顏色的長短參差的直斜、橫斜線條交叉重疊,

來表現畫面中人或物體的體積感與色彩變化。

任嘒嫻作品

任嘒嫻老師把刺繡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讓刺繡在“以少勝多”的意境中,

進入到了虛實相間、多姿多彩的新階段。

姚惠芬通過學習、探索、創新,兼容了各家所長。

她的早期人物肖像以仿真繡及亂針繡為主。

這一時期姚惠芬在人物肖像的繡製時,

主要強調人物整體的逼真和形似。

如1991年的《花神像》,用了十幾種針法,

並根據整個畫面人物肌膚絲理的需要及明暗層次的變化,

靈活運用了幾十種不同色彩和色差的絲線,

繡得惟妙惟肖,生動活潑,別具神采。

之後姚惠芬又採用亂針繡的技法繡成了一幅《張大千肖像》,

在1995年北京舉辦的“首屆中華巧女手工藝品大獎賽”上榮獲金獎,

被譽為“中華巧女”。

《張大千》 姚惠芬作品

近十年中,姚惠芬熟練掌握了虛實亂針繡並首創了“簡針繡”,

連續創作了《葡萄少女肖像》等系列作品。

多一針嫌多,少一針嫌少,

基本通過線條來勾勒人物,又要做到形神兼備,

這就很考驗繡娘的功力。

姚惠芬從老師那裡打下的堅實基礎,

讓她對此類作品駕輕就熟。

《葡萄少女肖像》 姚惠芬

對寫意水墨畫情有獨鍾的姚惠芬曾立下一個誓願:

要用自己手中的針和線,

用自己獨特的刺繡語言,

來重新詮釋中國水墨畫的精神和魅力,

並賦予傳統寫意水墨畫以新的表現力和生命力。

比如她的《寫意牡丹》,

對於整個畫面筆墨和色彩的把握,

達到了運用自如、收放自然、起承隨意的境地。

對於傳統水墨寫意畫中的勾、染、描、皴以及設色、水墨描繪等,

均能因物施針,或精細、或粗放、或率真、或通達,

色彩飽和,氣韻生動,

充分反映了表現對象的形、質、神、勢,

在帶給人們視覺享受的同時,

也傳遞著一種深刻的情感共鳴。

姚惠芬最喜歡到美術館、博物館看展覽。

雖然最初是因為喜愛《蒙娜麗莎》才開始走出家鄉學繡人物肖像,

但姚惠芬一直覺得條件不夠成熟沒有動針繡自己的《蒙娜麗莎》。

2002年,她有機會到法國盧浮宮看到了原畫真跡,

當時還買了很多相關的畫冊、明信片帶回來,但還是沒有繡。

2006年,她第二次去歐洲,又去看《蒙娜麗莎》,

經過反覆比較研究,她才開始考慮繡《蒙娜麗莎》。

最終,從動針到其繡成前前後後共花了近3年的時間。

這也是姚惠芬對所有作品的態度,

謹慎地決定,認真地學習研究,

然後才著手繡。

《蒙娜麗莎》 姚惠芬作品

如今,姚惠芬的“簡針繡”作品,

無論在造形的簡練、色彩層次的變化融合、物象明暗的對比,

以及線條靈動處理等方面都有著全新的天氣,

有別於傳統概念的亂針繡針法技藝,

在刺繡作品的審美觀念和刺繡技法上取得了許多新的突破。

在英國舉辦的“世界纖維藝術展中國周”活動中,

她以一套《四美圖》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

《四美圖》一組共四幅蘇繡,

上面繡了“四美”,

分別為“西施浣紗”、“貂蟬拜月”,

以及“昭君出塞”、“貴妃醉酒”。

姚惠芬運用了現代的理念,

對刺繡稿進行了重新設計。

在刺繡過程中,

以傳統的針法最簡練地進行刺繡,

不僅體現了姚慧芬“做減法”的刺繡風格,

還散發著濃鬱的蘇州文化的意境和詩情。

在一片讚揚和驚歎聲中,

《四美圖》被大英博物館永久收藏。

大英博物館亞洲部研究員霍吉淑認為,

《四美圖》既有古典美,又有現代美,

是當代中國刺繡中的傑作。

與此同時,姚惠芬的另一幅《水墨蘭竹圖》,

也被倫敦大學美術館收藏。

姚惠芬更多作品欣賞:你能分的出這是繡還是畫的嗎?

姚惠芬作品,青年女子肖像

姚惠芬作品,懷素寫意

姚惠芬作品,姑蘇老橋

姚惠芬參展作品《骷髏幻戲圖》系列

南宋李嵩《骷髏幻戲圖》

姚惠芬參展作品《骷髏幻戲圖》局部細節

姚惠芬參展作品《馬遠水圖》系列

姚惠芬參展作品《精衛填海》系列

姚惠芬作品《虎頭像》

姚惠芬作品《花鳥寫意》

姚惠芬作品《水鄉之韻》

姚惠芬作品《嬰戲圖》

姚惠芬作品《紫玉蘭》

姚惠芬作品《徐悲鴻奔馬圖》

孔雀牡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