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早戀 家長到底在怕什麼

孩子早戀 家長到底在怕什麼

孩子早戀 家長到底在怕什麼

「孩子這陣子不大對勁啊。」媽媽憂心忡忡地對爸爸說。

「咦,怎麼了?」

「你看……」

每天早上對著鏡子要多照兩分鐘,每個周末都要「去奶茶店寫作業」,書包裡好像還出現過粉紅色的信封……

爸媽交換了一個眼神:糟了,這孩子早戀了吧!該怎麼辦才好?

孩子早戀 家長到底在怕什麼

「早戀」是真早嗎

孩子早戀 家長到底在怕什麼

「早戀」,多早算早?有心理學者把早戀定義為14歲以前的青少年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的戀情現象。一般來說,家長會覺得上大學前有戀愛萌芽就是早戀,尤其是為考上好大學,學習負擔重,豈能把心思放別處?

但是這真的是「早了」嗎?青少年時期,人的生理和心理社會等方面會有飛速發展,尤其是生理成熟、性意識覺醒,如下丘腦垂體性腺系統分泌更多的激素,性器官的發育更迅速;青少年在心理上也隨之產生急劇變化。此外,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青少年生長髮育速度也變得更快,不僅在青春期有提前趨勢,心理發展、接觸他人和世界的機會也隨著互聯網信息傳遞的發達而更多。

在內部性特徵的動力作用下,加之外部環境刺激,青春期性意識逐漸覺醒,對異性好奇心不斷加強,產生好感很正常。

所以,「早戀」的「早」字也許並不恰當,它隱含「太早了」的意思,是含批判性的。認識到「早戀」並不早,而是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會出現的正常現象,是正確面對它的第一步。

「早戀」是真戀嗎

孩子早戀 家長到底在怕什麼

埃裡克森認為,18歲以前的青少年還沒有真正面臨「親密關係」,但此時他們最重要的問題是自我角色的混亂。一方面,本能衝動高漲,另一方面會面臨各種新的社會要求。要求和本能產生衝突,就會感到困擾和混亂:我到底是怎樣的人呢?該成為怎樣的人呢?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自我同一性,認同自己及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此時,戀愛也許是樹立形象的一種方法。

不過,這也不能一概而論。想起同桌女生就臉紅心跳,想起學霸「男神」就更加興奮,路過球場忍不住多看一會運動健將……這些單純的情感萌芽,最初是無關虛榮心的。

斯滕伯格認為,真正的愛需要三個基本成分:激情、親密和承諾。一天見不著就心神不寧,每時每刻都彷彿沉浸在強烈的心動情緒裡,這是激情;每天一起上學放學,有對方陪著就很安心,這種溫暖體驗是親密;約定一起考一所學校,甚至約定今後的幾十年後都要一起生活,這種維持關係的決定是承諾。

激情是「熱烈」的,親密是「溫暖」的,承諾是「冷靜」的;三者缺少任何一個,「愛」都可能難以長久。青少年的戀愛是哪一種、有哪些元素呢?家長需要先把這個問題弄清楚,才能知道該怎麼應對。

和孩子聊聊早戀

孩子早戀 家長到底在怕什麼

愛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在家長給孩子足夠的關懷溫暖、合適的約束管理時,他們也會表現出更多的「早戀」行為,但此時,他們對「早戀」的認知更趨於正確、恰當,不易陷入不健康的沉溺或癡迷,也更不會以此為炫耀的資本。

平日裡一點一滴會對孩子的戀愛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不想讓他們陷入不健康親密關係中,就要從細微做起,除了設定恰當的約束,更要給他們溫暖和愛。

但如果不夠健康的「早戀」發生了,比如孩子喜歡的人對孩子並不好,或者這段戀愛關係耗費了太多時間精力,還有什麼補救辦法嗎?

簡單粗暴的禁止命令顯然會讓孩子更受傷害。家長常對孩子說:你長再大都是爸媽眼裡的小孩。這句話一方面帶給孩子溫暖,另一方面也是一種不良溝通模式。孩子的認知、情緒能力、自我意識等都不斷發展,逐漸不再是什麼都需要父母指引的小朋友,也想從成人的角度對某件事發表評論,家長要把他們平等看待。

保持「與一個平等的人對話」的心態後,家長要跟孩子怎樣聊這個問題呢?家長一定要做孩子的後盾,而不是站在他們的對立面。許多家長往往能有這樣的初心,但聊起孩子的事情時,卻會忍不住開始指責孩子。

首先看兩種說法:「你這樣做是不恰當的」和「你這個人真過分」。很多人會把一個人一次表現出的不好的行為過分概括化到了「他是一個不好的人」,其實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不合理信念。當這種不合理信念指向對象是他人時,別人稍有差錯就認為他很壞、一無是處等,會導致一味地責備他人,以致產生敵意和憤怒等。

心理治療中有一種技術叫外化問題,是指在諮詢與治療時,引導將人與問題分開,人一旦被貼上了負面的標籤,面對問題的意願與能力就會減弱;在跟孩子聊戀愛時,如果家長指責孩子「你是一個令人失望的孩子」,這個標籤很可能讓孩子覺得「既然我已經是這樣的人了,那我再做出令人失望的行為也沒關係」。也就是說,家長需要意識到:這時,對立的是我和孩子在戀愛問題上的態度,而不是我和孩子的對立。

所以,家長要就事論事,並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盡量不要說「你這個孩子有問題」。

總之,孩子出現戀愛萌芽,家長慌是正常的;但也要意識到,孩子這樣做也是正常的。認真對待孩子,好好跟他們聊天,引導這個萌芽給孩子留下美好印記,甚至讓家庭關係更近一步。

編輯|欒兆琳

校對|荊偉龍

文字BY: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 殷錦繡

孩子早戀 家長到底在怕什麼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點擊「閱讀原文」或訪問yuanben.io查詢【2UBOGIGB】獲取授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