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吳曉靈:打造監管科技良性生態圈

  文/中國經濟50人論壇 吳曉靈

  怎樣把金融的監管與對科技服務的監管合理區分又有機結合是當前監管機構面臨的挑戰。應對挑戰需要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監管機構、行業協會和研究機構的合作與交流,著力在人才培養、行業自律、基礎領域科研等方面加大力度促進改革,共同打造金融科技、科技金融和監管科技的生態圈。

  當前,全球正迎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變革的浪潮,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歷史關鍵時期,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更高階段發展的時候,政府和監管部門如何適應新的形勢,做好服務,維護經濟社會穩定和金融安全,是一個重大的挑戰。正確審視金融科技的發展和作用,引導“科技向善”,也是金融監管部門在科技爆炸之時工作的當務之急。

  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等技術變革,極大地推動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的變革,也在不斷地推動企業商業模式和生產模式的變革,同樣也推動著金融服務方式、風控技術和監管方式的轉變。與以前的工業革命不同,這種變革和轉變的可視化程度極大地降低,數據采集和算法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因而,人們在感受服務便捷的同時,也有某種莫名的恐慌,擔心自己的隱私不保,擔心風險的積累無人知曉,擔心人類會失去自主,淪為人工智能的奴隸。讓人類主宰自己的命運,讓人類人格獨立自由獲得保護,讓信息化運作更加透明可控,應該是監管工作和監管科技面臨的任務。

  在此背景下,全球金融監管機構都在積極地推動監管科技建設,許多國家的金融監管機構都開始研究或嘗試,通過監管科技來監管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企業。在科技與金融互動融合的今天,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有什麽區別呢?我們在持牌金融機構的信息化上使用“金融科技”一詞,在科技企業為金融機構提供非持牌業務的服務上使用“科技金融”。從事金融業務的機構在運用信息化技術提升其金融服務能力的時候,它必須是持牌經營的。但是也有一些不直接涉及資金運用和信用的信息處理業務,是金融服務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量的科技公司在為金融機構做信息處理的業務,這些並不是金融的核心業務,因而將其稱作“科技金融”。過去很多大的技術公司稱自己做的是金融科技,隨著監管邊界的清晰,金融名稱使用的嚴格,業界逐漸形成共識,他們都改稱為科技公司,是圍繞金融在做信息化的服務。

  從國際上來看,比如,美國金融監管當局正在建立人工智能金融監管模式和統一的監管規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正在采取機器學習的方法來進行未來投資者行為預測,進行市場評估,包括發現潛在的欺詐行為和監督部門的瀆職情況。英格蘭銀行正嘗試建立分布式清算系統。法國央行正在進行銀行間市場區塊鏈交易模式試點。奧地利央行探索用數據立方模式來代替傳統的監管數據報送等。美國貨幣監理署最近還提出了要把金融科技企業的監管分離出來,建立聯邦層面的監管規則和標準,改變以前由各州各自監管本地金融科技業的做法。新加坡監管當局單獨設立了金融科技監管部門。還有很多國家對金融科技的監管以窗口指導的形式存在。

  然而,根據巴塞爾監管委員會金融科技工作小組的調查發現,多數成員國監管機構不具備條件設立專門針對金融科技創新監管的條件。主要原因在於人員專業性不夠,缺乏金融與科技互動的人才。因此,監管機構應一方面加大內部培訓力度,正式吸納科技和金融複合人才,提高金融科技監管的能力建設;另一方面面對金融科技具有跨行業、跨市場的風險特徵,應盡早將技術應用於監管,提高監管效能,用監管科技彌補監管漏洞。

  中國得益於寬鬆的政策和監管環境,近年來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其中也帶來了一些混亂,其根本原因是沒有很好地劃分有外溢效應的金融業務與為金融服務的信息處理業務。經過治理整頓,非持牌機構辦金融的現象大為減少,但利益的誘惑下還會有人敢於冒險。因此,金融監管部門需要持續不斷地加強科技監管的力量,以監管科技護航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良性發展,建設良好的生態圈。總而言之,信息技術的變革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消費方式,改變著企業的商業模式和生產方式,也改變著金融需求的場景。大的技術公司平台成為金融與科技結合的媒介,怎樣把金融的監管與對科技服務的監管合理區分又有機結合,是監管機構面臨的挑戰。應對挑戰需要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監管機構、行業協會和研究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打造監管科技的生態圈和金融科技發展生態圈。要著力在以下三個方面加大力度促進改革。

  首先,目前中國監管機構人員數量、知識結構和管理機制難以適應技術和市場的變化。雖然監管“慢半拍”是市場發展的規律,也是市場創新的保障,客戶需求引導著市場先知,於是有了創新;但如果創新有逾矩的行為,暴露對市場的損害,就需要監管的介入,如果沒有對市場的損害,監管就不必介入,應該讓他們更好地、自主地發展。因此,監管與創新相輔相成是市場經濟的規律,而轉軌中的中國監管機構,很難有相應的機制,人員的短缺與流失並存,監管更需要借助外力。面對一個人才充分競爭的市場,需要加強與業界的合作和溝通。

  其次,機構和市場的良性發展,需要行業自律與配合監管作為保障。身處實踐中的機構最知道問題的要害和關鍵,與有形的世界相比,信息化時代更需要市場機構的配合。數據的采集和算法是人工智能的基礎,技術公司和運用技術的金融機構的理念與標準影響到人工智能的方向與質量,從規則標準的制定引導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促使科技利己、利人的根本。因此,加強行業自律、配合監管,提升監管能力,應是有社會責任心的大技術公司的不二選擇。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科研,尤其是基礎領域科研的發展,是信息變革的基石,實踐的問題也會反過來推動和促進科研的深入發展。科研技術的客觀和非逐利性也能夠一定程度上克服人性的偏頗。因此,也需要監管部門、行業協會、金融機構、科技公司和大學研究機構的同仁們一起促進政、產、學、研的結合,共同打造金融科技、科技金融和監管科技的生態圈。

  (本文作者介紹: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央行原副行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