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西醫聯手,讓你有滿滿的好孕

初次懷孕的孕婦,在280天的孕期中,若無特別的不適,醫生通常會建議正常飲食、保證有良好睡眠品質即可,但有些孕婦受荷爾蒙改變的影響,出現少許不舒服的癥狀。

西醫建議你:用藥要小心,保持良好運動習慣

受荷爾蒙影響,身體多處產生變化

懷孕造成孕婦生理上許多改變,其目的是為了容納胎兒,並提供胎兒適當的生長環境,像是:子宮脹大後會壓迫腸胃道而導致便秘、為承受孕肚重量使脊椎增加彎曲度等。從受孕開始,血液中的hCG指數上升,會出現噁心、嘔吐癥狀;因動情素含量增加,子宮頸分泌物也會明顯增多;另外,也因懷孕期間的抵抗力會略微降低,若有伴隨瘙癢感,就有可能是念珠菌感染,需就醫處理。若早期發生陰道出血,孕婦需自行觀察是否伴隨活動性出血或是下腹收縮疼痛,以利醫生判斷為著床不穩,或是有流產跡象。

隨著孕肚越變越大,子宮壓迫橫膈造成胸廓變小,引起心悸或是仰臥性低血壓綜合征,出現眩暈、蒼白、濕冷等癥狀,建議孕婦可採用左側臥,減少不適感。

用藥安全,多與醫生討論較妥當

較為嚴重的孕期不適癥狀,如: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須靠藥物控制病情,減少孕婦和胎兒受疾病影響而身處風險的機會。關於孕婦用藥安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將藥物分為A、B、C、D及X共五級,經過研究證實,A級對於胎兒最無危害,偶爾會使用到B、C級藥物,短期服用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即使孕婦是跨科別就醫,也可與婦產科醫生討論用藥類別,確保胎兒安全。至於有些母體本身的疾病嚴重程度已影響至胎兒者,更需要即刻就醫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如:癲癇。

孕期葯不葯?

對於常見的癥狀,醫生建議孕期用藥種類如下:

感冒藥

:對乙醯氨基酚、鼻水鼻塞嚴重者,可使用B級的抗組織胺。

╳:非類固醇類止痛藥(會傷腎)。

抗生素

:青黴素、頭孢菌素。

╳:磺胺類、灰黴素、奎諾酮類抗生素(影響葉酸的代謝)。

高血壓用藥

:甲基多巴、鈣離子阻斷劑、血管放鬆劑。

╳:ACEI、ARB、利尿劑(造成腎臟負擔)。

選擇適合的運動,讓產程更順利

適度的運動,也是舒緩孕期不適的方法之一,像是: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都是可以做和緩運動。把握以下原則:每天一次、每次持續約15分鐘,每周至少執行3天的低強度運動,但須以不疲累為主。

運動的好處包含幫忙孕婦管控體重、預防妊娠糖尿病及胎兒過重問題等,特別提到,常看到網上瘋傳孕婦挺著大肚子,做倒立或是熱舞等高強度運動,並不是所有孕婦都有這能力,不需要就此跟風。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尤其初產婦在待產、生產時需花費體力,適當訓練自身肌力,有助於產程的順利。

中醫建議你:緩解孕期不適,針灸按摩要小心

減緩初期不適,留意治療用藥

初次懷孕的孕婦,在280天的孕期中,若無特別的不適,醫生通常會建議正常飲食、保有良好睡眠品質即可,但有些孕婦受荷爾蒙改變的影響,出現些許不舒服的癥狀。懷孕初期常見的噁心想吐,原因出自於脾胃功能較虛弱,通常會建議服用助於消化、消除脹氣等藥材。

針對排便有困難的孕婦,則是建議加入當歸,幫助大便質地變得軟爛,減輕排便時的不適感。孕婦需特別注意像是大黃類藥材,這類的藥材會促進孕婦瀉下,若是不慎服用,易造成宮縮,除非孕婦便秘癥狀嚴重,才會適時給予這類的藥材。

懷孕中期,針對不適對症下藥

到了懷孕中期,孕婦容易出現水腫癥狀,原因在於氣虛、身體循環差、心臟的脈也較弱,因此會利用黃芪、白朮等補氣藥材,以解緩癥狀。

部分孕婦屬於血熱、肝火旺的體質,約在孕期第10~20周左右,易出現妊娠癢疹,提到會使用像是生地黃、玄參、丹皮、紫草等具有清熱涼血效用的藥材治療。像是患有妊娠高血壓的孕婦,則會採用補腎的方法,消除水腫的同時,也能讓血壓下降,其餘像是孕期中感冒、曾經有流產經驗、初期出血者,都可尋求中醫安胎。

穴道按摩,切記避開肚子及肩頸

一針二灸三用藥,是中醫經常使用的治療方法。對於孕婦是否適合針灸,記載在古書中的不同學派,皆有著不同的看法,但多數認為不適合,像是孕婦的肚子附近及肩頸,都是禁止針灸的部位,若是一般懷孕的女性沒有特殊的必要性,中醫不會採取這類的治療方式,但少數孕婦因孕肚壓至膀胱,導致排尿不順暢,則會搭配適合的針灸方法治療。

適當的按摩,其實可以多少減緩孕期所帶來的不適,像是孕吐嚴重的孕婦,位於手掌橫紋上三指兩吋的位置,名為內關穴,適當的按壓可止孕吐,對於胃及心臟的問題也能得到緩解,但要記得避開肚子和像是肩井穴等容易造成宮縮的穴道,利用熱敷或是伸展的方式替代。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