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柴胡湯可不可以加減?中醫大家胡希恕這樣做

悅讀中醫 推送最新鮮的

小 編 導 讀

前段時間,小編為大家介紹了經方大家胡希恕先生對小柴胡湯的解析,但在臨床中,應用小柴胡湯有時也需要適當加減。那麼,胡老對於小柴胡的適用範圍和加減法又有哪些經驗心得呢?來和小編一起學習下吧!

【小柴胡湯方】柴胡24克,黃芩9克,人蔘9克,半夏12克,炙甘草9克,生薑9克,大棗4枚。

【方解】方中柴胡苦平,《神農本草經》謂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可見是一疏氣行滯的解熱葯而有治胸脅苦滿的特能,方中柴胡用為主葯,佐以黃芩除熱止煩,半夏、生薑逐飲止嘔,復用人蔘、大棗、甘草補胃氣以滋津液,病之所以內傳少陽,主要是胃氣不振於裡,氣血不足於外也,補中滋液,實此時祛邪的要招,徐靈胎曰:「小柴胡湯之妙在人蔘。」即指是也。

小柴胡湯為病自太陽傳少陽的主治方,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即其主要的適應證。此外有以下情況者,均可用之。

(1)太陽病,脈浮細,嗜臥,而胸滿脅痛者。

(2)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

(3)婦人熱入血室,經水適斷,續得寒熱,發作有時者。

(4)發潮熱,大便溏而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

(5)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

(6)嘔而發熱者。

(7)諸黃,腹痛而嘔者。

(8)新產婦人,昏迷而痙,大便硬,嘔不能食者。

夫集葯以治病,為有葯而無方,執方以治病者,為有方而無葯,故為醫者,既要知方,亦要知葯,否則不足以言醫也。如以上仲景所論,對於小柴胡湯的應用不為不詳,但執之治病,則不能盡其用也。蓋疾病萬變,稍有出入,即非原方所宜,而善用方者,隨病證之出入變化,宜加減者,則加減之,宜合方者,則合用之,乃可應變無窮而廣其用也。據我所知,用原方的機會反不如加減方或合方的機會為多,今就常用者、有驗者述之如下:

(1)小柴胡東加石膏:於原方加生石膏30~100克,煎服法同原方。此為日常服用之良方,無論感冒、流感及其他急性傳染病,表雖解而高熱不已,其人嘔逆不欲食,胸脅滿,口舌乾,或口鼻如冒火,或頭痛如裂,或眩暈者,用之則驗。並以本方屢愈小兒肺炎,即未滿月的嬰孩,以奶瓶頻頻飲之,亦得奇效。他如腮腺炎、淋巴結炎、乳腺炎等,多屬本方證。總之,凡有小柴胡湯證,而口乾舌燥或渴、舌白苔者,均可用之,具體細節難為—一列舉也。

(2)小柴胡加芍藥湯:於原方加白芍12~18克,煎服法同原方。治小柴胡湯證而腹痛者,痢疾多此證。口乾舌燥者宜更加石膏,裡急後重者宜加大黃。

(3)小柴胡加桔梗湯:於原方加桔梗9克,煎服法同原方。治小柴胡湯證而咽痛,或咳痰困難者。若口乾舌燥更加石膏,扁桃體炎多此證,宜注意。

(4)小柴胡加吳茱萸湯:於原方加吳茱萸9~12克,煎服法同原方。治小柴胡湯證且頭痛、頭暈而嘔吐劇甚者,若口乾舌燥,更宜加石膏。

(5)小柴胡加橘皮湯:於原方加橘皮20~45克,煎服法同原方。治小柴胡湯證而嘔逆或乾嗽者。小兒百日咳可增量大棗,有驗。

(6)小柴胡湯與葛根湯合方:於小柴胡湯中再加葛根12克,麻黃、桂枝、白芍各9克即可。先煮麻黃、葛根一二沸去上沫,再內余葯煎取一杯溫服。治小柴胡湯證與葛根湯證同時出現者。嚴重的感冒,初發病時每見此合方證,喘家被外感誘發者亦常見此證。口乾舌燥者宜更加石膏。

(7)小柴胡湯與小陷胸湯合方:取二方藥味合為一方,煎服法同小柴胡湯。治小柴胡湯證與小陷胸湯證同時出現者,肺病、結核病多見本方證,咳嘔者更宜合用瀉心湯,骨蒸勞熱者,可兼與黃連解毒丸。

按:小柴胡湯的加減方或合方,均不止於此,茲僅略舉常見者數則以供參考而已。

胡希恕老先生是我國近代學界公認的經方大家,享譽海內外。本文是胡老生前發表論文的部分節選,這些論文和胡老生前的醫案與點滴講述,由其學生整理後出版,形成了這本備受中醫人歡迎的著作——

《 胡希恕醫論醫案集萃(第二版) 》

《胡希恕醫論醫案集粹》本著學習研究、挖掘繼承的精神,將編者段治鈞、馮世綸當年聆師講課中的學習筆記(胡希恕先生講常見病的治療),課餘採擷資料(胡希恕先生醫案卡片手抄本),現在已出版或未出版的資料中胡希恕先生精粹的醫論和豐富的治療經驗,彙集整理成冊。

悅醫家正版電子書

微信直接閱讀

中醫好書手不釋卷

掃描下方二維碼試讀吧!

免費試讀吧!

播放GIF

往期精彩回顧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歡迎轉發給更多的人。您的轉發、點贊和評論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