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互聯網保險長跑賽道上,大象保險的守與進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7月12日報導(文/田甜)

2013年,首張互聯網保險牌照橫空出世,引爆了互聯網保險發展熱潮。根據騰訊微保發布的《2018年互聯網保險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互聯網保單量在5年間增長了18倍,目前互聯網保民數量約在2.22億左右。有預測認為,到2021年,中國保險科技市場的總規模將達到1.4兆人民幣。

看上去很美的行業,實際發展卻波折重重。首先,由於處在草莽發展階段,行業呈現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狀況,國家連發多項監管政策,行業監管趨於嚴格;其次,互聯網保險的盈利及發展模式也尚在探索中。如眾安在線、安心保險等行業巨頭也面臨著持續虧損的窘境。

“國家對互聯網保險監管趨嚴,好像大浪淘沙,對行業發展是好事。”大象保險大數據實驗室負責人田立文對獵雲網表示,互聯網保險是長跑賽道,現階段,主要任務是在產品、服務和品牌上打好基礎。

大象保險成立於2015年,與市場上其他定位創新性保險或者保險企業服務的平台不同,大象保險的定位是數據和技術驅動保險顧問服務平台,通過大數據挖掘為用戶提供精準的保險和延伸金融服務。CEO楊喆曾表示,保險電商只是中間態,保險大數據服務平台才是發展目標。

回顧近5年發展歷程,田立文表示,其中的辛苦不亞於體力活。然而,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研發上的堅守已經在釋放邊際效應。同時,由於本分地堅持技術研發,不打擦邊球,公司受到監管的影響相對小很多。他還透露,在持續推進線上+線下策略的基礎上,公司倡導的“保險+醫療健康”已經實現落地。

技術賦能全產業鏈

對消費者而言,以傳統方式購買保險比較被動。傳統保險是代理人行銷驅動,代理人在跟前介紹產品,用戶很少有機會或能力對產品進行分析和選擇。代理人可能出現過度行銷的行為,一般都建議用戶買重疾險。但是否有更好的產品,是不是有更低價位的同類產品存在,消費者很難知曉。對此,田立文表示,“互聯網保險是改變過度行銷和信息不透問題的利器。”

為了改變消費者被動接受的情況,大象保險推出——保障知識圖譜概念。據田立文介紹,這是大象基於知識圖譜技術在用戶保障領域的一個應用性探索和概念定義。其主要用途是,用戶在大象保險平台上輸入自己的投保條件和需求時,保障知識圖譜能夠為用戶提供全面、客觀中立的建議。

知識圖譜的背後的支撐來自大象5年來梳理出的疾病知識庫、行業險種知識庫、多維立體用戶畫像。田立文表示,這些數據庫是大象保險在對疾病、險種等數據樣本做了原子化拆分的基礎上構建起來的。目前,相關的數據模型已經建立起來,工作效率提高很多。原來每個月只能做幾十款險種的拆分,現在可以達到幾百款。

據田立文介紹,大象保險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對從產品設計、核保、承保、保單服務等全產業鏈實現了賦能。

在產品的設計上,傳統的精算設計主要基於生命周期表、客戶的訂單屬性及歷史數據。而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精算設計可以融合用戶信用評價信息、醫療健康信息等,能夠根據個人的情況在費率厘定、保障責任設定上做差異化定製,更加符合某一垂直領域特殊人群的保障需求。

在與眾多保險公司的合作中,大象保險與之聯手推出了諸如防艾險、糖尿病併發症險、腎病險、肝病險這些基於數據的保險產品,非常受歡迎。“新技術的賦能下,我們對用戶健康和非健康的判斷由被動變成了主動。”

據了解,在服務側,大象保險也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基礎上打造了包含智能保險顧問、保險產品對比、智能核保和雲保單管理等四項產品和服務。

以保險產品對比為例。不同用戶在選購某一險種時有不同訴求,如投保條件寬鬆、價格便宜的,或者是保障最充分的。面對一眾保險公司的同類型產品,用戶常常無所適從。在大象保險的平台上,用戶可以隨便拉出兩個同類型的產品進行對比,通過後台的數據庫,大象保險可以提供一個M值評,幫助用戶判斷,哪個產品更適合自己。

落地保險+醫療健康模式

今年上半年,大象保險在保險+醫療健康保險模式的探索上邁出了第一步。據田立文透露,目前,公司與藥兜網、企鵝醫生等醫藥領域的頭部供應商合作,2-3個月的時間內,將一些健康險種或者責任險下沉到藥店和醫院。單就藥店方面,已經覆蓋幾百家連鎖藥店。

具體的操作方式是,在藥店或醫院,用戶買到的是藥+健康險的服務包,用戶可以在大象保險和醫藥供應商共同打造的服務體系下辦一個會員卡,享受全面爆品報銷的醫療服務,用戶也可以基於保險服務去購藥。

互聯網保險不是流量生意,但在互聯網上做保險,還必須有流量。對推進保險能力下沉,在田立文看來,可以更有效地吸引用戶。他表示,“藥店是一個特別剛性的健康險行銷服務的一個領域和場景,用戶購藥時,希望針對自身疾病的購藥能夠通過保險保障的方式得到保護,醫療健康險恰恰是這個時候激起他購買保障的場景。”

據其透露,保險能力下沉已經推進到實際落地階段。目前,大象保險已經將保險的產品管理、售賣等系統接入到藥店原有的體系中。

保險本身是一個重服務的的行業,但互聯網保險在服務上跟不上,所以只能做一年周期的短險。因此,在服務上有沒有能力去建立一套機制,是影響互聯網保險平台發展的一大難題。

據田立文介紹,大象堅持線上+線下融合的發展模式,也就是智能平台+線下代理人。不同於傳統的代理人,大象保險的代理人是專業的谘詢顧問,承擔的不是行銷工作,而是服務投遞工作。用戶要購買保險時,大象保險代理人提供險種對比、Dr.象智能預核保等智能化的產品,由用戶自行選擇,遇到專業問題,可以谘詢代理人。

統計數據顯示,雖然互聯網保險發展迅速,但在整個兆級的保險市場的覆蓋率和滲透率還比較低,只有10%左右。對此,田立文分析指出,外部環境和自身問題都製約了行業的發展。

在外部環境上,整個互聯網保險生態都面臨著用戶意識覺醒和信任度的問題。此外,由於傳統保險過度行銷的積習,導致用戶偏好理財類產品,覺得不虧本的生意就是好保險。第二是流量問題。第三是行業監管趨嚴,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很多新保險的落地和產生;第四是傳統保險強大的牽製作用。

再看自身問題。互聯網保險政策過激,完全靠產品的費率和性價比打市場,推高了賠付風險。田立文指出:“現在還沒有到賠付周期,等到集中賠付出現的時候,行業將會出現洗牌的情況,主流的頭部廠商可能會好些,而中小保險公司可能倒閉。”此外,互聯網保險存在服務短板。

行業發展問題重重,但田立文還是看好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前景,他表示:“終歸相信,傳統保險還是趨向於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以少數的,專業的代理經紀人為依托的,以標準化、透明化的保險服務為基礎的線上線下融合的生態。“

根據騰訊微保發布的《2018年互聯網保險年度報告》顯示,目前,在2.22億互聯網保民中,首次購買保險用戶的平均年齡在28.7歲。而隨著千禧一代的長大,保險用戶也在轉變。大象保險的用戶畫像數據顯示,年輕用戶側對於真正保險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吸引用戶流量的場景險逐漸淡出主流關注,對於保險有需求的用戶正在向能提供專業服務的保險平台逐漸靠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