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創始人謝巨集再出山 能否從頭挽救貝因美?

  謝巨集再出山 能否從頭挽救貝因美?

  2017年底,謝巨集在一次演講中說“如果我們還改變不了世界,就先改變自己”。彼時,貝因美正瀕臨退市困境。

  5月18日,謝巨集當選*ST因美董事長。這是他辭去上市公司董事長7年後再回歸。當晚,謝巨集在自己微信朋友圈裡寫道:“53歲從頭開始。”

  7年前,貝因美頂著“國產奶粉老大”的光環上市,一時風頭無兩。創始人謝巨集卻選擇辭職退居幕後,長期以“貝因美首席科學家”的身份示人。

  7年期間,貝因美經歷了業務版圖擴張,管理層動蕩,業績持續下滑,甚至不得不靠出售資產保殼自救。而謝巨集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在2017年已悄然從“首席科學家”變為“老創客”,其一直信奉的“在世就要改善世界”信條也變成了“如果改變不了世界,先改善自己”。

  現在,謝巨集回歸,無異於對貝因美二次創業。何處該“破”,何處該“立”, 這場保殼之戰成為眼下擺在謝巨集面前的一道難題。

  1 “首席科學家”活躍於各種論壇

  文質彬彬,思路清晰,說話帶家鄉口音,這是許多人對謝巨集的第一印象。

  貝因美官方簡介中,這樣介紹謝巨集的多重身份:貝因美創始人、貝因美首席科學家、成功生養教體系創立者、育兒專家、親子顧問,並著有《貝因美成功生養教》、《哲商思維》、《謝巨集真道理》等20余部論著。“哲商”,這帶有知識分子質感的定義,似乎有意將謝巨集與一般的企業家區隔開。

  上世紀90年代初,當外資米粉進入浙江,還是杭州商學院大學教師的謝巨集敏銳地意識到,“斷奶期食品”或許是個可以開發的市場。1991年暑假,謝巨集的嬰幼兒速食米粉研究取得成功,並被引薦成為余杭一家鄉鎮餅乾廠的新廠長,以技術入股取得20%股權。第二年,他便放棄了大學教師工作,下海了。

  1992年11月11日,借助德國人科爾的10萬美元,杭州貝因美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據謝巨集在一檔電視欄目中自述,1997年貝因美米粉業務做得“很不錯了”,但許多客戶反映“買不到奶粉,吃進口奶粉上火”,於是他用4年時間建立了一套嬰幼兒奶粉的國際化標準體系,甚至親自教工人如何洗手。

  在經歷10個月發不出工資、供應商上門討債的日子後,謝巨集將昔日債主變成了後來上市公司的股東。貝因美也因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中“獨善其身”,一躍成為“國產奶粉老大”。

  不過,2011年7月,在把貝因美送上主機板3個月後,謝巨集突然宣布因健康原因辭去貝因美董事長、總經理等一切職務。2013年謝巨集回國後,長期以“貝因美首席科學家”的頭銜活躍於各種母嬰論壇、會議。

  謝巨集曾分享自己的一個信條,“如果改變不了世界,先改善自己。”實際上,他的野心可能遠不止“改善自己”那麽簡單。據媒體報導,謝巨集辦公室裡的一張便簽上寫滿了外資奶粉巨頭們的名字,而其牆上的那幅大字分明寫著,“在世就要改善世界”。

  2 幕後操盤人的內部掌控

  謝巨集2015年3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明確表示,“我不想再出來親自操盤,像過去那樣衝鋒陷陣了,因為那樣對貝因美的長遠發展不利。”

  然而在謝巨集退居“二線”期間,貝因美高層卻頻繁變動。在貝因美有10年工作經歷的元老級人物朱德宇接任董事長不到一年時間,就於2012年4月辭職。之後,任董事長未到兩年的黃小強也在2014年1月離職了。直到2014年2月王振泰走馬上任,貝因美管理層才算基本穩定。

  謝巨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談及過貝因美的職業經理人問題。他認為,貝因美近年的業務模式、管理體系變革及轉型動作“對職業經理人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好比是一艘船,我確定了方向和路線,但掌舵的人不是我。風平浪靜的時候相安無事,但遭遇大風大浪就會暴露問題。”

  不過,一位接觸過謝巨集及貝因美高層的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貝因美幾任董事長離職的主要原因其實在於與謝巨集的理念不合,而謝巨集對公司的把控也讓職業經理人沒有太多發揮余地。在控制權問題上,謝巨集與中國許多第一代企業家無異。

  早在2014年黃小強辭職時,貝因美一位前高管就曾對媒體表示,“黃小強的離職真是看不懂,2013年貝因美業績還可以,很可能是公司內鬥被迫出局……聽說謝巨集雖然不當董事長了,還經常去貝因美辦公室,因為他仍然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管理層頻繁更替的過程中,貝因美業績在2013年到達巔峰後也逐步陷入泥沼。2014年,貝因美淨利下降幅度高達90.89%,2016年、2017年更是分別巨虧7.8億元、9.64億元。

  “貝因美業績大幅下滑與其管道混亂有關,但管道混亂背後的真正原因很耐人尋味。”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貝因美實際已經成為謝巨集的家族企業。就連貝因美內部人員也曾向新京報記者抱怨“公司內部混亂”,“總會突然冒出不相乾的人來插手一些事情”。

  就在謝巨集當選董事長前的5月16日,*ST因美剛剛接到監管部門問詢,要求其對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整改情況進行說明。

  3 “老創客”從頭開始保殼戰

  今年5月18日,謝巨集當選*ST因美新任董事長,在貝因美瀕臨退市之際從幕後走到了台前。“上市公司閃了腰,我義無反顧回到奮鬥一線。”謝巨集在發給全體員工的一封內部信中說,“前面的戰鬥不會輕鬆,每一場都是硬仗,甚至會比貝因美剛起步時還艱難。”

  5月19日,謝巨集以董事長身份在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時透露,貝因美的首要目標是保殼,此外還將對管道、體系、團隊、品牌、文化和商譽全面重塑。“希望市場給貝因美一個彌補和糾正的機會,我還是很有信心的。”

  一位知情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謝巨集回歸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提振管道信心,尤其要找回已經流失的老客戶;二是在控制權上與恆天然博弈;三是貝因美如果進行二次創業,謝巨集必須親自出馬,“老謝這幾年指望過很多人,都失敗了。”

  事實上,早在2009年,謝巨集就曾公開談論過貝因美的“頭腦型同心多元化戰略”,即“圍繞一個主導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此後,貝因美版圖一路從嬰幼兒食品向母嬰用品、玩具、服裝、婦幼保健、健康產業、保險業、母嬰電商等相關領域全面進軍。即便近兩年貝因美身陷巨虧,也未停止步伐。

  然而多元試水並未給貝因美業績注入強心針,嬰童館最終以失敗告終,媽媽購平台也辦得不溫不火。母嬰行業獨立評論員年永威甚至直言,“如果貝因美不能從根本上改善主營業務問題,其他都是治標不治本,甚至是飲鴆止渴。” 

  多位業內知情人士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均認為,謝巨集的許多理念很正確,但結果並不理想。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團隊執行力差,“有能力的人都走了,沒能力的人只想著自己賺錢,不考慮公司利益。公司激勵機制走偏了,下面的人太腐敗。”二是謝巨集的許多理念比較超前,在條件還不成熟的情況下運行往往會遇到很大困難。

  “53歲從頭開始。”瀕臨退市的貝因美接下來究竟做“加法”還是“減法”,或許是謝巨集回歸後真正要面對的一道難題。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郭鐵

責任編輯:馬秋菊 SF186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