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也想淘金“垃圾”賽道?不妨來看看這份梳理

作者:李汝晴、慕一、CHUYI

一夜之間,“垃圾”成了全中國人民共同的話題,似乎也成了創業的“新風向”。資本聞風而動,資金躍躍欲試,搜索指數達千萬級,垃圾分類概念股集體暴漲;項目層出不窮,團隊爭先恐後,一周50家公司注冊,大量小程序公號湧現……

有人評價這是一個隱藏的千億市場,有人認為這是未來的新興藍海。但事實上,涉及垃圾分類的創業項目,早已在中國屢見不鮮。

有先行者探索,有後來者入局,目前“垃圾”賽道又呈現出一個怎樣的格局? “千億市場”到底哪裡才是“垃圾”產業鏈上真正的創業機會?面向未來什麽樣的“垃圾”項目才真正具有投資價值。

這些話題我們都很好奇。於是,我們根據公開報導及行業信息,分別從垃圾回收產業鏈的前、中、後端盤點了一些代表性企業和新動態,希望為關注 “垃圾”賽道的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

本文我們講從以下幾個方面拆解中國“垃圾分類”賽道:

關注36氪Pro微信公號(ID:Krtech36kr),後台回復關鍵詞“垃圾回收”,獲取全行業 Mapping。

產業鏈拆解:前端火熱,中後端待開發

必須一提的是,此次頒布的“垃圾分類”政策覆蓋的全產業鏈

《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提出,“國家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采取符合本地實際的分類方式,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實現垃圾分類制度有效覆蓋。”

我們對其中“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四部分進行歸納,可將其分別歸入:

前端:垃圾分類投放、收集

中端:垃圾分類運輸

後端:垃圾二次分揀、分類處理

從創業的角度來說,前端市場天然具有相對肥沃的土壤

一是這裡可以直接接觸垃圾生產一線的普通消費者和企業,用戶量夠大;

二是進入門檻底,相較於垃圾分類運輸公司需要通過專門的資質認定,建設垃圾處理廠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資金又或是垃圾處理技術創新的高技術門檻而言,進行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資金要求、技術難度相對更低,且自由度相對高;

三是市場遠未飽和,格局未定。在垃圾回收處理的中後端,由於與市政交通、公共利益牽涉較深,一直處於政府財政的支持之下,如垃圾運送歸屬各城市城市管理局管轄,而重大的垃圾處理項目基本以PPP形式執行。在中後端市場,已經有大型上市公司佔據頭部位置,格局基本已定。

市場情況也驗證了我們的判斷,從2017年到2019年,國內市場獲得早期投資的公司均集中在前端市場。

2017年—2019年垃圾分類處理賽道融資情況 36氪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從“to C”到“to B”,從分類、回收軟體平台到“智能垃圾桶”等硬體研發製造,前端市場的玩家模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而中後端市場,則更多是“to B”的,初創公司更多的是為垃圾運送公司、垃圾處理廠提供硬體、技術輸出。具體又有那些特色玩家,我們將在後文進行討論。

前端:百家混戰的淘金之地

前端環節通過不同的業務模式,可以將參與的企業分成“垃圾回收型”和“硬體製造型”。其中“垃圾回收型”是整個前端產業鏈中參與規模最大的一類企業,根據運營模式的不同,這一類企業還能再細分成“上門回收型”與“定點回收型”。

上門回收型

早期垃圾回收創業公司運營時,“上門回收”往往是其主打的賣點及獲客方式,O2O是其主要的運營模式,「再生活」即是此類企業的代表。

首先用戶在線上平台下單後,公司派人上門收取,根據收取的垃圾類別不同,向客戶账戶上返一定額度的“幣”。通常這些“幣”可以用來折現或者購買平台諸如塑膠袋等其他產品,用返利的方式激勵用戶完成更多的訂單。收集一定數量的可回收垃圾後,企業再將其賣給下遊紙廠、鋼廠等企業,賺取差價。

“上門回收”在面向更廣闊C端市場的同時,也面臨著客單價低、運營成本高的問題。「再生活」也是幾經轉型,探索可行的商業模式,可惜到最後都沒能擺脫盈利難的困境,最終於2017年倒閉。

事實證明,在垃圾回收行業隻做社區O2O是行不通的。那麽應該怎麽提高上門回收的回收效率,降低成本?許多廠商都進行了不斷地探索,目前市場試出了兩條路:

一、放棄全品類資源回收,隻做某一類的垃圾回收。

把業務範圍收攏在某一特類垃圾上進行回收,被數家公司證明是一條賺得到錢的路。包括隻做電子、金屬廢棄物回收的「回收哥」;隻做紙類回收的「隨手回收」、「閑豆回收」、「千鳥互聯」等。

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做全品類垃圾的回收,會在轉賣下遊企業前投入大量資源進行二次分揀,如果只是做特類垃圾的回收,則能減少這一塊的運營成本。

另外,通過限定回收垃圾的品類,回收來的垃圾質量也得到提高。「隨手回收」曾向36氪表示,通常造紙廠面向打包站的廢紙回收折損率在 5-10 %,而隨手回收的折損率僅為 2-3 %。這不僅降低了後期分揀的成本並提升企業在轉賣時的議價能力。

二、弱化C端客戶,轉向垃圾體量更大的B端客戶。

特類可回收垃圾的體量和市場都有限,既想留在更大的市場又想降低運營成本,應該怎麽辦呢?諸多企業把目光轉向了對垃圾分類強管理、易推行的學校、企業、政府機關等部門。

通過和這些B端部門合作,儘管是同樣的業務流程,但是單次回收的垃圾體量更大,回收效率更高。同時因為少了廚余垃圾等的汙染,回收質量也得到提高。

例如「奧北環保」,細化分類了14項可回收物,同時和諸多學校、企業、機關部門建立合作關係。截止2019年07月,奧北環保已在成都、西安、北京發展了263個機構會員,確保自己的回收體量。

不得不提的是,許多企業選擇將一、二兩點結合,進入“回收企業級客戶的特類垃圾”這一垂類市場。其中做的比較好的當屬「閑豆回收」。其業務範圍僅包含廢紙、家電、廢塑料的回收,但截止2018年11月,閑豆回收服務的企業級用戶超過 12000 家,月回收量突破 1 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 120%。其在2018年10月獲得一筆億元級的C輪融資。

“上門回收型”企業梳理

定點回收型

在滿足客戶垃圾分類的需求方面在社區中投放智能分類垃圾桶/回收站,成為了目前主流的解決方案。

如「一桶收」推出了“一碼一收”的社區無人回收機。具體來講,採用的是先“貼碼”再丟棄的模式。用戶需要先領取一個印有二維碼的垃圾袋,或者領取二維碼貼紙貼在自己的垃圾袋上;用手機掃描二維碼綁定信息,將廢品裝入垃圾袋中;接著在智能垃圾櫃上掃描二維碼,直接將垃圾投入;垃圾按重量計費,用戶可在微信端獲取收益。

而「愛家·環保屋」則是在社區投放智能回收站“環保屋”,並實現實行“一屋一崗”的管理模式,為每台環保屋配備受過專業培訓的管理員。管理員在普及分類知識的同時承擔監督垃圾正確投放的責任。

「小黃狗」也是在小區、辦公大樓等地放置智能垃圾桶,用戶在互動界面選擇投放的可回收垃圾種類,稱重後分類計價,可在APP提現。作為曾經規模最大的垃圾回收創業公司,小黃狗最高峰時注冊用戶超過300萬,覆蓋全國33個城市。後因控股股東唐軍因團貸網暴雷投案,小黃狗正處於破產重整流程中。

通常情況下,to B的垃圾回收企業也會涉及一定的社區街道的服務,只是業務佔比並不大,垃圾投放的正確率也和B端企業帶來的沒法比。但是隨著各地垃圾分類政策的落實,這些狀況應該會極大改善,企業的業務重心也將再次調整。

“定點回收型”企業梳理

硬體製造型

“硬體製造型”企業梳理

不論那種運營模式的企業,垃圾回收硬體都是不可或缺的。從分類垃圾桶到垃圾處理設備,如果不能自主設計生產,就需要採購其他企業的產品。不少企業就看中了這一塊的商機。通過為企業以及個人提供大、中、小型垃圾回收設備,這類“硬體製造型”企業在垃圾回收前端市場中佔據了一席之地。比如「延杭智能」,即提供各類垃圾處理設備及解決方案。

另一類家用產品,在政策的帶動下異軍突起,那就是分類垃圾桶。淘寶極有家數據顯示,6月垃圾桶銷量超300萬件。天貓方面6月份的銷售額也是同比增長500%,其中超85%的銷售額由上海用戶提供。

另外,也有部分企業,如「撥浪鼓回收」、「虎哥回收」、「 一起分類」,通過自主物流、自建分揀倉儲的方式,實現跨環節或全環節的業務模式,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跨/全環節垃圾前端回收企業梳理

總的來說,不管是哪一類前端垃圾回收廠商,通常只是在當地或少數幾個城市開展業務,至今尚未出現在全國範圍內經營的頭部企業。之前是迫於居民環保意識普遍薄弱,垃圾分類投放執行不到位,企業回收成本高,經過這次政策層面的推動,企業前端垃圾收集、後端分揀的成本能大大降低。行業盈利空間增大的同時,也會引來更多玩家的參與。怎樣的回收模式能帶來最大的價值,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其他服務類”企業梳理

如果單純從環保的角度看,我們能看到許多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從源頭上,即生產環節上降低產品包裝給環境帶來的壓力。

例如前段時間,可口可樂旗下飲料品牌雪碧,宣布將於2019年9月起,把標誌性的綠瓶,更換成更易回收的透明塑料瓶。但雪碧並未將更換瓶身增加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頭上。對消費者而言,售價、瓶子尺寸都沒變。可口可樂公司還宣布,旗下產品Glaceau Smartwater也會在年底前使用100%可回收塑料製作瓶身。

與之相對應的是上遊供應鏈的成熟,在提供諸如可降解塑料等環保材料方面,也有一些公司,如: 美國的生物塑料樹脂製造「BioLogiQ」、「Danimer Scientific」;日本Fuji Pigment集團旗下的「Green Science Alliance」。同時還有許多創業公司,如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在校博士生組成「BluePHA」創業團隊;印度創業公司「EnviGreen」;多倫多士嘉堡(UTSC)的工程師和畢業生創辦的學生創業公司「Genecis」,在為可降解塑料/材料的合成與應用提供自己的方案。

中端:前後端公司的產業鏈延伸高地

垃圾運輸物流是整個垃圾回收處理產業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此前,《新京報》曾引述環保人士黃小山的一組數據:以北京為例,從垃圾的產出到最後收集,中間要經過運輸、轉運站站轉運站、焚燒填埋和堆肥,僅運費就佔了1/4。

由此可以看到垃圾清運這一模塊對降本增效的空間還是很大的。但由於垃圾清運需要生活垃圾清運的資質,且這個資質還包括餐廚垃圾清運、生活垃圾清運、建築垃圾清運、糞便清運等不同品類的資質,這也提高了創業者的門檻。

總的來說,在中端業務模塊從大方向可以分為兩種,一類是僅從垃圾運輸這一種業務出發的公司,一類則是從前端或是後端業務衍生到中端業務的公司。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類是提供物流運輸軟體服務和物流運輸硬體製作商。

垃圾物流運輸軟體服務公司

利用互聯網提升車隊派遣和運營效率這件事情,滴滴和Uber已經給市場打好了樣。同樣垃圾運輸物流從本質上也是對運輸車輛以及運輸訂單的靈活調配。

在這個類型上,有36氪曾經報導過的「好運拉渣」,一家裝修垃圾清運平台,它借鑒滴滴的模式,讓工長和司機通過平台下單、接單,而平台基於算法進行派單和路線設計,提高供需匹配效率,解決工頭”找車難“,司機跑單成本高的問題。

國外,則有美國公司「Rubicon Global 」,這是一個美國線上Sass垃圾處理交易平台,通過互聯網技術搭建平台,為回收企業和垃圾供應方提供供需匹配的軟體,為運輸企業進行車隊監管和路線優化,與「好運拉渣」不同的是,「Rubicon Global」關注的是全品類可回收垃圾,並且還提供為客戶研究定製化垃圾回收利用方案的業務。目前,Rubicon 的融資總額達到 2.61 億美元,2017年估值已達8億美金。

中端環節公司梳理

垃圾運輸專用設備製造商

垃圾需要用專用的車輛進行運輸,而這些車輛製造基本被傳統的專用車製造廠商所壟斷。也有包括龍馬環衛(603686)、盈峰環境(000967)等多家上市公司。

這些傳統的車廠也有針對垃圾分類進行特有車型的研發,如「煙台海德」在2018年已經著手研發各類垃圾分類綜合轉運車,同時也研發了綜合分類箱,將其用於大型回收車周轉不便的小區,運輸方便,可綜合收納不同種類垃圾,擁有4倍於普通垃圾桶的容量。

還有公司正在研發無人純電掃路機,自動駕駛垃圾車等,比如,2017 年沃爾沃就曾與瑞典一家廢物管理公司Renova合作開發和銷售一款可自動往返於垃圾回收點的自動駕駛垃圾車。

兼顧中端的業務的前後端公司

在上文中已有提及前端公司中有自主物流、自建分揀倉的公司,在這裡不多贅言。

而後端公司也在智能調度市場有所動作,比如,「浙江偉明環保」擁有一套智能環衛系統,監管部門可通過管理系統終端實時掌握車輛、人員、垃圾量等各方數據,實現環衛運營管理全過程智能調度。

後端:傳統產業求變

垃圾回收後端環節公司梳理

傳統垃圾處理廠

大多數情況下,垃圾處理都使用焚燒處理、填埋處理的方式,據北京市城管委2016的數據,北京共有28家大型垃圾處理廠。而上海則建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垃圾焚燒廠。創業公司想要在這一端直接建造大型垃圾處理廠可能性幾乎沒有。

垃圾就地處理設備供應商

垃圾就地資源化通俗來說就是無需將垃圾遠程運輸到集中式垃圾處理廠,直接就能將小範圍內直接處理回收利用,並且盡可能做到零排放。這種處理方法大多用於餐廚垃圾的處理,國內多個城市都有落地就近處理中心。早前由於居民垃圾並未在收集端就執行嚴格的分類政策,這類處理中心多落地於大型食堂及餐飲集中地區,如今隨著“垃圾分類”政策的趨嚴施行,預計這類垃圾處理中心會進入社區街道,數量也會更多。

《上海市濕垃圾規劃》(2016-2020)中,就有明確提出逐步建立濕垃圾就地、就近、集中相結合的分類處理體系的做法;今年3月,廣州就曾投入1443萬元在番禺區沙頭街建立了一站式生活垃圾就地減量處理中心。這類在社區、工廠、園區建立就近建立的垃圾就地資源化中心基本由市政資金出自修建,少數由企業修建,領取政府補貼。為這些處理中心輸送相關設備就成了許多初創公司的選擇。

如「淨梧科技」,他們借鑒荷蘭模式,研製了一種餐廚垃圾就地處理設備,可以將收集到的餐廚垃圾通過研磨、脫水、生物處理等方式,將廢棄油脂可以製成生物燃料,將固體垃圾製成無味、無菌的有機肥料。據稱,該公司生產的一套中型設備可日均處理1噸餐廚垃圾,適用於中等規模的食堂或者街道層級的餐廚垃圾處理。現在,他們研製的餐廚垃圾就地資源化設備已在威海、廣西兩地的大型食堂試點。下一步,打算在上海的街道試點推廣。類似廠家還有,「東陽科技」、「加百列生物」 等。

除了針對B端和G端的中大型設備,也有針對C端的小型設備——食物垃圾處理器。這類這杯在中國還比較新奇,但在國外普及度較高,在美國的普及率高達80%,成為家庭的常用電器。國內也有創業公司根據國內的不同情況,改良了這一設備,如「親然之家」 ,就製造了一種家用的食物垃圾處理器。在高速旋轉的情況下,利用離心力將食物粉碎,不管吃剩的是菜葉還是排骨,統統會被它研磨成直徑1-2毫米的顆粒,這樣進入下水管道暢通無阻,相類似的廠家還有「綠山廚電」等。

垃圾分揀智能設備商

AI機器人用於垃圾分揀早就不是什麽新鮮話題。國內目前從事垃圾分揀機器人研發的公司並不多,此前,可查的僅有中城綠建推出了針對建築垃圾的智能分揀機器人,以及航天科技正在開發環保分揀機器人。

此外,更多的案例來自於國外,比如,美國創業公司 「AMP Robotics」,利用機器視覺及機械臂進行精準垃圾識別與分揀,曾獲得百度風投投資;還有光學分類設備生產商 「National Recycling Technologies 」推出了Max-AI 的分揀系統,以及芬蘭的「ZenRobotics」的機器人垃圾分揀系統和日本FANUC視覺分揀機器。

垃圾處理工藝研發商

針對各種特定的材料進行回收處理,是眾多公司處理公司努力的方向。比如國外有「OnSite Waste」,這一家美國醫療垃圾處理公司,通過簡單安全的方式處理醫療廢物以提高資源利用率。以及「Waste ventures」它是一個可以提供2B乾濕垃圾的處理的美國平台,轉售為有機堆肥給農民農民,提高農業產量。

國內則有「三態環境」從事中小城鎮濕垃圾處理系統研發及應用,「東和環保」則主要對廢油進行蒸餾再生、對廢輪胎、廢塑料塑料進行裂解煉油,對醫療廢物熱解焚燒以及對城市生活垃圾進行焚燒發電。

還有則是綜合處理廠商或是為垃圾填埋場等大型處理廠服務的公司,如「經緯騰雲」的主營業務就是垃圾填埋沼氣發電、碳減排交易、填埋場生態修複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和利用,具體包括沼氣提純利用、餐廚垃圾利用、熱電聯產、垃圾焚燒發電等;「玉禾田」則主要從事物業清潔、市政環衛等綜合環境服務,還提供生活垃圾衍生顆粒燃料、餐廚垃圾發酵製成有機肥、地溝油轉生物柴油等再生資源的投資與發展。

盤點完這個賽道上各個環節的公司之後,我們也對未來的“垃圾”創業的方向做了一些簡單的思考。如果你也有別的腦洞,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討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