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重磅!郭樹清出任首屆銀保監會主席

導讀:2018年3月21日下午,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人在原中國銀監會和原中國保監會部分幹部參加的會議上宣布,原中國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出任新成立的中國銀保監首任主席。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者丨李玉敏、王曉、李致鴻

郭樹清出任首屆銀保監會主席

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宣布,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職責整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部門。

3月21日下午,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人在原中國銀監會和原中國保監會部分幹部參加的會議上宣布,原中國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出任新成立的中國銀保監首任主席。

人物簡介

郭樹清,男,漢族,1956年8月生,內蒙古察右後旗人。1974年8月參加工作,198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2月南開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本科畢業,1985年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馬列系科學社會主義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1988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馬列系科學社會主義專業法學博士畢業。

曾在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紅格爾公社插隊。研究生畢業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列所助理研究員;國家計委經濟研究中心綜合組副組長(副司級);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綜合規劃和試點司司長、巨集觀調控體制司司長,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秘書長兼機構黨委副書記,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黨組成員兼機構黨委副書記;貴州省副省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黨委委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中央匯金公司董事長;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黨委書記,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黨委書記,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山東省委副書記,山東省省長,省政府黨組書記。

2017年2月任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

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八屆、十九屆中央委員,中共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簡介摘自銀監會網站)

此前,據與會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會議時間不長,主要是中組部有關長官宣布人事任命情況。正如市場預期,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擔任新成立的銀保監會黨委書記、主席。而銀監會、保監會原有的七名副主席不變,銀監會紀委書記李欣然擔任新機構的紀委書記。

至於目前大家最為關心的部門設定和分支機構情況,暫未有詳細資訊。郭樹清也表示,將盡快研究“三定”,即定職能、定機構、定編制的方案。

郭樹清:堅定改革者的新使命

圖片來源 / 新華社

2017年3月2日,剛履新銀監會主席一職3天的郭樹清亮相國新辦新聞發布會。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現場提問:“外界猜測你可能主導監管架構改革,比如‘三會’的合並。”

現場設有中英文同聲傳譯,郭樹清巧妙地回答道:“翻譯已經給你回答了,他用的詞是‘rumor’謠傳,已經代我發言了。”

2018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頒布,其中一項就是整合銀監會和保監會的職責,組建了新的國務院直屬部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下文簡稱“銀保監”)。2018年3月21日,郭樹清被任命為首任銀保監主席。

事實上,本次金融監管機構改革以及新部門負責人選早有傳聞,郭樹清出任新主席的呼聲一直都很高。

2017年2月,郭樹清從山東北上進京,接替已年滿65周歲的尚福林,擔任銀監會主席一職。在擔任銀監會主席期間,郭樹清沿襲了擔任證監會主席時的“7天一新政”的改革者風格,以“防風險、治亂象”為主線,迅速刮起了一場嚴監管的旋風。

作為一名備受媒體關注的改革派官員,郭樹清的一言一行都被放到了媒體的聚光燈下。不過在擔任銀監會主席這一年多,除了前述國新辦發布會和接受《人民日報》專訪外,郭樹清異常的低調,沒有在更多公眾場合露面和表達觀點。

一名銀監系統人士坦言:“別說主席忙得沒空露臉,就是我們普通職員這一年來也是非常忙,經常加班加點連軸轉。”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不完全統計,2017年3月至今,在郭樹清主政銀監會的這380余天,銀監會公開發布的各項規章和制度就有36項,其中還有一些尚未公開的內部發文,2017年下半年以來幾乎形成了重大政策和新聞發布“周五見”的慣例。

某銀行人士也表示,郭樹清是一名強有力的行動者。“他是堅定的改革者,善於處理複雜問題,勇於嘗試啃各種‘硬骨頭’。上任伊始說的那些話,制定的計劃,一年的時間不動聲色地全部完成了,而且還非常平穩,並未給銀行業帶來大的波動。”

保險業將迎來強監管?

郭樹清出任銀保監首任主席在市場預期之內,有分析認為,監管排雷、銀保合並需要郭樹清的雷厲風行。

對於銀監會和保監會職責整合成立新的銀保監。有銀行業人士表示,“其實銀行和保險的監管有共通之處,都是間接融資,均是通過資本來約束規模的發展。隻不過,銀行是考核資本充足率,保險是考核償付能力。”

近年來,保險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亂象。一些與保險業性質完全不合的資本趁機渾水摸魚,甚至一些資本大鱷藏身其中,當放開投資、放開定價和放開保險牌照申請成為這些資本大鱷興風作浪的手段時,可怕的化學反應隨即產生,大肆售賣萬能險、惡意舉牌上市公司、違規進行海外投資,不僅影響了整個行業的聲譽,還危及國家金融安全,形成重大風險,教訓十分深刻。

比如,前海人壽、安邦保險等頻頻在資本市場興風作浪。2017年2月,保監會以前海人壽存在編制提供虛假資料、違規運用保險資金、辦理T+0結構性存款業務、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資格不符合監管要求、未按規定披露基金管理人資格情況和部分項目公司借款未提供擔保五項違法行為為理由,對前海人壽和相關負責人共計處罰了136萬,董事長姚振華被撤銷任職資格並禁止進入保險業10年。

今年年初,安邦集團原董事長、總經理吳小暉因涉嫌經濟犯罪,被依法提起公訴。保監會宣布對安邦集團實施接管,接管期限暫定一年。

不願具名的銀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保險業的亂象大家關注點都是重點公司和一些重點領域的風險,而銀行業則從方方面面均迎來了嚴監管,銀保監管部門合並後,保險可能也會迎來同樣的嚴監管時代。”

前述銀行人士也表示,銀保合並後,對於交叉金融產品,更有利於實現穿透式監管。對於銀行管道代銷的保險產品,原來按照對銀行的監管要求需要“雙錄”,未來有望從保險產品的源頭加強監管,減少銷售誤導。

金融風險“拆彈專家”

回顧郭樹清在銀監會的這一年,監管思路清晰可見。

銀行業資產規模佔我國金融資產總量的80%以上,在經濟改革與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銀監會有關人士也表示,“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是銀行業監管的頭等大事,要在保持經濟穩定運行的同時,積極主動化解各類風險。”

“不忽視一個風險,不放過一個隱患。”本著這樣的原則,2017年郭樹清長官下的銀監會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在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交叉金融風險、房地產泡沫風險、案件風險等十大重點領域開展風險防控工作。

2018年1月,郭樹清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表示,金融管理部門從同業、理財、表外業務三個領域入手,開展了多個專項治理和綜合治理。經過共同努力,銀行業資金脫實向虛勢頭得到初步遏製,金融內部的杠杆率持續降低,有100多家銀行主動縮表。

值得一提的是,在監管政策的實施過程中,銀監會也格外注意力度和節奏的“藝術”。既強調對銀行業有效監管,也關注監管措施的全局影響,切實防止發生“處置風險的風險”。比如,給予一定的過渡期,對新老業務進行劃斷等。

在對一個個金融風險隱患進行“拆彈”時,郭樹清也表示,“必須在保持經濟社會正常運行的前提下,化解各類金融風險。要抓住主要矛盾,找準切入點。堅持標本兼治,疏堵並舉。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項一項抓落實。”

經過一年的時間,防風險的效果也較為明顯,表現為銀行業資金脫實向虛勢頭得到了遏製,風險正有序釋放。銀監會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71兆元,不良貸款率1.74%,呈現了下降的趨勢。

郭樹清表示,下一步防風險的重點,銀行業要加強對各類風險的防範和化解,努力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三個方面的良性循環。

具體做法是從降低企業負債率、抑製居民杠杆率、壓縮同業投資、規範交叉金融產品、整治違法違規業務、打擊非法金融活動、清理規範金融控股公司、有序處置高風險機構、遏製房地產泡沫化以及配合地方政府整頓隱性債務等。

重大政策“周五見”

郭樹清在上任伊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就指出,銀行業的各種風險和亂象,很大程度上源於監管制度缺失。“牛欄裡關貓”,沒有完善健全的監管制度。為此,銀監會在推進防範金融風險的工作部署時,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對監管制度和實踐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進行系統梳理,加強制度建設,切實彌補監管短板。

2017年4月,銀監會印發了《關於切實彌補監管短板 提升監管效能的通知》,提出按照“問題導向”、“急用先行”和“協調配套”的原則,研究制定26項重點規製。涵蓋了銀行股東管理、跨業產品創新、不良資產分類、流動性管理、信用風險管理等。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也發現,郭樹清上任至今,短短一年時間,這些立法任務幾乎已經完成。目前銀監會參與或者獨立新發布規章27項,涉及銀行業風險防控、押品管理、吸收公眾存款、校園貸、慈善信託、信託登記、銀信類業務、股權管理、委託貸款、衍生品交易、數據治理等業務領域。其中國開行、農發行和進出口銀行的監督管理辦法等的頒布還填補了原來的制度空白。

同時,還有《商業銀行銀行账簿利率風險管理指引》、《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

《外資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商業銀行大額風險暴露管理辦法》、《銀行業金融機構從業人員行為管理指引》等已公開征求意稿。

按照立法規劃,還有《表外業務風險管理》、《交叉金融產品風險管理辦法》、《信用風險管理指引》、《網絡小額貸款管理指導意見》、《銀行業監管統計管理暫行辦法》、《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還在制定中。

這些均是銀監會公開發布的政策,還不包括一些內部發文和視窗指導。

有銀監系統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作為堅定地改革者,郭主席大局觀念重,協調能力強。突出的表現就是和其他監管部門之間協作加強。”

前述人士也表示,“郭主席很開明,發現問題要求及時處理,並且在政策制定時也更加注重資訊的公開透明。”

因此,在前述在多項政策正式頒布之前,都曾公開征求意見。並且,銀監會主要職能部門還會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約按照每月一次的頻率通報近期監管重點工作。

為了不讓一些重大政策影響資本市場,銀監會的一些政策發布會和通氣會一般都選擇在周五下午。因此,很多跑口記者都笑稱,重大政策“周五見”。

鐵腕治理金融亂象

上任伊始,郭樹清便對銀行業一些亂象開炮。他表示將治理金融亂象,消除部分銀行存在的“乾活不彎腰”“坐地收錢”“隻收費不服務”等“官商”作風。

緊接著,銀監會開展了“三三四十”、信用風險專項排查、“兩會一層”風控責任落實等專項治理工作。

改革中敢於“啃硬骨頭”也是郭樹清一貫的風格。在治亂象方面也不例外。

銀監會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各級監管機構要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作為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盯問題多的機構、亂象多的區域、風險集中的業務領域。要堅持“靶向”治療和重點整治,什麽問題查得不徹底就查什麽、什麽亂象最突出就整治什麽、什麽方面整改不到位就整改什麽、什麽責任沒有落實就問責什麽,著力祛除市場亂象“頑疾”。

業內人士介紹,郭樹清尤為關注商業銀行股東亂象,這是治亂象的重點之一,他本人也曾多次提及銀行股權規範的重要性。

被問及民營銀行問題時,他表示,“千萬不能辦成一個民營資本少數人或者少數資本控制銀行,變成自己的提款機,進行關聯交易,這就後果很嚴重了,吸收公眾存款用於自己特殊目的的投資,風險就會非常大。”

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郭樹清也嚴厲地表示,“有的股東甚至把銀行當作自己的提款機,肆意進行不正當關聯交易和利益輸送。少數不法分子通過複雜架構,虛假出資,循環注資,違規構建龐大的金融集團,已經成為深化金融改革和維護銀行體系安全的嚴重障礙,必須依法予以嚴肅處理。”

一家城商行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坦言:“這次治理亂象力度和覆蓋範圍都是空前的,相信沒有人敢欺騙或者對抗監管了,對行業來說也是好事,給整個行業帶來清風正氣。”

對於治亂象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大案要案,銀監會也加大了處罰力度。比如,對廣發銀行惠州分行因為違規擔保,被罰沒合計7.22億元,被稱為史上最大罰單;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規發放貸款,被罰款4.62億元,多名負責人被處罰;陝西、河南銀行業金融機構質押貸款違規,涉案的1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被罰款合計5000萬元;郵儲銀行甘肅武威文昌路支行違規票據案件,涉及該案的1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計罰沒2.95億元。

據了解,2017年,銀監系統開出了3452張罰單,涉及1877家機構和1547名被處罰責任人員,罰沒金額近30億元,這個數額是2016年的十倍。這些重罰的背後,都表現了監管對銀行業重點案件“零容忍”決心。

現場!門牌更換在即

銀監會、保監會工作人員排隊合影

時隔1年1個月,金融街15號的鑫茂大廈南門再次聚集十幾名的財經記者。上次記者們“蹲點”是為了見證郭樹清就任銀監會主席,不過這次記者們除了“蹲點”人事任命,還多了一個動作就是和大樓前的銀監會牌子合影留念。

根據本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整合銀監會和保監會職責,成立新的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這就意味著,銀監會和保監會的牌子即將摘掉並換上新機構的牌子。

3月21日中午時分,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銀監會和保監會門口看到,排長隊與機構門牌合影的景象再現。

不過,不同與以往社會人士前往合影不同,這些人士合影完均返回大樓內。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還從中辨認出多位銀監會工作人員。有現場銀監會人士透露,更換門牌在即,多個部門在輪流合影。

在銀監會門口與門牌合影也有講究,現場合影人士也在交流拍照心得,要站在銀監會門口的石獅旁,這樣既可以拍到門牌,還有銀監會CBRC的logo,還有石獅元素。

銀監會門口合影人群

銀監會門口合影人群

保監會門口合影人群

21君

老鐵們,給21君點個讚再走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