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健林轉舵:27億出售百年人壽股份 萬達兵聚拳頭產品

時代周報

文 | 劉娟

數月的秘密談判後,百年人壽的新任大股東即將入場。

12月17日,綠城一紙公告宣示,他們要以27.18億元買下9億股百年人壽的股份,搖身持股11.55%的新老大。

儘管綠城對賣家身份進行了保密,但啟信寶等軟體已經穿透了這件東北老牌中資壽險公司的股權架構往來。啟信寶數據顯示,大連萬達集團(下稱“萬達”)持有百年人壽9億股,股份佔比11.55%,與賣家身份吻合。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這筆買賣目前還在等待銀保監會的最終批複。一旦成行,也意味著萬達將不再擁有這塊歷經坎坷才拿下的保險牌照。

這一年,30歲的萬達腳踩荊棘奔赴未知,但王健林篤定,有舍才能有得,他定了個三年賭局,來測試這一輪萬達的買賣邏輯。

站在命運十字路口,64歲的王健林把安全視作萬達發展的第一要務,這也解釋了為何在短短15個月時間裡,萬達就能斬斷非拳頭業務,把負債驟降了2158億元。

這一年,王健林帶領萬達重新出發,他翻開的劇本是—繼續重兵投入非賣品萬達廣場。在年初年末迎來騰訊、蘇寧、京東、永輝等同盟者後,萬達廣場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擴張;“文旅”也仍舊是萬達開疆拓土的重要工具。切入延安、遵義紅色資源路線後,不排除有更多萬達紅色文旅項目要洽談。

金融矩陣全線收縮

歲月的指針撥回到2014年的夏天,在百年人壽成立五年後,萬達用1.225億元的小小成本,邁開了進軍百年人壽的第一步。隨後,從1億股到9億股,萬達花了一年半時間屢屢增持,最終才一躍成為百年人壽第一大股東。

拿到保險牌照,代表著萬達又多了一個資金入口,這也是萬達金融夢的肇始。左手百年人壽,右手飛凡和快錢,彼時的王健林想乾成一件大事—再造一個萬達,一個基於O2O、大數據、金融工具的萬達。

事實上,從2012年開始,王健林的重心就從房地產轉向了資本,進入產業整合者角色。他把萬達的優勢兵力轉移到新型服務產業,金融便是其中一個重點。數年的準備就緒後,2015年7月,萬達金融集團在上海正式成立。王健林親自掛帥並表態:“我對金融集團有大期許,這是萬達未來價值最大的板塊。”

三年前,王健林在暢想擁有銀行、保險、證券等全牌照的萬達金融帝國;三年後,萬達出售了金融板塊中含金量最重的百年人壽股權。百年資產管理公司由於80%的股權在百年人壽手中,也將脫離萬達的掌控。

這一切,用今天的眼光看,萬達金融的數字並不難看。2015–2017年間,萬達金融年收入分別為208.9億元、213.5億元、321.2億元,分別完成當年全年計劃的697%、127.7%和125.5%。其中,2017年,萬達金融淨利潤完成全年計劃的1961%,創萬達完成計劃指標的歷史紀錄。

但這離王健林當初設想的發展軌道還有一定差距。這個專業性非常強的領域裡,萬達也面臨著一些困難。要帶領百年人壽這樣的非龍頭企業走進第一梯隊,有一定難度。

2010–2014年的五年時間裡,百年人壽淨利潤均為負數。2015年,萬達接手後,百年人壽開始轉虧為盈,淨利潤達到3239.45千萬元。此後2016–2017年,淨利潤分別為2.07億元和3.51億元。

但後續發展卻並不盡如人意。2017年末,百年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僅為128.80%,並在2018年二季度末繼續下滑至101.45%,逼近《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中劃定的100%紅線,或將面臨重點非現場核查。

此外,當前的調控語境下,金融監管步步趨嚴,細則條條細化,即便是擁有廣發銀行原董事長董建嶽在列的明星團隊,萬達金融也是步履維艱,負重前行。

上遊財經專家顧問江翰對時代周報記者說:“萬達此時選擇出手,並獲得一定的資金,這對於萬達來說有著重要意義,可以降低萬達的債務水準,提升核心業務的競爭力。”

眼下,萬達金融旗下的快錢、征信、小貸業務的未來命運,同樣值得關注。有坊間消息稱,萬達快錢業務也在找下家,有可能打包征信業務等一同出售。萬達方面並未對此有過明確回復。

集中兵力做拳頭產品

現階段,對萬達來說,錢比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萬達面臨的大環境之變與回A壓力,構成了一盤艱難而複雜的“棋局”。王健林重新審視萬達未來路徑,並在去年起就拉開了萬達“大瘦身”的序幕。

11月16日,萬達同意將位於美國加州比弗利山莊的一地塊出售給一家英國倫敦公司。在此之前,他們已經相繼清空了英國、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等多處海外資產,並將大多數業務移回國內。

此刻,在萬達的貨架上,海外僅剩下芝加哥一個項目還在尋找買家,海外地產員工已不足10人。

在國內,繼2017年7月萬達將旗下13個文旅項目91%股權賣給融創、77家酒店售予富力之後,今年10月,萬達又將原文旅集團和13個文旅項目的設計、建設和管理公司悉數售予融創,前後總對價超過500億元。

“萬達不斷采取產業退出政策,也和他之前發展過快有關。”江翰稱,萬達多元化布局無疑是為了尋找更多的收入增長點,但這個戰略的核心前提是每一項業務至少不會給企業帶來虧損。

萬達選擇輕裝上陣,王健林面對的非議無窮無盡,他選擇直面:“眾說紛紜,很多解讀,萬達賣資產是不是不行了。但世上沒有隻買的生意,也沒有只賣的生意。買也好、賣也好,關鍵看買賣之間能否賺錢。”

時代周報記者掌握的萬達商管財務數據顯示:一系列資產騰挪之後,這家公司的總資產、營收、負債及現金流等均發生了巨變。

尤其是淨利潤的大幅上漲,解釋了王健林強調的“買賣賺錢論”。截至今年9月30日,萬達商管今年的淨利潤為252.08億元,較去年同期翻了一倍有余。

“為了企業安全,為了保證核心產業發展,我們必須這樣做。”王健林將安全視為萬達發展第一要務,這點在數字上也有體現。截至今年9月30日,萬達商管總資產6364.95億元,較2017年底的6891.04億元減少526.09億元。

時間尺度再拉長一些來看,2017年中,萬達總資產在8225.65億元,這個數字在15個月縮水了1861.7億元。但從負債水準來看,萬達商管在15個月裡減少了2158億元負債,負債率已經降到了60%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萬達商管目前仍有超過3700億元的債務需要償還。在上市融資通道打通前,萬達系或仍面臨較大的財務壓力。證監會官網最新IPO排隊資訊顯示,截至12月20日,萬達排在第71位,審核狀態為已反饋。

王健林帶領下的萬達仍在采取一切資本手段降負債:“計劃用兩到三年時間,將企業負債降到絕對安全的水準。”他要為萬達的高負債套上劍鞘,不允許萬達出現任何信用違約,“萬達30年沒有出現一起信用違約,我們把信用看得比資產、利潤更重要。”

集中兵力做拳頭產品

過去一年多裡,王健林變得低調和隱忍,不再到處輸出他的王氏價值觀,就連今年的萬達30周年也沒有過往轟轟烈烈的大肆慶祝。

在萬達內部,他忙著翻開萬達商管故事的新一頁。近300個萬達廣場,依然是王健林優質的核心資產,也是萬達能吸引豪華投資隊伍的底牌。在公司的內部會議上,王健林都會強調:“萬達廣場與AMC是萬達的非賣品。”

12月22日,全國第280座萬達廣場在泉州城東開業。這個月,還將有5座萬廣場陸續開業,遍及廣州新塘、山東濰坊等城市。

這一年裡,新開業的萬達廣場將達49座,幾乎是以一星期新開一座的速度在狂飆,並“重倉”在三四線城市。

“截至2018年底,全國將有285座萬達廣場開業,總持有物業面積4256萬平方米。” 萬達商管集團首席總裁助理兼招商中心總經理王銳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到2019年,全國萬達廣場數量將超300座,其中三四線城市開業數量佔比超七成。

從這點來看,高喊著要減肥瘦身的萬達,並沒有放慢拳頭產品萬達廣場的擴張腳步。

王健林在內部有過訓示,他說:“要加快萬達廣場的全國布局,盡快多簽多建項目,更快千店規模,這就是萬達的護城河計劃。”

千店規模,就意味著全國336個地級以上城市,萬達廣場能覆蓋90%,它們會像縱橫諜海一樣迅速佔領中國的大小城市。在王健林的投資理念裡,建設萬達廣場就像下圍棋一樣,需要佔先手,“商業中心有競爭半徑,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萬達廣場一旦落地,一定半徑裡競爭對手很難再投資”。

地產業務的地位再度被提了起來。在今年4月份的架構調整中,地產頂替了網科的位置,與商管、文化、金融一道位列萬達四大業務集團。

“除了商管公司剝離的地產業務之外,地產集團還將開發萬達廣場重資產,也不排除純粹搞一些住宅開發,”在王健林給出指示後,這個地產公司已經陸續在多地補充土儲。

“文旅”也仍舊是王健林開疆拓土的重要工具。12月13日,延安市政府與萬達在北京簽約,萬達將在延安市投資120億元建一個紅色主題文化旅遊項目—延安萬達城。

萬達稱,這個項目將作為延安慶祝愛國主義教育建黨100周年獻禮工程,計劃在2019年一季度開工、2021年上半年開業。

王健林過去兩個月的行程單,可以看出端倪—延安、西安、敦煌、蘭州、遵義、武漢等城市的密集會晤,意味著王健林重啟文旅投資,是有準備而來。他切入了紅色資源路線,未來,不排除有更多萬達紅色文旅項目要洽談。

編輯:賈敏

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時代的前面

如果不能、那就同時代一起前進

但決不要落在時代的後面

——布留索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