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著名的「路西法效應」源於一個美國人做的一項實驗

「史丹佛監獄實驗」其實是世界是被公認為最有爭議性的實驗。可能說到「史丹佛監獄實驗」大家都會感到陌生,但是對於這個轟動一時的實驗,其真實實驗的內幕與結果都會受到人類的譴責,這個實驗是善與惡的論證,這也是對於人性的極大考驗。策劃這個實驗的人是著名的史丹佛大學的教授,同時也是擔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的津巴多博士。

整個實驗的目的就是為了探究人性,在社會不同的角色中存在的差異性,同時環境與權利的轉變使人有哪些影響。這一實驗帶來影響極大,一時間,津巴多成了焦點人物 。而他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呢?

1971年,津巴多團隊開始著手準備這項實驗。他們從大學的地下室開始,模擬出一間完整的監獄。同時在報紙上徵集志願者,詳細說明了時間,告知每個參與的人可以獲得高額報酬。

參加這次實驗徵集的志願者達到了70多名,經過團隊的嚴格篩選,留下了24名最適合做這項實驗的人。並將這24個人分成兩組,以獄警、罪犯、替補成員人數按:9、9、3的方式,並讓他們各自回家。

第二天一早,這些參加試驗的志願者們,無一例外都被警車帶走了,送到了監獄裡。志願者們通過嚴格的照相、錄入指紋、扒光衣服、消毒處理、戴上腳鐐手銬等一系列程序後,被送進了監舍中。實驗團隊的人也一個個身著警服,持警棍帶警哨、戴墨鏡,並為每一位志願者發編號。至此開始,志願者的身份就只有一個個編號。

實驗開始後的晚上,實驗者為了讓志願者儘快進入角色,在凌晨兩點讓預警粗暴的叫醒囚犯們,除了讓他們不斷重複自己的編號外,還要被罰做俯臥撐,這期間還伴隨著獄警們的大聲呵斥與肆無忌憚的辱罵。

因為實驗剛剛開始,所以這些志願者們都非常配合。但是,第一晚過後直至第二天凌晨,這其中的情況就開始發生了變化。有些囚犯開始做出反抗,大部分的人都開始違抗命令,並嘲笑預警,有的人甚至與預警發生肢體接觸。

至此之後,獄警想出了對策,就是將他們分成兩組,但兩組間的待遇不同。這一方法使兩組人之間無法形成團隊,大大減少了他們抗爭的力量,也使得兩者間的矛盾更加激化。

緊接著,獄警們又開始了對囚犯們的虐待。

他們對囚犯除了辱罵、禁止他們上廁所,囚犯只能通過獄舍內馬桶方便,導致設內臭氣熏天外,還扒光他們的衣服,用滅火器噴他們強迫其跳舞,不止如此,清理馬桶不給手套,捆綁囚犯擺出搞笑造型等等這些事情不計其數。

此後獄警的扮演者們全部進入角色當中,他們利用自身擁有的權利,對囚犯進行身體和心理上的虐待。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實驗者津巴多也沉醉在實驗中,履行起自身監獄長的職責來。在日復一日的實驗中,終於有人不堪折磨要求退出實驗,但津巴多以為是偽裝的,並同他多次溝通,最後確認了此人幾近崩潰的狀態後,才同意了他的要求並離開。

實驗四天后,囚犯家屬可以探監,但整個探監過程與真實的監獄並無不同。在這一過程中,囚犯同家人提出放棄實驗,但家人們以為辛苦的原因不想堅持,還鼓勵他們完成實驗,並沒有家屬對這次實驗有異議。

同時,模擬監獄還對外開放監舍供人參觀,期間也並沒有人提出問題與異議。待實驗進行至第5天時,獄警們的虐待行為並沒有減輕,而是愈演愈烈,導致了流血事件的發生。但事情發生後,囚犯們並沒有反抗,而是逆來順受,不止心理狀態出現問題,就連精神上和思維上也出現了問題。

組織這次實驗的津巴多發現了問題,平時性格溫和的大學生,進到監獄後與平時判若兩人,而之前性格火爆的學生,進來之後卻是消極生活。這一切直到斯蒂娜教授的大聲提醒後,津巴多才清醒過來,意識到作為實驗者自身也入戲太深,將自己的學生真的當成了囚犯來看守。津巴多叫停了原本計劃14天的實驗,之後,對志願者們進行了心理治療與輔導,雖然實驗隻進行到了第6天,但津巴多根據這實驗過程寫下了《路法西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的書。直至今日,提到這次實驗津巴多仍心有餘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