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心理學:擁有這種特質,才是真正的「堅強」

如今「父母皆禍害」「我今天的樣子都是源於童年創傷」,類似這樣的觀念時常會被提及。但也有很多人開始有了這樣的疑問:

  • 童年陰影真的會相隨一生嗎?
  • 我的原生家庭已經是這樣了,難道我就註定一輩子受到影響麽?
  • 有兩個人明明經歷差不多,為什麼現在發展的情況差別很大?是什麼讓有的人能夠克服童年的不幸,成為健康、快樂、有成就的成年人?

我們同時也會發現,總有一些人儘管經歷過異常困難的處境,卻能從中走出,取得甚至比多數人更高的成就。這些人的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堅強」「強大」,這種特質被心理學家定義為「修復力」。

什麼是修復力?

你可以這樣理解,如果你用力摔打橡膠,橡膠可以暫時被彎曲、壓擠,但總是會回彈成原樣。而玻璃卻無法承受這些打擊,會徹底破碎——那種讓人在承受打擊之後恢復的力量,就是「修復力「

當你處在順境中的時候,你很難知道自己的修復力水準到底怎麼樣。只有當你遭受了負面的經歷,你的人生在那之後繼續開展,才能逐漸看出一個人的修復力是否強大。也就是說,只有在面對著障礙、壓力、環境威脅時,你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是具備還是缺乏修復力——你會被壓垮,還是會戰勝它?

幸運的人生不需要修復力。而如果你沒有很幸運地擁有一個順暢的人生,比如我們中的一些人,都多多少少擁有過一些童年陰影,這時候,你的修復力水準,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你最終的生活幸福感水準、以及你能夠取得的成就。

那麼,如此重要的修復力與哪些因素相關?

心理學家對修復力的研究,給人們理解自身的發展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角度——「保護性因素」。保護性因素主要有這些:

1. 擁有來自外界的支持

一個擁有修復力的孩子,可能也是「幸運」的。他可能身邊有很支持他的照養者、父母、老師、或者精神導師一類的人物,幫助他走出陰霾。


2. 擁有 「內部控制點」的人格特質

擁有「內部控制點「的人相信是他們自身,而不是環境,影響著他們的成就。他們相信人的命運更多是由自己掌控的。


3. 發展心理學家還發現,修復力會隨著時間改變。

有一些原本擁有修復力的孩子,尤其不幸運:他們經歷了太多的打擊,而他們的修復力終於被耗盡了。

你可以把修復力看作一道持續的計算題:壓力和修復力在天平的兩端,哪一側更重?有時壓力如此之重,修復力無力與之抗衡。大部分人都會有那麼一個會導致崩潰的臨界點。

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原本不怎麼具備修復力的孩子,隨著學習,逐漸掌握了修復力。他們在後來學會了處理自己有過的那些負面經歷,並且變得和那些從一開始就有修復力的孩子一樣出色。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修復力是可以被我們主動習得的嗎?

哥倫比亞的神經學家做了一系列實驗,證實了人們管理情緒的能力是可以訓練的,而訓練的效果會是長期的。 我們能通過調整思考問題的方式,讓自己更脆弱或更堅強。


1. 我們如何解讀負面的人生經歷,對於修復力的習得是至關重要的。

賓夕法尼亞大學相關的研究指出,以下三種解讀方式的轉變是極為重要的:

  • 從向內的變為向外的(「壞事的發生不是我的錯」);
  • 從總體的變為具體的(「這是一個獨立、單一的事件,並不暗示著我的全部生活都大錯特錯」)
  • 從永久的到暫時的(「眼前這個情況是會發生變化的,而不是假設一切都已經固定不變了」)

這三種改變會極大改善人們的心理狀態,降低人們的抑鬱傾向。


2. 相信人生是由自己掌握的。

你對於自己的人生是有影響力的——明確這一點,會讓你從內心感到力量。研究發現,它不但能提升你的心理狀態,還能直接提高客觀的工作表現。

如果你將困境重構為挑戰,你會更加靈活地處理它、跨過它、學到經驗,然後成長。而如果只看到它的災難一面,潛在創傷事件就會變成持續的問題,你會感到動彈不得,負面的影響會越積越多,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直到有一天,真的把你壓垮。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