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兒百病「積食」為先,怎麼分辨寶寶積食?出現4癥狀要特別注意

什麼是積食?

孩子後天脾胃尚未發育完善的階段,未充分消化的穢物積聚、堵塞在腸道,稱為「積食」。腸道上接脾胃,下連肛腸,是個中間樞紐環節,腸道堵塞帶來的直接危害是:

在中,穢物充滿導致腹脹如鼓;

在上,由於下方樞紐失靈而出現不思飲食;

在下,由於穢物阻礙而出現大便不通。

那麼怎麼分辨寶寶積食?出現4癥狀就要要特別注意一下了

1、 寶寶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牙。所謂食不好,睡不安。

2、寶寶最近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慾明顯不振。

3、寶寶常說自己說肚子脹,肚子疼。

4、可以發現寶寶鼻樑兩側發青。舌苔白且厚。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的寶寶有上述癥狀,那就是積食的表現了。積食會引起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厭食、腹脹腹痛、口臭、皮色發黃、精神萎靡、大便乾燥或酸臭、睡眠不安和手腳心發熱等癥狀。嚴重者甚至引起孩子發燒,咳嗽等,長期積食會誘發孩子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

寶寶積食了怎麼辦?「一推一吃」,消食提高寶寶免疫力

「一推」——幫寶寶多推拿

積食是中醫的說法,因此用中醫的辦法來解決是最有效的,而最管用的非推拿莫屬。

溫馨提示:小兒推拿的門派比較多,如同武俠小說中的各門派一樣,心法不同結果相同。大家要關注的是整套手法而不是單一的一個手法,不要在做一個癥狀推拿中混用不同門派的手法!

1、清大腸經(3分鐘)

從食指末端起始(商陽),沿食指橈側緣(二間、三間)。

2、順運內八卦(3-5分鐘)

內八卦穴,是小兒推拿中的臨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的作用。主要用於痰結喘咳、乳食內傷、腹脹、脹悶、嘔吐等症。

3、推小橫紋(3分鐘)

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稱為推法,四橫紋穴為改善積食等問題的要穴。

4、下推七節骨(3分鐘)

位於腰骶正中,命門至尾骨端一線。向上推溫陽止瀉,並治脫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5、順摩腹(5分鐘)

一般採用順時針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的方向運動,堅持操作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成人也是。稍大點的孩子可以採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滲透力進行。積食引起的便秘腹脹可重點操作此部位。

「一吃」——多補充乳雙五菌

如果家長覺得自己推拿找不準穴位,作用不大,那可以試試給寶寶直接補充乳雙五菌等活性益生菌,達到從內部調理孩子脾胃的目的。

?

乳雙五菌每一小袋中都含有超過100億個活性益生菌,包括動物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嗜熱鏈球菌等,能夠從不同維度維持孩子腸胃酸鹼環境的平衡,促進消化,減輕孩子脾胃負擔,增強孩子的免疫能力,從而減少孩子生病的頻率。

因為有食物中和胃酸,更有利於活菌順利到達腸道發揮作用。所以,家長可以在寶寶早飯後半小時用40度溫水沖調,餵給寶寶吃,效果最好。要注意益生菌不可與抗生素類的葯同時服用。

總之,孩子積食的情況是比較普遍的,可能大多數家庭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這種積食造成的影響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家長如果只是一味的懷疑,而不去努力做出改善的話,那麼孩子的情況只會越來越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