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去杠杆也需穩節奏

  □本報記者 王輝

  今年以來,在去杠杆和嚴監管背景下,國內多數金融機構以及主要金融市場持續承壓。儘管“寬貨幣”的資金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對衝了相關政策的疊加效應,但“緊信用”格局的持續深化依然對債券市場、民企融資等不少重要金融領域產生負面影響。上周以來,一行兩會等監管部門動作頻頻:不僅在信用債市場通過視窗指導有力穩定了債券市場投資者信心,還通過發布資管新規細則、理財新規征求意見稿,穩定了市場預期。整體來看,相關監管部門有急有緩、有輕有重、有松有緊的調控節奏有力地保障了金融去杠杆的長期穩健推進。

  回顧今年以來我國的貨幣投放和貨幣調控,由於受到前期貨幣政策穩健中性和金融去杠杆的壓力,國內多個重要金融指標都出現顯著增速下滑,甚至是較大幅度負增長。例如,今年上半年國內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合計總規模比去年同期大幅減少3.7兆元;累計社會融資規模9.1兆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度減少2.03兆元。從貨幣供應量來,日前剛剛公布的6月M1增速降到6.6%的接近歷史最低水準;而當月M2增速一舉刷新歷史低點。與此同時,在強監管背景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同業業務等方面均出現較大幅度放緩。整體而言,金融去杠杆的整體政策效果已得到很大程度體現。

  進一步從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融資的角度來看,在今年以來信貸投放較去年及往年並沒有大幅增加的背景下,隨著非信貸融資明顯收縮,一方面,許多對非標等表外融資嚴重依賴的企業在融資上受到較大製約;另一方面,不少財務狀況原本相對合理、滾動融資較為通暢的企業,也遭遇融資困難的狀況。例如,在近幾個月信用債市場結構性下跌和流動性低迷的市況中,諸如“3A搶不到、兩A沒人要”的市場格局,以及大量民企發債主體普遍遭到市場冷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原本應當順暢的債權融資通道已陷入困境。

  當前進一步綜合中國經濟整體增長表現、轉型更新以及在外部環境中可能面臨的一些風險,在去杠杆和強監管取得階段性成果的背景下,上周以來有關部門通過發布相關政策等手段提振市場信心,不僅是適時之舉,也必會為去杠杆長期攻堅戰以及下一階段政策推進打下良好基礎。

責任編輯:郭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