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結構性去杠杆需深化政策間銜接整合

  □駱正心

  在“制度規範”加“嚴格監管”的政策組合下,金融去杠杆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以來,社會融資規模出現了整體下降的趨勢,5月更是創出了近兩年來的新低。金融去杠杆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扭轉了巨集觀杠杆率快速上升態勢,巨集觀杠杆率終結了此前五年平均兩位數增速,2017年僅提高2.7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只上升0.9個百分點。在總體杠杆率得到控制的同時,結構優化不斷顯現。截至6月末,中央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6%,比年初下降了0.3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國資委重點管控的企業平均負債率同比下降了3.3個百分點。此外,18家企業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化債轉股,簽訂框架協定5000億元左右,現落地已超過2000億元,這也推動了負債率顯著下降。

  依據國際經驗,金融去杠杆面臨的考驗很多,時間跨度往往很長,有個“一波三折”的過程,其中一些國家由於受全球金融危機等外部因素衝擊,還出現過反覆。因此,目前我們的去杠杆只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各方必須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此前,央行在《2018年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將貨幣政策核心表述為“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這被市場解讀為“結構性去杠杆成為當前政策的重要方向”。

  金融去杠杆,意味著資金供給端主動收緊,巨集觀流動性收縮,給金融市場帶來一些總體效應,資金價格整體呈現上行態勢,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2017年底比2016年底上升了47個基點,今年一季度再上升了22個基點,達到了5.96%,增加了企業經營困難。因此,在去杠杆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結構性因素,實現“結構性”去杠杆,既要去掉“壞”的杠杆,又要防止“逆淘汰”效應,這需要政策制定和操作的藝術。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頒布了一攬子政策,包括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等多項舉措,政策力度非常大,此舉意在化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在金融去杠杆“緊信用”背景下,強化貨幣政策的結構性導向,定向注入流動性,有利於在保持金融去杠杆強勁態勢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穩住巨集觀經濟“壓艙石”,政策體現了穩健性和靈活性。筆者認為,定向降準的目標是融資對象,雖然金融機構範圍擴大,但對貨幣資金流的導向作用沒有改變,依然發揮了調結構的功能。

  鑒於國際經濟形勢複雜多變,可以預見去杠杆的進程將更艱難,對巨集觀政策的要求也更高。為此,要實施“結構性”去杠杆,必須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配合,創新政策工具和協同機制,更好地集得標靶,定向發力。具體而言,首先是戰略層面上的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增效,一方面加大減稅力度,對小微企業實施更優惠的稅收政策,配合推進稅制改革,另一方面要增加財政支出,提高赤字率,擴大有效需求,從平衡財政向功能財政轉變,解決財政政策順周期的問題。雖然對此目前有一些政策,但總體上還不成體系。其次是技術層面上的配合,進一步優化政策工具。近些年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與財政政策工具創新,金融與財政之間存在很多關聯點,諸如政府債券、產業基金,貸款貼息、政策性擔保、風險補償等等,這些形式多樣的政策,基本邏輯都是政府運用財政資金向金融資本讓利,引導金融資源流向支持領域,實現巨集觀政策目標。

  因此,在結構性去杠杆過程中,還需進一步深化政策之間的銜接和整合,加大結構性巨集觀政策力度,提高政策精準度,把政策資源直接投放到支持領域,打通“最後一公里”,著力改善經濟結構,提升經濟發展品質。

  (作者系經濟學博士,青年經濟學者)

責任編輯:郭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