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出口企業,打好“多元化”這張牌

熟練掌握葡萄牙語的“90後”劉雨菁最近剛得到一個新的工作機會——隨公司業務發展去開拓葡萄牙市場,將更多產品銷往國外。她由此開啟了一段一半在波爾圖、一半在北京的職業生涯。隨著對外貿易發展和越來越多企業著力拓展多元化市場,一批批中國員工像劉雨菁一樣奔走在國際市場。

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以企業為主體,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有利於促進外貿穩中提質和經濟平穩運行。那麽對企業來說,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的動力在哪兒?企業如何成功實現?未來還會有哪些利好?

大膽闖市場

——在許多國家,中國產品很暢銷,新興市場體量大、影響大,出口企業機會多

在國內做足了客戶相關的準備工作後,10多天前,劉雨菁踏上了前往葡萄牙北部城市波爾圖的路途。現在,她每天的工作在預約新客戶、處理客戶郵件、查詢國內反饋、查看發貨、調貨進度等一系列事務中展開。當地時間大約11時到17時之間,她基本都在去見客戶的路上,少則三五家,多的時候,每天能見上10多位客戶。

劉雨菁現在供職的聯醫醫療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面向國際市場主營醫療器械和耗材的企業。“相比當地市場的情況,我們的產品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價格優勢,大概能低20%到30%。”劉雨菁說,雖然當地客戶基本都有自己穩定的供貨商,但大概三成的客戶仍願意仔細談談,看看他們的樣品。在已經談成的客戶中,則有相當部分保持了較高的複購率。

許多中國企業正在多元化布局上率先嘗試、其中不少嘗到了市場的“甜頭”。“對於拓展多元化市場,我個人感受很深。”滄州昆元石油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強猛利講了身邊幾位外貿朋友的例子。其中一位探索“走出去”比較早,帶回許多關於印度市場的感受。“大家印象中認為印度也有許多物美價廉的產品,外貿生意可能不那麽好做,但朋友去了發現其實是很大的藍海,普通日用品都很暢銷。”另一位則在越南做出口貿易,產品經營範圍從石油工具拓展到了普通的消費品。“朋友分享經驗說,實際上當地對許多產品都有需求,賣什麽中國產品都能成為暢銷品。現在國家政策也支持,我們隻管大膽去闖市場。”強猛利說。

實際上,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一直是中國所倡導的,中國外貿的較好表現也得益於此。據中國海關統計,1-5月中國進出口12.1兆元,同比增長4.1%,其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9%,佔比提高至28.8%;與歐盟、東盟、俄羅斯和巴西等進出口分別增長11.7%、9.4%、10.0%和11.2%。

“中國貿易抗壓能力和韌性增強了。”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說,外貿多元化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相比歐美市場,發展中國家市場也有很多剛性需求,這些市場加起來體量大、影響大,加上“一帶一路”倡議正將潛力空間轉化為現實空間,為企業帶來不少契機。

生意做不完

——企業依靠各自的競爭力和新優勢,在拓展國際市場上各展身手,生意都越做越大

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以企業為主體,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有利於促進外貿穩中提質和經濟平穩運行。其中,“以企業為主體”引起了市場關注。在白明看來,這意味著更加突出市場的作用,更加依靠企業的競爭力、新優勢和新動力。

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企業如何實現?不同類型、不同行業、處在國際化不同階段的企業都有各自的做法。

“在開拓市場之前,我們會進行詳細的前期市場調研,包括當地市場、政策、對收益的初步評估等,明確在某個市場會有怎樣的回報。”聯醫醫療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國際銷售主管湛美川說,前期一般選擇市場體量較大、進入許可相對容易以及對新品接受度較高的市場,尋找較好的產品切入點先期進行嘗試,後期再不斷豐富產品線,隨著客戶種類的增加,生意也會越做越大。

據介紹,目前聯醫醫療已經在7個國家設立了分公司,銷售覆蓋70多個國家,去年從中國出口的產品大概1.5億元,公司雖成立不久,但每年均有成倍的增長。

強猛利在原公司之外又成立了一家服務公司和一家技術公司,作為對所處“行業的深化布局”,同時也可由幾家公司相互扶持著向外走。強猛利說,之前主要依托大型企業“走出去”,石油裝備銷往南亞、中亞和中東等地區。而隨著對更多國家市場的了解,意識到東南亞等地區還有著大量的資源和產品需求。“生意做不完。以前主要是福建、廣東沿海地區的外貿企業出口做得多,現在我們內陸企業也可以加油走出去。”他說,下一步準備先嘗試印度和越南市場,再慢慢摸索。

對於許多成熟的大型企業來說,“出口”的不僅是產品,還有品牌和生產線。經過幾十年國際市場的深耕,陝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已經由最初的OEM零組件出口,向變速器總成配套出口轉變,不僅出口產品結構更合理,也將品牌推向國際市場。目前法士特已經成為東歐幾十家汽車廠的主要變速器提供商之一,產品配套範圍和銷量逐步攀升。

2014年,隨著第一台在泰國裝配下線的12擋變速器試車成功,法士特首家海外工廠宣告開工投產。“法士特在拓展海外市場方面已經形成了較好的布局。”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東南亞地區,法士特泰國公司預計2019年銷量將實現新突破;在東歐地區,今年3月初,法士特和白俄羅斯的瑪茲汽車廠簽署備忘錄,進一步拓展市場,形成“一帶一路”發展的新支點之一。

政策有支撐

——貿易談判正密集展開,外貿環境還在優化,未來通關效率、信保、信貸、谘詢服務等方面還要繼續提升

企業作為開拓多元化市場的主體,仍離不開良好的貿易環境、便利的出口流程等作為支撐。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指出,進一步推進通關便利化,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要求更大力度對外開放,促進進出口多元化發展。

一方面,中國正推進更多高標準自貿協定和區域貿易協定。例如,5月,中國—以色列自貿協定第六輪談判在京舉行;4月,中國與巴基斯坦結束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並簽署議定書;當月,中日韓自貿區第十五輪談判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在日本舉行,三方就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規則等重要議題深入交換意見,取得積極進展。專家表示,更多自貿協定的簽署,無疑將為雙邊與多邊貿易帶來整體利好。

另一方面,積極推進通關便利化。截至今年5月,進口和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已提前實現比2017年壓縮一半的目標,通關成本顯著降低。下一步,中國還將繼續簡化一體化通關流程,大幅壓縮通關時間。年底前做到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對主要業務應用率達到100%;進一步簡化進出口環節監管證件,年底前對除安全保密等特殊情況外的監管證件,提前一年全部實現網上申報、網上辦理;各地要抓緊公布口岸經營服務企業操作時限標準,提高口岸作業效率,強化口岸收費目錄清單管理。

不少外貿從業者向記者表示,對近年來外貿便利化、進出口流程簡化等感受深刻。“以前需要提前很久提交紙質單據,但現在都是電子檔提交,海關快速放行。信譽較好的企業還會被列入白名單,出口更方便。”湛美川說。同時,市場還對政策有著更高期待。強猛利說,希望提供“走出去”谘詢服務的商業和福利性機構多一些,讓企業有初入一國市場的“接送站”,有更多勇氣走出去,也有更強的信心和保障。此外,在融資、保險等方面,不同企業也表達了各自的期待。

白明說,促進企業向多元化國際市場發展,需要國家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政策支撐,比如之前的出口退稅、增值稅調整等。相對來說,在出口信保、出口信貸方面目前仍然有短板,未來要有更多政策性和商業性的服務,助力外貿企業走穩走好。

本報記者 李 婕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6月25日 第 06 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