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貿易戰下中國企業如何對衝風險?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劉斌,知本谘詢董事長。中國企業聯合會、國家開發銀行特聘管理專家

  不管是“變形”還是“遷移”,都是綜合利用投資和貿易的全球化機制,來優化設計中國企業的世界布局。

  前幾天有幾位機械行業的朋友的詢問,來自於美國的加征關稅措施,將直接影響到自己企業對美國的出口,下一步應該怎麽辦?我想,這是諸多中國出口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涉及到中國企業在應對國際貿易爭端過程中,如何合理運用戰略思想和管理方法進行風險對衝,如何保持持續發展的具體對策,確實是一個好問題,我們今天就來擺一擺龍門陣,試圖解解這個危局。

  對衝策略一:“變形”,從中國製造轉向全球製造

  關稅貿易壁壘,具有明確的國別導向,這是此類貿易政策的特點,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恰恰是其最大的弱點。為什麽呢?因為國際貿易從前比較簡單,基本是從一個國家離岸出境,通過海運等形式進入另一個國家申報海關並入境,進口國再根據海關申報資料進行關稅計算。不過當今在跨國公司引領全球經濟的年代,國際貿易問題已經和國際投資問題緊緊捆綁在一起,進出口的問題已經非常複雜了。首先,跨國企業建立的是一個全球價值鏈體系,是根據世界資源分布特點、各國的投資和稅收政策等差別,讓自己從研發、採購、零組件、組裝、物流、銷售,以至於財務核算等不同的業務系統性的分布在不同的地區和國家,最終通過全球網絡銷售給全世界的消費者。這樣的全球價值鏈,幫助企業獲取資源、降低成本、回避稅收、接近市場,最終效益最大化。比如,蘋果公司將總部機構和研發設立在美國,主要的零組件和組裝分布在包括中國在內很多國家,最終體現財務盈利和資金匯集的環節在愛爾蘭。這樣的布局,使得跨國公司完全超越了單一國家的範疇,成為一個能夠控制多個國家甚至幾十個國家的超主權力量。在此情況下,很多國際貿易是在跨國公司內部發生的,跨國公司可以通過轉移價格等方法有效管理成本,包括降低一國關稅提高對於成本的影響。同時,即使在進口國沒有投資的機構,在遭遇關稅壁壘時,也能夠利用跨國公司在很多備選國家的分支機構,調整自己的供應鏈,從其他未受製裁的國家開展貿易出口業務。

  所以,對於一家中國本土公司,可能將受到美國此次關稅貿易措施的直接影響,但是如果中國企業可以借助於跨國公司的經營模式,運用多國生產的策略,調整和豐富生產國和出口國,就能夠有效的規避來自於美國的關稅政策。美國此次公布對來自中國的包括航空航天,資訊和通信技術,機器人和機械等行業的進口產品加征關稅,對於這些行業的中國企業來說,可能正是一個推動加速在全球不同區域投資和布局重大推動力。比如,對於目前很多直接出口產品的中國機械行業企業來說,可以考慮的思路是,在東南亞國家、東歐國家等區域建立第二個或多個最終加工或組裝的基地和貿易樞紐,從中國製造變成世界製造,一方面對衝了關稅的影響,控制了成本,更為重要的是完善的全球產業布局,建設了更高水準的全球產業鏈。

  對衝策略二:“遷移”,尋找第二個香港

  往來於中國的貿易和投資有一個世界級的特有現象,那就是“香港數據”,這也是美國和中國每年統計國際貿易數據時出現很大差異的主要原因,美國統計源自中國的貿易逆差比中國的同口徑數據高出約1000億美元,主要是美國把通過香港轉口的貿易數據全部匯總到中國,而中國政府是把對香港的出口單獨成一個國家和地區,沒有繼續計算從香港再轉口的最終進口國家。香港是最大的中國轉口貿易地,也是中國資本海外投資最大的離岸金融匯集地,大量中國企業出海首先選擇香港成立公司,讓後利用其資金、資訊等優勢再投資到其他國家和地區。某種程度上來說,香港現象成為了中國企業和國際對接的突出特點,同時,我們認為這也成為了一種路徑依賴,並且成為貿易戰中的中國弱點。

  美國很早就把很多源自香港的貿易和投資視同為中國的貿易和投資,因而徵收的進口商品關稅自然包括轉口於香港的大陸產品。如果想長期解決這個問題,並且使未來中國企業能夠更多的分散離岸業務的地域風險,企業家們需要做一個新的選擇,那就是在其他可持續的國家或者地區,尋找到一個類似香港的貿易轉運站和全球投資的新目的地,讓中國商品的貿易流和資本流建立起分散風險的另一支腿。從目前中國國際經濟貿易聯繫和未來發展來看,我們建議有兩個地域可以選擇,一是向西的歐洲國家,包括英國倫敦、盧森堡等金融貿易集聚地,二是向東南的太平洋國家,包括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

  尋找第二個香港,是為了更加豐富中國商品和資本出境的支點,分散和轉移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風險,進而不僅可以化解貿易戰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也為中國企業中長期的全球化布局奠定基礎。

  總結一下,不管是“變形”還是“遷移”,都是綜合利用投資和貿易的全球化機制,來優化設計中國企業的世界布局。現在已經進入了“地球村”的時代,任何反時代的做法都不可能長久,這個世界已經有足夠多的全球市場經濟體制來推動跨國公司的成長。中美貿易戰,我看實際並不可怕,這也是倒逼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建立全球架構的好時機。也許再過20年我們回頭來看,中國企業家們都要感謝美國在這個時候又送來一份大禮。

  (本文作者介紹:知本谘詢董事長。中國企業聯合會、國家開發銀行特聘管理專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