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又一隻產品募集失敗 銀河基金信披不及時遭質疑

  來源:北京商報

  信披不及時 銀河基金遭質疑

  今年股債市場表現不佳,新基金發行遇冷。日前,銀河基金旗下銀河可轉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合約就未能生效,發行失敗。除此之外,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銀河基金近期還有一隻產品沒能募集成功,即銀河君弘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銀河君弘混合”),值得一提的是,在該基金募集期結束後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裡,銀河基金方面都沒有發布基金合約未能生效的公告。由此也遭到市場人士質疑,認為這種信披不及時的行為不僅有損公司的聲譽和形象,也將影響到投資者的投資決策。

  銀河兩基金相繼募集失敗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早在今年4月24日,銀河基金就發布了銀河君弘混合的基金合約及摘要、份額發售、託管協定以及招募說明書,標誌著該基金的正式發行。公告中表示,基金將採用契約型開放式的運作方式發行A和C兩類份額,按初始面值1.00元發售,最低募集份額總額為2億份,基金的申購和贖回將自基金合約生效之日起不超過3個月開始辦理,募集發行日期為4月27日,到7月26日截止。

  如今,銀河君弘混合的募集期早已超過公募基金募集期最長3個月的期限,但截至8月23日,該基金仍未發布基金合約生效的公告。對此,北京商報記者致電銀河基金客服谘詢“銀河君弘混合”的相關資訊,客服人員表示,基金合約中“銀河君弘混合”的募集期為4月27日至7月26日,如今無法申購和贖回的狀況屬於發行失敗,具體原因可能是募集的資金或人數不足。

  事實上,這已不是銀河基金今年第一次遭遇新基金募集失敗,就在剛剛過去的8月11日,銀河基金發布了“銀河可轉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約不能生效的公告”,公告中表示,截至2018年7月17日基金募集期限屆滿,基金未能滿足相關規定的基金備案條件,基金合約無法生效。

  信披不及時遭質疑

  新基金募集失敗並不鮮見,但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上述兩隻募集失敗的基金均存在資訊披露不及時的問題。公告顯示,銀河君弘混合早在7月26日就已募集期滿,沒能募集成功,但時隔近一個月的時間仍未披露相關基金合約未能生效的公告。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坦言,基金募集失敗今年已經常態化,但資訊披露的及時性是基金公司透明度、信譽度的一個體現,即便是公司已將資金退回給投資者,但產品募集失敗資訊披露不及時,也有可能會影響一部分投資者的投資決策,譬如看好該產品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準備擇機申購,但遲遲未發布合約不能生效的公告,會耽誤投資者的選擇時機。

  其實,今年發行失敗的基金中,信披不及時的問題不止存在於銀河基金一家。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已有9隻基金產品發布公告表示募集失敗,但這9隻基金在發布相關資訊披露公告的時間上皆有一定延遲,其中,7隻基金的信披延遲了10天以上。信達澳銀鑫和債基的信披更是延遲逾兩月,長達69天。

  在格上理財研究員張婷看來,募集失敗後信披不及時,對於投資者來說,不能及時獲知基金募集失敗的資訊,會耽誤投資者的投資規劃以及增加資金的佔用成本;對於基金公司而言,披露不及時,甚至拖拖拉拉,會給基金公司造成對投資者不負責任的負面印象。

  新基金發行入冰點

  事實上,今年新基金發行失敗的數量較多,且信披延遲的問題也從側面反映出公募基金發行整體遇冷的狀態。北京商報記者統計,8月以來,已有多達13隻基金發布延長募集期的公告,發布公告的基金類型包含債券型、混合型、FOF等。

  另外,從今年整體來看,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已有超80隻基金選擇延長募集期。對此,張婷表示,今年基金募集失敗或者延長募集期的原因主要是市場低迷,股市震蕩下跌,成交量持續萎縮,投資者情緒很弱,而債市又頻頻爆發違約事件,因此新基金發行舉步維艱。其實按照目前的估值和企業盈利來看,正是投資A股的長期機會,但是投資者被套或者前期虧損較大,投資新基金的熱情明顯下降。

  有業內人士表示,除債券違約潮以外,委外受限也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新基金的募集,去年以來委外資金受監管層重視,而不少公募基金的成立十分依賴委外資金,新發基金失去這部分資金的支持後將導致成立困難。北京商報記者 蘇長春

  實習記者 劉宇陽/文 張彬/製表

責任編輯:陶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