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焦慮父母製造焦慮子女——廣泛性焦慮症失眠心理諮詢案例

合肥心理諮詢機構芝麻開門案例分析

轉載於國家級心理期刊:《心理與健康》

作者:合肥芝麻開門心理諮詢師 張愉悅老師

心理諮詢工作中,每每遇到那些精神心靈倍受折磨的來訪者,會發現大多是背後的原生家庭教育模式和家庭環境存在問題。

泡菜效應恰當說明了這一點: 菜蔬在清水裡泡是一個樣,在泡菜缸裡泡是另一個樣,不一樣的環境將會造成一不樣的結果。

通常,對於年輕的父母,哪怕他們不是來諮詢親子關係或兒童教育的,我也會在諮詢中捎帶著談下育兒學。因為,有人格完善、心理素質過關的父母,就會有各方面發展良好的孩子。

案例:這是一個周一,頗有明星氣質的小南(32歲)姑娘急急趕到諮詢所,她說老師,治治我的失眠吧,實在受不了哇。

小南是一個全職媽媽,女兒兩周半。平時小南自己帶寶寶睡覺,常常夜間三四點鐘還無法入睡,如果婆婆或媽媽帶寶寶睡,她會睡得踏實些。問題是:兩個媽媽都在工作,自己又不上班,連個孩子都帶不好,這讓小南無地自容,她急於想擺脫失眠,吃了兩周安定發現作用不大,想加量又擔心自己年紀輕輕以後擺脫不了藥物怎麼辦,那東西副作用可不小!持續的煩躁擔憂讓小南的睡眠質量更差。為此,小南來尋求心理援助,以下是我和小南的部分談話記錄.

「我們先來談談你每天的生活都是怎麼安排的,究竟能睡幾個小時呢?」我問小南。

"不帶孩子睡我十點睡覺七點醒,帶孩子晚上就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午覺補1—2個小時,我還會擔心。睡不好把我身體搞垮的話,以後我的孩子怎麼辦?老師,你看看我的臉色多差。」小南拍拍自己的臉瞪著有神的大眼睛說。

說實話,這會我差點笑出聲,明明白裡透紅的臉龐,配上長長的睫毛,我在心裡感嘆: 真有一種天使般的感覺。可是我知道小南內心可不會這樣認為。

小南和我接待的大多失眠者一樣,並不是失眠摧垮她們的身體,而是內心誇大了失眠的危害性,實際上,她們往往是焦慮人格傾向較為嚴重的人。

因此我用輕鬆愉悅的語調對小南說:「現代科學已經證明:一個人的睡眠時間8小時加4個小時或減4個小時都是正常的,就是說4—12個小時都可以,有些人就是天生睡眠少。向來人類都有自身保護機制,餓了知道吃飯,渴了知道喝水,困了自然知道睡覺。要知道,失眠肯定和情緒有關,常常我們要調整的不是失眠本身,而是情緒,當情緒平穩了就不會再有失眠的問題。」

我向小南的一番解說, 是希望小南能真正理解,所有的失眠都和情緒有關係,失眠只是癥狀,需要調整的是背後的心理狀況。

提到情緒心情,小南隨即感嘆:「我的前十年真是太倒霉了。讀高中時我主修音樂,專業成績優秀本明確說了要保送的,結果最後跟我說弄錯了。問題是,那年我以為是保送沒參加高考。倒霉吧!第二年復讀,本來心情就不好,偏偏受幾個男同學打擾,我家教很嚴的,從來沒想過在高中談戀愛,漸漸和同學有了矛盾,加上考前有些焦慮,第二年沒考上本科。大學畢業後考公務員,本來頭年大專生還有資格,我考那年大專生就不招了。後來考會計證,還算順利,倒霉事多了,我怕呀,就是說我25歲才算有正式工作。

小南繼續說:現在嫁的老公對我很好,一家人對我都好,先生很能乾我衣食無憂。這是我的初戀,我很珍惜,女兒又聰明又聽話。為什麼我的生活就體驗不到輕鬆呢」

我於是強調:「小南,看來前26歲你一生挫折都經歷了,接下來你一定過得越來越好!」

「唉,老師,這誰能確定呢?」

我頓時了解小南是個屬於自我損害心理傾向的人。遇到問題她是怎麼樣想讓自己難受就怎麼樣想。發展自我服務心理是小南必須要完成的課題。

這時,小南拿起電話不好意思對我說:「我必須要打個電話給婆婆,女兒該背唐詩了,也不能讓她吃零食」。

「呵,小南,看來你雖然第一次做媽媽,但是有一套育兒好方法,說來聽聽 。我藉此機會對小南說。

說到女兒,小南的精神馬上抖擻起來,她說女兒會背近十首唐詩,認識幾百個字,生活習慣很好,玩過的玩具自己都會收拾進玩具箱中。她喜歡玩水,但是我如果要求她別玩了,她馬上做到,儘管很不情願。現在小南每天都會花幾個小時教女兒學知識,這讓小南很自豪。

問題是,對於兩歲半的孩子來說,發展心理學認為:注意力只能維持10-12分鐘呀!我提醒小南。

「這孩子聽話。」小南很驕傲。

「小南,這些育兒寶典是從媽媽那兒習得的?」

「當然了,媽媽就是這樣教育我的。」

「媽媽還說了什麼對你最有影響?」

「會甜言蜜語的人都不是好人。我的小表妹簡單善良,談了個差勁的男朋友,看到表妹男友我就心煩,我想不通怎麼會有這樣的人。唉,在一個小區住,不見還不行。」

接下來,就因為這個和小南並無多少相乾的男孩子,小南起碼說了半小時厭表妹男友的細節。替表妹不值,越說越氣。

聽到小南談到這裡,我希望能幫助到她的,不僅僅是失眠,還有她的完美焦慮人格傾向,以及小南對孩子不當的教育模式。

「誰還會認為你的失眠是個大問題呢?」我問。

「我媽呀。」

小南是這樣描述父母的,我大概做了一下整理:

媽媽完美,焦慮,責任感強。爸爸部隊工作人員,十點鐘準時睡覺(是睡著!小南加重語氣強調),生活用品每天要擺放整齊,吃飯要時刻注意形象態度。小學到高中,父母一直接送女兒上下學。怕女兒遇到壞人,上大學時媽媽每天必打電話問學習生活情況,同學開玩笑:小南又在和媽媽話聊啦!每天媽媽還會死命發簡訊,不回還不行。即便是戀愛階段也不得超過九點回家,現在結婚了,如在媽媽家住還是不準超過九點回家,不然電話就打不停。

這讓小南有些委屈,戀愛前怕小南單純好騙做傻事,媽媽這種行為還能想通,這都結婚幾年了就沒必要了吧,因為外出老公是時時陪在身邊的呀。

可媽媽的理由很多:外面飯菜不乾凈,哪天在外面吃次飯媽媽能說上三天;晚上社會不安定,你看法制頻道報導哪兒哪兒又出大事了,不小心怎麼行;半夜回家讓鄰居怎麼看,咱們可是正經人家,在媽媽眼中,總之要注意的事情多的是。

因為失眠,為了得到兩位媽媽的照顧,小南不得不南北方奔波,在婆家住幾月,娘家住幾月。小南說,其實自己不喜歡住娘家,比如給孩子弄飯,媽媽說的什麼糖呀鹽呀量呀讓人頭痛, 還有媽媽嚴格的作息時間,一早第一句話準會問:昨晚睡得好不好? 睡不好你身體怎麼辦?睡不好你怎麼能帶好孩子?晚上媽媽也準會問:這一天你都教孩子什麼了?說給我聽聽。

小南無奈總結說:「我媽天天認真得跟個大教授教導小學生似的。」

如果在婆婆家,小南似乎又變成媽媽的樣子,婆婆帶孩子下樓多玩會,小南會覺得很浪費時間,覺得孩子又少學了許多東西。有時婆婆公公晚上帶女兒出去。小南一定要電話叮囑,萬不要在外面吃什麼什麼。

小南笑:我搞得自己像個育兒專家一樣。其實婆婆是個很好的人,從不和自己計較,有時對婆婆擺臉色內心也愧疚不安,但婆婆不按照自己說的去做就非常煩躁鬱悶。

望著悶悶不樂的小南我笑言:「對先生生活也有不少意見吧?」

「是呀是呀,討厭我老公的地方多了,他的衣服從來都是亂扔的,要是我隨手就會放在衣架上,也不費神呀;用過的浴巾,要晾曬吧,可我老公從來都是揉成一團。」

「小南,你先生討厭你說『從來』這個詞嗎?」我半開玩笑問。

小南苦樂狀:「還真是。老公說,如果我少嘮叨點,我就是個十全十美的太太!還好,老公現在已經改很多了。

老公欣賞小南的教養,他願意配合。

我內心為小南慶幸,如果小南先生是個個性自由之人,不喜歡小南的生活習慣,他們的婚姻會有很多矛盾衝突。這時我腦海中浮現出印象比較深的是一對大學老師夫婦。當嶽父母住到這個小家,用同樣的方法管制女婿,再加上太太的協助,這位先生受不了啦,來諮詢中心諮詢前,先生已搬住外面兩個月。其實夫妻倆感情非常好,坐在諮詢室裡,30歲的先生由不得聲淚俱下:「生活本可以輕鬆經營,有必要這麼刻板嗎?我不做的事,我不會要求她的,天天說的那麼多規則誰受得了。」而太太,她終於明白: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方式都不一樣,只要不是太大的原則性問題,真的不必較真。

刻板生活的人一般出自較為嚴厲焦慮的家庭環境,家長還很得意,看我的孩子多懂事多有教養,給我漲不少面子。豈不知孩子長大後,很多人的生活是非常辛苦的.

一個過於懂事的孩子,真的不是個好現象。孩子自然有孩子每個年齡的天性,不能太違背天性去生活,經常接待的那些強迫症,抑鬱症,焦慮症等嚴重心理障礙的青少年,真的讓人很沉重,他們背後大多有一個或兩個家長的心理素質水準有限,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總是有那麼多的焦慮擔憂苛刻甚至恐嚇。

小南說媽媽每天必會打電話問:「昨晚你失眠了嗎?沒精神怎麼帶好孩子呀?」

這讓我聯想到一位24歲驚恐焦慮發作的女孩,諮詢中女孩痛苦回憶說:「有時半夜兩三點媽媽打電話過來問,你現在在哪?剛才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你不好了,多注意。」如果父母給孩子這樣的「關愛」,孩子心理消受得了嗎?心理環境怎麼能保持良好?

成長中大多數時間都生活在一種緊張、憂慮和不安狀態中的人。形成廣泛性焦慮症當然是難免的事情.

我和小南共同討論了很多話題之後,發現小南內心果然還有更多的擔憂,我沒有給小南下診斷,她是個易於接受負性暗示的人,我希望諮詢工作能在輕鬆愉快中解決問題。

兩次諮詢中,運用深度心理分析,處理了不少小南沒必要的擔憂, 在一般人看來,小南的擔憂實在與現實不相符合。可是對處於廣泛焦慮中的小南,因為她的潛意識是緊張不安的,這必然要影響到她的正常生活。

此後,小南在網上給我留言,她的睡眠好多了,帶兒子時也不再那麼緊張,她很高興。想要去媽媽的城市住一段時間,讓媽媽也改變一些。

我知道僅僅兩次諮詢,心理治療根本談不上。失眠只是表面問題。以對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情的過分擔憂煩惱為特徵的心理焦慮障礙,才是小南真正要克服的問題.

小南,她真的很需要一個相對完整的心理治療來幫助她成長。嚴厲焦慮的家庭環境.讓焦慮根深蒂固,直達潛意識,已成為她意識層面意識不到的一種習慣使然.

我叮囑小南,如果有需要在媽媽那兒找個有經驗的老師繼續做諮詢。

我很難過。有一天中心網站上收到小南的留言:「張老師,我前段時間懷孕了,在這邊找的諮詢師說我太焦慮,要這個孩子肯定不好,我就更擔心。昨天去醫院做過手術後,我現在非常難過,你知道,我們家都想要二寶。」

悲哀中想到亞隆老先生的一句話:「一個諮詢師,你不能比來訪者還要焦慮。」

心理學家對心理師的建議要求中最重要的一條:要有完善的人格素養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那天難受了好久,由不得想起我的爹媽,感謝我的大氣爸媽、我的大家庭.讓我可以有幸活得坦然。

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的重要的親人是緊張焦慮的,遇事好象一片樹葉掉下來都能把人砸死一般,擔心害怕嚴重與現實不符,那麼這個孩子長大後可能就學會了把周圍看成是一個無法控制且危險的世界。

因此我堅信,父母的教育態度、家庭環境對孩子一生至關重要。家庭教育不是貫徹大道理,更多體現在細節中。

每一個孩子最初來到這個世界,都是帶著穩定的不害怕的保障、足夠的安全感而來,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家庭環境等,讓孩子心理上逐漸丟失了最珍貴的感受。

???

我知道小南要行走的路還很長很長,我為她推薦了一些心理學書籍,希望她能如我心所想的那種角度去閱讀。

在這類家庭中,唯願家長首先關注自己的成長,讓心理素質不斷提高,讓焦慮,止於小南這一代。

遵循法律法規和職業心理師尊重保密原則

所有案例均經來訪者同意

為保護來訪者

案例均為化名

常見經典案例並不是某個人的問題

而是有代表性群體的綜合典型

即使是虛構的案例

終歸有現實的基調

僅希望提供大眾心理健康知識

讓生活更輕鬆美好

傾聽、關注、理解、支持、指導、釋放、覺察、發展…

認清自身人格特點 ……

提升自我覺察力度……

建立健康自我形象……

獲得心理成長經驗 ……

促進心理素質 ……

提高生活質量……

以專業贏得信賴

用真誠溫暖心靈

合肥芝麻開門心理諮詢中心

提供更多幫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