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警惕!容易癌變的息肉!

?

隨著癌症相關知識的普及,大家都有了癌症的預防和篩查的意識,但是很多人在胃癌篩查後查出胃腸道或者結直腸有息肉,甚至是膽囊息肉。這時醫生都會提醒要定期複查,不過很多人覺得息肉不是什麼大問題,往往會忽略複查,但息肉有時雖然不痛不癢但卻有癌變的風險。

息肉,到底是什麼?

?

息肉的「息」是多出、盈餘的意思,息肉,是指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多餘腫物,現代醫學通常把生長在人體粘膜表面上的贅生物統稱為息肉。現在醫學上對於息肉的命名就是根據息肉生長的部位來命名,比如「鼻息肉」就是鼻腔內的息肉,「膽囊息肉」就是生長在膽囊內的息肉,以此類推。如果多個地方生長都有息肉,那就叫做「多發性息肉」。

一般情況下,息肉生長的非常慢,而且隱藏的非常深,很少能通過外部癥狀表現出來,甚至是平常的檢查有時候都不一定能夠找到息肉的存在。

最容易發現的息肉,估計就是聲帶息肉了,因為會造成聲音嘶啞,而鼻息肉也只有等到息肉長大到一定程度,堵塞了鼻腔,引起不適才會被發現,其他的比如膽囊息肉,會存在很多年不被發現。

?

最危險的息肉,莫過於就是大腸息肉了。有研究表明,大腸上生長息肉的人,且有相關家族史的人,大腸癌的發病率是常人的3倍。而且在息肉初期,基本上不會引起癥狀,因此也不會被人發現,而到後期,息肉逐漸增大,發生變異,也就是癌變,這個時候往往會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大便性狀形態改變,再去查腸鏡,發現息肉已經變成腸癌。

說息肉是癌的近親,一點也不過分。因為95%的大腸息肉,幾乎都會發生癌變。最讓人頭疼的是,息肉的癌變是悄無聲息的,絲毫讓人察覺不到,但是一旦察覺到了,已經晚了。這個時候,往往都發生了廣泛的轉移。

說的這麼可怕,是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癌變呢?

不是的。

息肉轉變成癌,需要相當漫長的事件,惡性息肉癌變的幾率相當高,但是良性的還是佔據了多數。

?

息肉的檢查其實很簡單,想要找出隱藏在體內的息肉,以現在的高精密的醫學儀器,簡直就是小菜一碟,譬如鼻腔鏡、喉鏡、胃鏡、膽道鏡、結腸直腸鏡等等,都能夠輕易發現並現場做活檢留作病理檢查,而病理檢查也是診斷是否癌變的金標準。正常情況下,息肉癌變的時間大概是5-15年左右,在這個時間內發現並及時切除,那麼就基本上斷絕了這個後患。但是如果在40歲以後,還是沒有發現並切除,那麼基本上這個時候的息肉順利「偷渡成功」,長大成「瘤」,也就是癌變了,那個時候,切除就是相當的費事了。

息肉的治療也是很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切除,一般情況下都是在內鏡檢查的時候直接套扎切除。現在的醫學手段也是豐富多樣,也可以選擇電灼燒,雷射點燒。這些治療方法基本上都不用住院,也沒有什麼痛苦,簡單快捷。只有那些複雜的,體積大的息肉,需要手術治療。這麼方便的切除後患的手段,為什麼不早一點選擇切除呢?

但是,不是切除了之後就逍遙自在了,一定要記住定期複查。一般中低危的息肉,也就是首發,無相關家族史的息肉患者,複查的時間一般在1-3年;而高危的息肉,指的是胃腸道息肉,特別是大腸息肉,最重要的一點是相關家族史的病人,複查的時間就得更為勤快,一般在3-6個月就要複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