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易經破迷 | 流沙河:從陰陽到八卦的演變

導讀:從2018年3月開始,騰訊·大家邀請流沙河先生做主題為“易經破迷”的沙龍,講解易經,破除迷信。此系列講座共20講,將陸續製作成影片,在騰訊新聞、騰訊影片播出。以下為第一講第二部分:從陰陽到八卦的演變。

流沙河:四川金堂人,當代詩人、作家。

這一件事情非常奇怪,就是按照孔夫子說的,孔夫子說的夏朝,更要早一些,四千年前的。夏朝那個時候,沒有留下什麽考古資料,孔子說我去查找,查找結果隻找到一部,叫《夏小正》的書。這個《夏小正》的書實際上是一本物候學,就是講一年、四季、十二個月,由於溫度的變化,自然環境相應變化,在各種萬物所表現出來的某些特殊形態。

比如春天來了,雁鵝就從北方,從蒙古草原,西伯利亞南下,飛到長江流域去,這個就叫物候。秋天來了,樹木開始黃了,也叫物候學。甚至黃顏色那種菊花開了,都是物候。桃花、李花開了也是物候。那麽這一部名叫《夏小正》的書並沒有記載夏朝的歷史,只是記載了一年四季的物候上所表現出的各種自然狀況。

然後孔子說我又去查,查商代留下的,也沒有好多史料,隻找到一部書,名叫《坤乾》。然後孔子怕人家不懂,自己加以解釋,《坤乾》就是“陰陽書”,他所找到的就是一部“陰陽書”。這個是確鑿的從商代傳下來的。

“陰陽書”講些什麽?陰陽書”是供人谘詢,來問命。大,到一個國家的興衰,小,到某項政策措施可不可實行,都要問陰陽家。那麽個人也有很多疑問,比如說我病了,那麽這個病的愈後是良呢?或者不良?要命呢?不要命?能好呢?不能好?這些都要要知道。還有兩家人舉行婚禮,還要測一個日子,測日子也是陰陽的責任。這家人的男主人公的生庚八字,女主人公的生庚八字,以及外頭要接進屋的那一家女家的生庚八字,要拿來要合,看合得起不,合不起就不行。或者雖然合不起,但是陰陽家能夠給你挑一個好的日子,就也可以把各種有害的效果衝淡了。陰陽家就是管這類事情。

還有,比如說你要收養一個兒子,這個在古代是大事情,不但要經過家中的人、本族的人討論,還要看收養的這個娃娃在生庚八字上和你這家人是相生嗎?相克?這些都是陰陽家他們要做的事情,必須要回答。所以我們說這個陰陽家已經構成一種職業了,在戰國時代,就有這些專業人員,就是給人家預測命運。

那麽根據什麽來預測呢?陰陽家就是根據“陰”和“陽”兩個觀念拿來加以演繹來得出結論。那麽我們就知道了,原來最早的所謂坤卦、乾卦還不叫卦,那個時候八卦還沒有構成,最早的只是反應陰陽演變的一個圖,這一個圖是怎樣構成的?

一個圓周,兩根正交的直徑經過圓心,兩根直徑就把整個圓面分成四個quarter(四等分),四分圓後再分。四分圓,四個象限它們在圓心那裡構成的角是90度,如果再添兩根直徑,等分為45度。對了,那麽我們就在一個圓面上定了八個點,這八個點恰好跟八卦那八個卦,乾卦、巽卦、坎卦、艮卦、坤卦、震卦、離卦、兌卦,恰好對應。

這個就是八卦出現以前最早初的一個圖象,這個圖我給它定的名叫“八節圖”。把一年360天分成八個節點,這八個節點的位置稍有古代天文學知識的一眼就看出了。這八個節點描述的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這八個點。因此,這樣的一個八節圖表實際上就回答了所有的老百姓今年已經走到哪一點了。這個點在古代巴比倫的黃道十二星座的那個點就已經有了間接關係,都是在一個圓面上分,那麽最早這個叫“八節”。把這八個節氣定下來,就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點,這八個點的位置與八卦的位置分毫不差。我們就了解了,這一個圖最初根本就與算命無關。但是中間有“陰”和“陽”,就是有“坤”和“乾”。但是沒有其他的那些卦,後來的那些卦是把這個“八節圖”拿來改化了,那都是後來了。

最早這八個節點,每一家居民只需要在牆上畫一個正圓,畫四根直徑,把圓心那裡全分成45度,就有了這八個節點。有了這八個節點,現在是幾月份,到了哪一個點,它就圍著這樣順時針方向動,那麽你一家的居民只要知道我們現在在上面走到了哪一點,你就知道了日歷。所以最初完全用不著用歷書,就只有這一個圖,畫到牆上,你就可以找到這個位置。

現代天文學,春分點,夏至點,秋分點,冬至點,要定這幾個點,也是用很簡單的平面幾何這樣子畫出來的。那麽,最早的這個“八節圖”只是告訴我們今年已經走到哪一點了,用現代天文學來說,叫黃道圈。上面的這幾個節點,掌握了這個我們就曉得時間,我們現在是哪一個季節,所以最根本的就是一個“陰”跟“陽”,就構成了這一個圖。

那麽這個東西後來又是怎樣變了的呢?到了另一個民族,從西邊來的,從小亞細亞,經過中亞細亞,經過阿拉伯人,經過波斯,經過印度,從西邊傳播的這一支文化,隨著牧羊人的腳步,牧羊人就是我們今天的羌族。你們注意,他們來自另一個方向,和前面我們講的那個商民族從東海邊上來的不同。凡是從西面來的,他們在解釋宇宙的時候,都要受遠古希臘文化那一邊的影響。

遠古的希臘人解釋世界的構成,四種元素。一是氣,那個氣就和我們說的“陰氣”、“陽氣”不同,那個就是氣體了;一個土,兩個了,一個火,一個水,這四大元素構成了物質世界,就是周民族,牧羊人民族,從西方傳來的文化。從地中海東岸傳來的,就是這樣解釋世界,完全和從東海邊上商民族根本不同。商民族最初就是“陰陽”兩種氣。

解釋世界的元素,流沙河繪

大家容易看出來,從地中海那邊來的,說的這四種元素是確確實實在在存在的,他說的那個氣不是“陰氣”、“陽氣”,“陰氣”、“陽氣”世界上不存在這兩樣東西,只是一個概念,一個符號。所以這一種觀念和西邊來的完全不同,因為這個“陰”和“陽”這兩樣東西我們拿不出任何樣本,給我們看什麽叫“陰”,什麽叫“陽”。

人類全憑建造概念來解釋世界,這個“陰陽”學說可以說是古代的一個最了不起的發明,因為人能夠掌握到一種概念,用這個概念來解釋世界上的各種變化。這個表面上說來比較原始思維,比較直觀,因為他看見就是明亮與黑暗,就是“陰”和“陽”,好像符合實際,但是這只是一種概念,不存在的。用不存在的概念來解釋一個存在的世界,這個才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開始,他想要把這個世界用一種道理把它統領起來,就是“陰陽”原理。

流沙河先生,圖片提供:麓客學社·鍾鳴翔

(未完待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