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哪家車企最捨得砸錢搞研發?看完稍稍有點失落

技術研發是一家車企的核心內容之一

科技是推動汽車品牌發展的根本動力

尤其是現如今日漸苛刻的排放要求,像2020年平均油耗5L/100km,還要咖啡法規,內燃機發展到現在可以說是比較成熟了,要再降低1L油耗,在技術上的投入那是相當巨大的,除了發動機,還有輕量化、駕控、舒適性等等,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

我們平時可能都聽說各種技術,而不知背後的價值,近日,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普華永道發布了一份報告《2018全球創新1000強》,調查了全球所有企業的研發投入情況,也包含了2018今年的營收情況。

那麽今年哪個品牌最賺錢?

哪個品牌最捨得花錢搞技術?

我們中國品牌又是什麽情況?

一起來看看吧

毫無懸念技術研發投入力度最大的品牌就是大眾了,同時也是最賺錢的品牌,一年之內的投入就達到158億美元,按照教授落筆當天的美元匯率6.915來算,就是1092.57億人民幣了,主要的研發投入平台化研發、人工智能等領域;另外,大眾宣布2022年將投資340億歐元研發電動車、自動駕駛、汽車服務和數字化領域,這將是2018年的2倍有多,相信屆時的汽車局面會有巨大的變化。

就目前來說,其實大眾的市售車型在電動車或者說新能源領域並不大,只有幾款是屬於目前的新能源領域,像剛剛上市的帕薩特新能源、途觀新能源;集團銷量賣最高的高爾夫純電只有進口的,入門級的家轎還沒開始新能源步伐,一旦開始,那必將需要巨額研發資金。

當然也考慮到集團旗下的其他品牌,譬如奧迪、保時捷、賓利、藍寶堅尼或者是布加迪,眾多品牌,尤其是旗艦超跑,除了性能的提升,我們也看到了很多智能化的改變,譬如自動駕駛、輔助駕駛等等。

大眾之外,有點意外的竟然會是豐田,不過這兩年豐田的動作卻是很大;雖然營收差的不大,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卻少了幾十億美元,而且研發投入比例也不是那麽大,當然其中一個原因是豐田沒有大眾那麽多的子品牌,豐田這兩年打造的TNGA架構,成功從一位中庸中年轉變為年輕活力的青年,相信其中投入了較大一部分。

旗下最重磅的車型也是全世界最暢銷的轎車——卡羅拉,基於TNGA架構下,前陣子已經在廣州車展首發,省油是全世界的共同方向,所以同時也帶來了雙擎版,另外還配12.1英寸屏智聯繫統、輔助駕駛安全包,之前的卡羅拉最大特點是省油,而比較少智能化或者是輔助駕駛方面的賣點,輔助刹車、車道保持這些的功能都是沒有的,而新一代卡羅拉顯然有所提升,相信這都是豐田近百億美金研發下的產物。

去年福特的排名是靠後一點的,當然去年和今年的統計機構不一樣,去年福特的研發投入是70億美元多點,這一年有了較大增長,研發佔營收比也從去年的4.8%提高到今年的5.1%,旗下的多款車型都開始了三缸化進程,包括福睿斯、福克斯,而且把閉缸技術下放到入門車型,其實相比三缸相比四缸並不是單純的減法,還要進行防抖、隔音等控制,研發難度和投入都是不小不必四缸小。

旗下最重磅的車型莫過於福克斯了,1.5T三缸+8AT,把8AT下放到入門家轎這也是首例,技術含量更高,成本自然水漲船高,再加上三缸、閉缸技術,這麽多技術只為把油耗降下去,所以可以說:新的福克斯,不僅是新的操控王者,還是科技王者。

去年歐盟統計的數據當中,通用的研發投入是排名第二的汽車集團,今年落到了豐田和福特後面,但是其實研發佔比並沒有降低,目前通用汽車的主演研發領域還是在內燃機,主要還是三缸化和混動,也有閉缸技術,電動化方面的投入其實佔整體不大,前陣子宣稱,斥資用於擴大美國密歇根州沃倫的技術中心的關於電池和新能源的研發費用2800萬美元。

通用旗下的最主要的幾個品牌是別克、雪佛蘭和凱迪拉克,別克的英朗是主流合資緊湊轎車最先吃螃蟹的那個,一開始是收到了市場的冷落,但是現在已經逐漸回復狀態,可見其實三缸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漸提高,最新的CT6已經開始搭載閉缸技術,那邊福克斯已經開始搭載,可能不久之後也會用在英朗身上。

戴姆勒集團的研發投入比起去年有所降低,去年據統計達到了75億歐元,研發投入佔比達4.9%;技術方面,奔馳已經亮相了EQ家族,EQC將於明年底登陸中國市場,到2022年,奔馳將在全球範圍內帶來超過10余款純電動車型,這個進度,老實說教授並不覺得很巨大,就目前的電池技術而言,奔馳顯然不會貿然行動。

其實更多的則是在內燃機技術上的繼續研發,在S級身上賦予更多的黑科技,譬如電動增壓器技術、車身材料改良、懸掛系統、還有48V輕混系統,現在已經下放到最新上市的C級身上,而且搭載了最新的1.5T,還有新A級的1.3T發動機,所以在內燃機方面,奔馳應該會更進一步壓榨。

本田比起去年的研發投入增高了很多,去年是53億歐元,算去年的匯率的話也有近10億美元的增高,投入佔比也提高了0.7%左右,已經是比較高的水準;本田的技術研發方向比較廣,已經開展了自動駕駛研究、新變速箱、人工智能等,但教授覺得主要應該還是Funtec、發動機、混動技術還有Hybrid SH-AWD四驅系統等技術研發。

目前本田市售車輛的技術動向主要是混動和三缸,續思域1.0T以後,新的凌派也開始使用,傳言GK也會採用三缸,真是要買趁早了;還有全新的雅閣混動,這兩個月的銷量很不錯,教授覺得雅閣混動這樣的混動系統才是業界應該學習的。

寶馬這兩年的研發投入還是比較穩定的,研發佔比也是標準表現;在技術方面,前段時間發布了Vision iNEXT,但將會在2021年才正式上市,估計已經開始在開始在準備了,可以看出其實寶馬未來的方向會是在科技路線,自動駕駛,這是i家族的第三輛車,地位跟i3、i8一樣,估計不會走量。

新能源方面其實並不多,國內有X1和5系,據傳新3系會有插混版本,但目前賣得最好的是5系插混,5系插混是針對國內政策的一款車型,三電系統大部分是國內團隊研發;其實從寶馬最近的車型可以看出,5系、7系、新X5還有新3系、都開始在豪華和舒適上面有所提升,尤其是輕量化和科技,我想寶馬的研發重點會在這些方面。

國內的汽車企業當中,上汽集團是唯一一個排到全球一百名前的,它的營收非常高,比寶馬本田都要高,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研發投入佔比不算太高,隻佔1.3%,上汽集團旗下有很多品牌,其實主要是在技術整合/合作研發、零組件研發/生產,還有車載資訊等,像斑馬系統。

榮威是旗下的主要品牌之一,這兩年進步神速瞬速崛起,前陣子再發布了一款新車榮威i5,作為入門家轎卻搭載了通用的1.5T+7DCT動力總成,旗下的其他車型跟通用的技術都頗有淵源,整合合資的力量來為自己所用,再加上旗下的MG、五菱寶駿等品牌,為上汽帶來可觀的利潤。

比亞迪應該就是最捨得花錢搞技術的中國車企了,雖然技術研發投入只有7億美元,遠不如上汽集團,但要知道它一年營收只有163億美元,佔比達到4.6%,這是合資品牌的水準,大部分自主品牌都是1-2%,基本沒有到2%的;而比亞迪的技術我們都知道了,一直致力於電氣技術,542科技、電動車等。

旗下最出名的莫過於唐了,唐DM,2.0T發動機+雙電機,百公里加速4.5秒,配22寸輪圈、Brembo六活塞刹車,這哪是什麽家用SUV,分明就是性能車,前陣子純電的唐EV也上市了,混動純電都齊了,無論技術、顏值還是性能,這都是比亞迪都沒少花錢去研發的結果。

而長城在研發的投入也還算可以,折合人民幣也都有34億元了,畢竟哈弗H6每月都是為長城貢獻幾萬幾萬的銷量,新打造的高端品牌WEY的銷量也不錯,從P8開始也都開始進軍新能源領域。

最近哈弗連推新車,F5、F7,開始走年輕化路線,雖然哈弗的車型仍未開始加入新能源,但有歐拉子品牌作為新能源車型輸出,應該可以應付2020年的5L/100km平均油耗。

合資品牌在技術研發的投入基本比自主品牌要高,畢竟起步更早,而自主品牌,也有“努力學習”的年輕人,而總體來說,降低油耗是同一的方向,最後,教授希望車企賺到錢了,能開發出好的技術回饋消費者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