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婦科病多是寒濕引起,5個穴位幫你祛除濕寒!

女性最希望的就是自己身材苗條、皮膚水嫩光澤、整個人散發著滿滿元氣,

然而每每望著鏡子裡皮膚粗糙,身材變形、臉色蒼白的自己,

就恨不得剁手某海、某雅、某蘭來快速改善這些癥狀。

播放GIF

卻忘了女性的皮膚和身體是以氣血為主的,護膚品只能治標不治本,

想要改善癥狀,首先要調理氣血,除了氣血不足之外,

還要注意氣血是否流暢,當體內寒濕過重時就會引發氣血流通不暢。

氣血不暢再加上寒濕纏綿在關節骨縫中,讓女性的身體變得沉重、陰冷。

直接影響女性的消化系統和內分泌系統。

女人的病比男人複雜得多,藥王孫思邈說:「很多醫生,寧治十個男人,不願意治一個女人」

所以,女性的疾病是急不來的,氣血從長時間處於不足的狀態到充足,需要一個調理過程,

雖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但是我們可以配合一些行動,將體內寒濕去掉,再考慮氣血的問題~

@5個祛濕穴位

1、神闕穴:

位置:臍中部,即肚臍眼處。

功效:該穴位受濕氣入侵,則脾胃不適、腹脹、大便粘膩,女性還容易引發婦科炎症如白帶增多、經血不暢等。

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為主,刺激神闕穴有助於健脾祛濕、強健身體。

按摩法:順時針揉動腹部20分鐘,一天2次

2、大椎穴

位置:頸後正中,位於頸部和背部交接處突出的骨頭即第七頸椎棘突的下緣。取穴時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上方即是。

按摩方法:低頭,雙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雙手大拇指同時用力來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發熱。

功效:大椎穴受濕氣入侵,易造成肩頸病症如肩膀頸椎酸痛不適等。刺激該穴位可避免風寒濕邪的侵襲,提高免疫力。

3、百會穴

位置:頭頂正中線與兩耳間聯線的交點處,大致在頭頂正中央處。

播放GIF

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狀敲打或來回揉搓百會穴3-5分鐘,最好有發熱之感。

功效:該穴若受濕氣入侵,則容易導致頭痛頭脹,出現頭暈,腦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該穴位能幫助理順行氣,消除積滯,還可健腦寧神。

4、湧泉穴

位置:足底,足前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於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處來找到穴位。

播放GIF

按摩方法:點按早晚各一次,每次點揉3-5分鐘,以有酸痛感為佳,兩側交替進行。

功效:湧泉穴受濕氣入侵,會導致膝關節痛、風濕及全身疲勞、浮腫。常按此穴有助促進睡眠,對腎虧引起的眩暈、失眠、耳鳴、頭痛、腰痛等有一定的療效。

5、陰陵泉穴

位置:陰陵泉穴為祛濕要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採用正坐或仰臥姿勢,由膝蓋下方往膝蓋方向摸索,在膝蓋內側碰到大骨的部分。

按摩方法:點按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若該穴位受濕氣入侵,則會出現膝蓋疼痛、兩腳笨重、行走不暢之感。刺激該穴位可達到清利濕熱,通經活絡的效果,幫助緩解腹脹、膝痛等不適之感。

@芡實薏米方

芡實薏米方,芡實+薏米祛濕又健脾。

烘熟芡實5g、烘熟小薏米5g、懷山藥5g、淡竹葉5g、冰糖適量

將以上材料放入杯中,加入250ml的開水泡置3分鐘左右,即可飲用。

芡實薏仁茶健脾祛濕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小薏米被烘熟後寒性就沒有了,祛濕又不傷脾、還有淡斑的作用,而芡實、懷山藥健脾胃補肝腎的作用一級棒,(腎好了,利尿去水濕)。

淡竹葉起到了消炎清熱的效果,可以幫助改善長痘、口苦的癥狀。

長期喝這款祛濕茶,不僅可以祛濕氣,還有美白淡斑減肥的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