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失傳兩百年的工藝竟被他用電飯煲恢復了

門主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

2004年

故宮啟動建國以來

規模最大的修復工程

卻在“倦勤齋”碰了壁

倦勤齋是乾隆打算退位後頤養天年的地方

取名“倦勤”,就是倦於勤務的意思

可惜的是,乾隆耗費那麽多心力

結果只在這裡睡了一晚

倦勤齋被譽為故宮內建築級別最高

最為豪華的場所之一

內部裝潢集繪畫、木雕、玉雕、織繡、竹編於一體

尤其是以大面積的竹編營造出低調的奢華

是宮內其他建築所罕見的

但年久失修,損壞很多

當其他工種修複人員都已到位

唯獨竹編藝人還沒有著落

最後只有一個人勇揭“皇榜”

並且通過專家組考核進入故宮修複

竹編工藝大師:何福禮

這個人是東陽竹編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何福禮

浙江東陽,竹編歷史悠久,名師輩出

與“東陽木雕”一起堪稱

盛開在東陽江畔的一對民間工藝藝術姊妹花

何福禮已經從事竹編60年余年

他14歲為謀生進廠學藝

數十年磨一劍

終從一個小篾匠成長為一代竹編工藝大師

竹簧與竹編

在倦勤齋100多平米的太空裡

目之所及的地方都有竹子的身影

床、書架、門窗、隔板

都大量使用了竹簧工藝

竹簧工藝是在竹簧上進行雕刻

雕刻好圖案後再將竹簧粘貼在木器的表面

因為這是把竹子裡面的竹簧翻轉雕刻

所以也叫“翻簧

而在倦勤齋的修復工作中

不可能把原有的竹簧全部剝離

再粘貼上新的竹簧

只能用新竹簧替代破損部分

這樣便給翻簧工藝提出了嚴苛的要求

何福禮每天凌晨起床研究

直到深夜才休息

終於將這門消失兩百年的技藝恢復了

他通過取材、蒸煮、攤乾、壓平、打磨等環節

最終使每一張竹簧的每一個部分

都厚薄一致,柔軟如紙

加工好的竹簧被粘貼到

已經初步雕刻好的木材上

借助竹子的紋理

動物的羽毛就可以被塑造得栩栩如生了

竹簧的粘貼呢

用到了民間工藝秘方

他用溫州魚肚和糯米等配料反覆搗拌

製成了粘性很強的魚鰾膠

修複的原則是“修舊如舊”

因為故宮內禁止明火

常規的明火烘烤製舊法無法實現

為了解決顏色的問題

何福禮最後竟然是用常用的電飯煲

將刷了顏料的竹絲扔進開水煮幾分鐘

期間不斷地觀察新竹絲顏色的變化

何福禮竹編《關愛》

何福禮身上精益求精的品質

跟自己的成長經歷密不可分

他出身寒苦

14歲就跟隨東陽竹編名家馬富世學手藝

何福禮《八仙竹絲花籃》

少時嚴厲的教導讓他慢慢明白

手藝這種東西一分就是一分

功夫差一點,做出來的東西就走了樣

何福禮《漁家樂》

東陽竹編手藝人眾多

可被邀請修故宮的巧匠

只有何福禮一個

《望月樓》

老何集大成的巔峰之作

靈感正來自於他在故宮見到的角樓

望月樓融合了四十多種竹編技法

最為精細的在於一厘米的寬度

可容納五十多根看起來細如發絲的蔑絲

門窗還可以自由開關

製作一個竹編工藝品

需要經過這八個步驟

剖竹、分條、分層、煮篾

過間門、劈篾、編六角孔、編織

傳統的竹編工藝品

都會用木架或者泥塑作為胎膜

竹絲再附著在胎膜上編織成形

90後郭毅明是老何眾多徒弟中的一個

深受現代文化影響的小郭

決心跳出原有框架,向傳統發出挑戰

而師父老何也在著手醞釀著自己的下一個大作

——一座五米高的百鳥朝鳳

老何的作品

大都符合的是老一輩手藝人的審美

花鳥草獸、巨集偉建築

而小郭,對抽象派“一往情深”

他決心用傳統手工藝竹編

做一個充滿現代構想的抽象派作品

當德高望重的大師碰上

不願墨守陳規想要開派立新的徒弟

兩代人思想和審美的差距

在《望山》的作品的製作過程中,碰撞融合

在小郭覺得自己作品缺乏生氣的時候

老何拿出了自己在百鳥朝鳳中的一隻小鳥

將它立在上面

一隻鳥,立在半山腰

仰頭望著高高的山頂

《望山》就此誕生

對徒弟嚴厲了一輩子的老何來說

這已經是他給予徒弟最大的認可與讓步

何福禮直言自己終有一天

會老到不能再繼續編竹子

而承接竹編這門技藝的

是包括小郭在內的萬千年輕手藝人

(謝謝觀賞)

~好物推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