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蘋果期貨市場降溫 炒得越高對市場的傷害越大

  來源:證券時報

  蘋果期貨調研組

  相對前期火熱,蘋果期貨市場周一有所降溫。截至當日收盤,蘋果期貨主力AP1810合約收報9137元/噸,較前日下跌16元,成交量下降126萬手至166.8萬手。遠月AP1905合約漲停,期價收報11116元/噸。

  圍繞這一去年上市的鮮果期貨新品種,業內學者和專家展開了熱議。有業內人士建議,相關配套措施應該跟上,大力發展“保險+期貨”和“保險+期權”,幫助果農建立相應的合作社,才能充分發揮期貨的避險功能,讓扶貧落到實處。

  要有配套措施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認為,期貨的核心功能是定價,但給蘋果定價的意義不大,“不同銷售場景的價格不同,不同地區的價格也不一樣,蘋果的價格差異性本身就很大”,即便期貨市場給出基準定價,對於市場的指導意義其實不是很大。

  對於蘋果期貨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胡俞越表示,就各路機構和證券時報記者的調研情況看,蘋果期貨的大漲,應該是有基本面支撐的,因為供給側發生了變化,但“如此巨大的行情,大多投機資金在炒作”,並沒有多少現貨企業在參與交易。

  “果賤傷農,果貴更傷農。”胡俞越感慨道,作為扶貧品種,果農並沒有因為蘋果期貨價格的炒高而從中受益,“已經沒有果子了,反而顯得更加受傷,欲哭無淚”。胡俞越稱,要想真正發揮期貨市場的扶貧功能,關鍵是產品而非品種,並非上市了相關期貨品種就可以扶貧。

  謹防投機過度

  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原主任易憲容看來,蘋果期貨能否成功,關鍵在於能否引導果農、貿易商開展種植和貿易活動。如果市場中的貿易商、果農參與度太低,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就無從談起。針對目前的行情,易憲容認為,“主要還是炒作為主,但炒得越高,對市場的傷害可能越大”。

  億信偉業首席顧問江明德表示,蘋果期貨形成巨大的成交量,反映了交易雙方對蘋果遠月合約存在巨大分歧,但值得警惕的是,蘋果期貨的成交量如果過大可能導致投機過度現象,所以交易所開始頻頻頒布風控措施給市場降溫。

  遠期供需失衡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期貨市場創始人常清表示,蘋果期貨的火爆行情實際上反映了遠期供需關係失衡的預期。目前老蘋果供應過剩所以價格維持低位,但10月份的新蘋果由於在開花期遭受霜凍的影響,期貨價格出現了一輪大幅上漲。“值得注意的是,據我的學生調研發現,不僅國內減產,今年國外蘋果也在開花期受到了一定影響,所以期貨市場蘋果的價格攀升就不足為奇了。”常清說。

  常清認為,雖然很多果農目前還無法直接參與期貨市場,但期貨市場價格可以作為果農生產經營的參考信號,貿易商可以利用期貨發現價格的功能逐步參與進來,進行套期保值。貿易商沒有因為蘋果價格下跌或暴漲遭受虧損的話,自然也不會與果農大幅壓價,整個產業鏈才會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牛鵬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